Tumgik
#霍尼亚拉赌场
vsxfbd · 10 months
Text
Tumblr media
0 notes
jingcaibokezaizheli · 4 months
Text
萝莉岛贵客名单曝光 美国政坛大地震
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107/2000973.html 臭名昭著的爱泼斯坦小岛的VIP客人名单曝光,引发全球和美国地震。上面到底有谁?将如何影响美国政坛?最近几天,美国纽约州法院公布的萝莉岛贵宾名单在全球被疯传,但是真真假假,充满了谣言。中文圈传得最广的是,到岛上的人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和前总统川普。但是经过核对主流媒体的报导,我发现这三人并不在名单上。 爱泼斯坦“萝莉岛”客人名单,如何影响全球政局?2024美大选前历史性时刻到来,最高法院将审理川普对科罗拉多上诉。(《秦鹏观察》提供)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秦鹏观察》。今天是美东时间1月6日,京港台时间1月7日。 今天焦点:臭名昭著的爱泼斯坦小岛的VIP客人名单曝光,引发全球和美国地震。上面到底有谁?将如何影响美国政坛? 2024年美国的历史性时刻将到来,川普能否参加大选?美国最高法院受理川普上诉科罗拉多案件。 首先拜托新老观众,由于我之前的YouTube频道被限制广告和流量,我开了一个新频道,请大家点击评论区的链接关注,谢谢! 萝莉岛贵客名单曝光美国政坛大地震 最近几天,美国纽约州法院公布的萝莉岛贵宾名单在全球被疯传,但是真真假假,充满了谣言。中文圈传得最广的是,到岛上的人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和前总统川普。但是经过核对主流媒体的报导,我发现这三人并不在名单上。 其中,法庭文件中确实提到了川普,但是他并没有出现在小岛上。在受害者约翰娜·舍伯格(Johanna Sjoberg)的证词中,她说当时因为天气原因,爱泼斯坦的飞机无法抵达小岛,只能转飞川普在新泽西的大西洋城赌场,爱泼斯坦说他会打电话给川普。法庭没有指控川普任何不当行为。 “杰弗里说,‘太好了,我们会打电话给川普,我们会去…’我不记得赌场的名字,但‘我们会去(川普的)赌场’”舍伯格说。 这对川普来说,是一个好消息。2007年两人闹翻,川普禁止爱泼斯坦进入他的海湖庄园乡村俱乐部,因为他勾搭了川普另一名会员的女儿。 爱泼斯坦的前管家胡安·阿莱西也称,英国的安德鲁王子在爱泼斯坦位于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家中长期居住,每天在那里接受按摩。按摩,在这个案件中,特指色情服务。 “现在,川普先生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有一个家,对吗?”一位律师就问阿莱西。阿莱西回答说:“嗯。”律师问道:“所以他没有来住,是吗?”“不,从来没有,”阿莱西回答。 律师随后问道,指的是川普,“他会来吃饭吗?”管家说:“他会来,吃晚餐。”“他从来没有坐在餐桌旁。他和我一起在厨房吃饭。” 律师:“他在那里的时候有按摩过吗?”阿莱西回答说:“不。因为他有自己的SPA水疗中心。” 相比而言,新公布的法庭文件,则让美国前总统柯林顿的名声则更加狼藉了。因为,早在2019年,美国媒体就报导,在杰弗里·爱泼斯坦位于曼哈顿的联排别墅里,显眼地展示了一幅美国前总统柯林顿身着女装的油画。 一位执法部门消息人士告诉《纽约邮报》,“当你走进去时,它就挂在显着的位置,就在右边的一个房间里。”“每个看到它的人都大笑起来。” 2016年5月的一份文件详细介绍了舍伯格的证词,其中提到了这位美国前总统。她表示,自己被迫对爱泼斯坦进行性行为,其中四分之一到一半的按摩都是裸体的。舍伯格作证说,“(爱泼斯坦)有一次说过,柯林顿喜欢年轻的女孩,指的是小女孩”。 维基尼亚·朱弗雷(VIRGINIA GIUFFRE),也是性奴岛上数十名未成年女孩受害者之一。这张图片是2019年8月27日爱泼斯坦在监狱死亡后,朱弗雷在曼哈顿法院外举行新闻发布会。2000年,她被爱泼斯坦的手下招募,当时她17岁,本来在川普的海湖庄园(Mar-a-Lago)俱乐部工作。 在第二批法庭文件中,提到2011年,朱弗雷发给《星期日邮报》记者丘彻(Sharon Churcher)的一封电子邮件,提到《VF》杂志(可能是《名利场》)即将发表一篇文章。朱弗雷写道“B.克林顿走进VF,并威胁他们不要写关于他的好朋友JE的性交易文章”。这对克林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丑闻。 朱弗雷还做出了几个重大指控,她声称被性贩卖给英国王子安德鲁和“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两位政治家”。 记者丘彻(Sharon Churcher)在后续电子邮件中表示,朱弗雷女士向该杂志发表一份关于她“被性贩运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和其他男人(包括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两位政治家)的声明”的声明。 在电子邮件中,这两位政治人物的名字仍然经过编辑。也就是说,后面还可能有更大的瓜将被曝光。 解密文件提到,受害者舍伯格(Johanna Sjoberg)称2001年曾到爱泼斯坦的曼哈顿大宅,在沙发上被安德鲁王子摸胸。王子还让她与另一名受害者朱弗雷,一起与一个写着“安德鲁王子”的玩偶合影。 2022年,安德鲁王子向朱弗雷支付了数百万美元的和解费。尽管安德鲁王子否认指控,并称从未见过朱弗雷。 从法律角度来说,这一次公布的法庭文件并不能增加安德鲁王子的新罪名,但是却让安德鲁王子更加声名狼藉。2022年初,安德鲁王子,因为性侵事件不断发酵,被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最终剥夺了荣誉军衔以及王室特权,降为平民。 爱泼斯坦的前女友马克斯韦尔,早前因协助诱拐未成年少女,被判刑20年。她证实,柯林顿曾多次搭乘爱泼斯坦的私人飞机。 在近950页的证据中,柯林顿被提及超过50次。朱弗雷在2016年6月提交的文件中辩称,应该强迫柯林顿出庭作证。她认为,这位前总统是诽谤诉讼的“关键人物”,因为他与麦克斯韦和爱泼斯坦关系密切。 在最新的名单中,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是最让世界震惊的。2006年3月,他曾经在岛上享受烧烤,同时参加了爱泼斯坦基金会于邻近的圣托马斯岛(St. Thomas)为21位世界顶级物理学家举办的引力会议。 照片还显示,霍金在附近的海底,坐着潜水艇欣赏海景。美属维京群岛报纸《St.Thomas Source》2006年的一篇文章报导说,这次会议包括三名诺贝尔奖得主,而爱泼斯坦是创办该会议的“推动力”。爱泼斯坦告诉该报:“除了乐趣和物理之外,没有其它议程,大写的‘F’很有趣。” 但是,新披露的电子邮件并不包含任何证据,来表明霍金实际上参与了任何不当行为。爱泼斯坦与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有关系,从政治家到好莱坞明星、顶尖学者和一些亿万富翁。 名单中还包括了著名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他曾经被邀请到小岛上进行魔术表演。还有好莱坞影星小李子、已故摇滚明星迈克尔·杰克逊,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有不法行为。 前新墨西哥州州长比尔理查森等人,也被指控参与性交易。尽管他们自己都进行否认。 目前披露的这些法庭文件,对美国前总统川普的2024年大选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消息。现在,川普的粉丝,在各个评论区里狂刷“没有川普”,凝聚力更强了。不出意外,这将帮川普大大增加获胜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共和党人、负责主理此案的普瑞斯卡法官,在没有太多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公布了这些文件。而目前还只有二份文件,后续预计还有多份要公布,这意味着这场美国政坛的大地震,才刚开始。 而且,按照美国政治类新闻发酵的习惯,接下去我们可以继续关注,美国国会是否会跟进,以及检察官群体是否沉默。如果有,将产生更大影响。 历史性判决将临川普上诉选举权案进最高法院 1月2日,我对2024年经济预测时说过,决定今年世界走向的重要因素,包括台湾大选和美国大选。而现在,这两个选举,都将迎来历史性时刻。1月13日,台湾总统大选要来,而决定美国的关键性时刻,也即将到来。 科罗拉多州最高法院上个月裁定,前总统川普不能参加该州的共和党初选,因为他曾参与1月6日的美国国会叛乱。 这不仅对川普来说,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如果判决最终成立,那么意味着民主党控制的其它州,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直接把川普赶出2024年大选。现在,很多州,也确实在蠢蠢欲动。而同时,更大的麻烦还在于,美国的共和党理论上也可以采取类似方式进行报复,那么对美国的宪法来说,将迎来一场重大危机。 不过,现在一个重大的变局正到来,那就是川普上诉科罗拉多州法院,目前已经被美国最高法院接受。这样,皮球就被踢到了9名大法官的脚下。专家认为,最高法院有几个选项,一种是一劳永逸地免除川普受到的候选资格挑战,直接裁定他的名字可以出现在全国选票上。还有一种就是做出不利于川普的裁决,那样未来一年美国会陷入史无前例的宪法之争。 还有一条中间路线。纽约大学布伦南司法中心民主项目负责人Wendy Weiser认为,最高法院也可以寻求中间立场。她说大法官们可以用拖延战术,仅表达赞同密歇根、明尼苏达和佛罗里达州法院的意见,即叛乱条款不适用于初选。这将意味着如果川普要赢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还需要走更多的程序。 不过,我认为,最高法院最大可能是判决川普具有选举资格,这里有二个原因: 第一,科罗拉多州法院引用的法律不当。在周三晚些时候提交的上诉诉状中,川普和科罗拉多州共和党表示,该州高等法院引用的条款,是南北战争后宪法第14修正案的一部分,不适用于总统,除非国会首先采取行动,否则不能予以执行。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针对的是南方叛乱州的那些官员,决定不允许战场打败的他们,通过选举把美国再拉回分裂路线上。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是川普在1月6日事件上,实际上已经判决无罪。我们知道,现代法律的精神是疑罪从无,而美国对在任总统的审判,实际上是由国会众议院发起弹劾,参议院充当陪审团,做出判决。而2021年2月13日,美国参议院在川普被众议院弹劾的情况下,于审理的第五天投票否决了针对川普“煽动叛乱”的弹劾条款。 所以我认为,最后是,美国最高法院在目前保守派大法官占据主要比例的情况下,做出维护宪法原则的判决。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0 notes
qcxiiposs · 5 months
Text
萝莉岛贵客名单曝光 美国政坛大地震 #爱泼斯坦 #萝莉岛
链接: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107/2000973.html
臭名昭著的爱泼斯坦小岛的VIP客人名单曝光,引发全球和美国地震。上面到底有谁?将如何影响美国政坛?最近几天,美国纽约州法院公布的萝莉岛贵宾名单在全球被疯传,但是真真假假,充满了谣言。中文圈传得最广的是,到岛上的人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和前总统川普。但是经过核对主流媒体的报导,我发现这三人并不在名单上。
爱泼斯坦“萝莉岛”客人名单,如何影响全球政局?2024美大选前历史性时刻到来,最高法院将审理川普对科罗拉多上诉。(《秦鹏观察》提供)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秦鹏观察》。今天是美东时间1月6日,京港台时间1月7日。
今天焦点:臭名昭著的爱泼斯坦小岛的VIP客人名单曝光,引发全球和美国地震。上面到底有谁?将如何影响美国政坛?
2024年美国的历史性时刻将到来,川普能否参加大选?美国最高法院受理川普上诉科罗拉多案件。
首先拜托新老观众,由于我之前的YouTube频道被限制广告和流量,我开了一个新频道,请大家点击评论区的链接关注,谢谢!
萝莉岛贵客名单曝光美国政坛大地震
最近几天,美国纽约州法院公布的萝莉岛贵宾名单在全球被疯传,但是真真假假,充满了谣言。中文圈传得最广的是,到岛上的人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和前总统川普。但是经过核对主流媒体的报导,我发现这三人并不在名单上。
其中,法庭文件中确实提到了川普,但是他并没有出现在小岛上。在受害者约翰娜·舍伯格(Johanna Sjoberg)的证词中,她说当时因为天气原因,爱泼斯坦的飞机无法抵达小岛,只能转飞川普在新泽西的大西洋城赌场,爱泼斯坦说他会打电话给川普。法庭没有指控川普任何不当行为。
“杰弗里说,‘太好了,我们会打电话给川普,我们会去…’我不记得赌场的名字,但‘我们会去(川普的)赌场’”舍伯格说。
这对川普来说,是一个好消息。2007年两人闹翻,川普禁止爱泼斯坦进入他的海湖庄园乡村俱乐部,因为他勾搭了川普另一名会员的女儿。
爱泼斯坦的前管家胡安·阿莱西也称,英国的安德鲁王子在爱泼斯坦位于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家中长期居住,每天在那里接受按摩。按摩,在这个案件中,特指色情服务。
“现在,川普先生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有一个家,对吗?”一位律师就问阿莱西。阿莱西回答说:“嗯。”律师问道:“所以他没有来住,是吗?”“不,从来没有,”阿莱西回答。
律师随后问道,指的是川普,“他会来吃饭吗?”管家说:“他会来,吃晚餐。”“他从来没有坐在餐桌旁。他和我一起在厨房吃饭。”
律师:“他在那里的时候有按摩过吗?”阿莱西回答说:“不。因为他有自己的SPA水疗中心。”
相比而言,新公布的法庭文件,则让美国前总统柯林顿的名声则更加狼藉了。因为,早在2019年,美国媒体就报导,在杰弗里·爱泼斯坦位于曼哈顿的联排别墅里,显眼地展示了一幅美国前总统柯林顿身着女装的油画。
一位执法部门消息人士告诉《纽约邮报》,“当你走进去时,它就挂在显着的位置,就在右边的一个房间里。”“每个看到它的人都大笑起来。”
2016年5月的一份文件详细介绍了舍伯格的证词,其中提到了这位美国前总统。她表示,自己被迫对爱泼斯坦进行性行为,其中四分之一到一半的按摩都是裸体的。舍伯格作证说,“(爱泼斯坦)有一次说过,柯林顿喜欢年轻的女孩,指的是小女孩”。
维基尼亚·朱弗雷(VIRGINIA GIUFFRE),也是性奴岛上数十名未成年女孩受害者之一。这张图片是2019年8月27日爱泼斯坦在监狱死亡后,朱弗雷在曼哈顿法院外举行新闻发布会。2000年,她被爱泼斯坦的手下招募,当时她17岁,本来在川普的海湖庄园(Mar-a-Lago)俱乐部工作。
在第二批法庭文件中,提到2011年,朱弗雷发给《星期日邮报》记者丘彻(Sharon Churcher)的一封电子邮件,提到《VF》杂志(可能是《名利场》)即将发表一篇文章。朱弗雷写道“B.克林顿走进VF,并威胁他们不要写关于他的好朋友JE的性交易文章”。这对克林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丑闻。
朱弗雷还做出了几个重大指控,她声称被性贩卖给英国王子安德鲁和“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两位政治家”。
记者丘彻(Sharon Churcher)在后续电子邮件中表示,朱弗雷女士向该杂志发表一份关于她“被性贩运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和其他男人(包括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两位政治家)的声明”的声明。
在电子邮件中,这两位政治人物的名字仍然经过编辑。也就是说,后面还可能有更大的瓜将被曝光。
解密文件提到,受害者舍伯格(Johanna Sjoberg)称2001年曾到爱泼斯坦的曼哈顿大宅,在沙发上被安德鲁王子摸胸。王子还让她与另一名受害者朱弗雷,一起与一个写着“安德鲁王子”的玩偶合影。
2022年,安德鲁王子向朱弗雷支付了数百万美元的和解费。尽管安德鲁王子否认指控,并称从未见过朱弗雷。
从法律角度来说,这一次公布的法庭文件并不能增加安德鲁王子的新罪名,但是却让安德鲁王子更加声名狼藉。2022年初,安德鲁王子,因为性侵事件不断发酵,被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最终剥夺了荣誉军衔以及王室特权,降为平民。
爱泼斯坦的前女友马克斯韦尔,早前因协助诱拐未成年少女,被判刑20年。她证实,柯林顿曾多次搭乘爱泼斯坦的私人飞机。
在近950页的证据中,柯林顿被提及超过50次。朱弗雷在2016年6月提交的文件中辩称,应该强迫柯林顿出庭作证。她认为,这位前总统是诽谤诉讼的“关键人物”,因为他与麦克斯韦和爱泼斯坦关系密切。
在最新的名单中,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是最让世界震惊的。2006年3月,他曾经在岛上享受烧烤,同时参加了爱泼斯坦基金会于邻近的圣托马斯岛(St. Thomas)为21位世界顶级物理学家举办的引力会议。
照片还显示,霍金在附近的海底,坐着潜水艇欣赏海景。美属维京群岛报纸《St.Thomas Source》2006年的一篇文章报导说,这次会议包括三名诺贝尔奖得主,而爱泼斯坦是创办该会议的“推动力”。爱泼斯坦告诉该报:“除了乐趣和物理之外,没有其它议程,大写的‘F’很有趣。”
但是,新披露的电子邮件并不包含任何证据,来表明霍金实际上参与了任何不当行为。爱泼斯坦与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有关系,从政治家到好莱坞明星、顶尖学者和一些亿万富翁。
名单中还包括了著名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他曾经被邀请到小岛上进行魔术表演。还有好莱坞影星小李子、已故摇滚明星迈克尔·杰克逊,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有不法行为。
前新墨西哥州州长比尔理查森等人,也被指控参与性交易。尽管他们自己都进行否认。
目前披露的这些法庭文件,对美国前总统川普的2024年大选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消息。现在,川普的粉丝,在各个评论区里狂刷“没有川普”,凝聚力更强了。不出意外,这将帮川普大大增加获胜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共和党人、负责主理此案的普瑞斯卡法官,在没有太多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公布了这些文件。而目前还只有二份文件,后续预计还有多份要公布,这意味着这场美国政坛的大地震,才刚开始。
而且,按照美国政治类新闻发酵的习惯,接下去我们可以继续关注,美国国会是否会跟进,以及检察官群体是否沉默。如果有,将产生更大影响。
历史性判决将临川普上诉选举权案进最高法院
1月2日,我对2024年经济预测时说过,决定今年世界走向的重要因素,包括台湾大选和美国大选。而现在,这两个选举,都将迎来历史性时刻。1月13日,台湾总统大选要来,而决定美国的关键性时刻,也即将到来。
科罗拉多州最高法院上个月裁定,前总统川普不能参加该州的共和党初选,因为他曾参与1月6日的美国国会叛乱。
这不仅对川普来说,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如果判决最终成立,那么意味着民主党控制的其它州,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直接把川普赶出2024年大选。现在,很多州,也确实在蠢蠢欲动。而同时,更大的麻烦还在于,美国的共和党理论上也可以采取类似方式进行报复,那么对美国的宪法来说,将迎来一场重大危机。
不过,现在一个重大的变局正到来,那就是川普上诉科罗拉多州法院,目前已经被美国最高法院接受。这样,皮球就被踢到了9名大法官的脚下。专家认为,最高法院有几个选项,一种是一劳永逸地免除川普受到的候选资格挑战,直接裁定他的名字可以出现在全国选票上。还有一种就是做出不利于川普的裁决,那样未来一年美国会陷入史无前例的宪法之争。
还有一条中间路线。纽约大学布伦南司法中心民主项目负责人Wendy Weiser认为,最高法院也可以寻求中间立场。她说大法官们可以用拖延战术,仅表达赞同密歇根、明尼苏达和佛罗里达州法院的意见,即叛乱条款不适用于初选。这将意味着如果川普要赢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还需要走更多的程序。
不过,我认为,最高法院最大可能是判决川普具有选举资格,这里有二个原因:
第一,科罗拉多州法院引用的法律不当。在周三晚些时候提交的上诉诉状中,川普和科罗拉多州共和党表示,该州高等法院引用的条款,是南北战争后宪法第14修正案的一部分,不适用于总统,除非国会首先采取行动,否则不能予以执行。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针对的是南方叛乱州的那些官员,决定不允许战场打败的他们,通过选举把美国再拉回分裂路线上。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是川普在1月6日事件上,实际上已经判决无罪。我们知道,现代法律的精神是疑罪从无,而美国对在任总统的审判,实际上是由国会众议院发起弹劾,参议院充当陪审团,做出判决。而2021年2月13日,美国参议院在川普被众议院弹劾的情况下,于审理的第五天投票否决了针对川普“煽动叛乱”的弹劾条款。
所以我认为,最后是,美国最高法院在目前保守派大法官占据主要比例的情况下,做出维护宪法原则的判决。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1 note · View note
hngjzrstyl · 2 years
Text
Tumblr media
太平洋赌场酒店- 霍尼亚拉 - 比驿 太平洋赌场酒店, 霍尼亚拉, 所罗门群岛- 通过比驿搜索超值酒店优惠。一次搜索便可比较所有顶级旅游网站。 游戏官网hn1196.com
0 notes
2anyone · 2 years
Text
超有意思的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作者: Yongte
摘要
为什么会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什么Dating场景通常布置成灯光昏暗状?为什么人会屡战屡败?为什么自我暗示会有效果?“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有没有科学解释?.....人类社会的很多奇妙现象与行为均可归结为人的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都可以通过心理学进行解释。
心理学“Psychology”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时期被称为“灵魂之科学”)。1502年心理学作为专业术语开始出现,19-20世纪,随着人类社会结构形态的改变以及学科研究的深入,心理学迎来理论“大爆炸”,诸多心理学理论被发现或提出,对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及个人认知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本文整理了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或定律,分为成长认知、现象解释、行为处事、人际印象四个部分。每个效应或定律内容均采用“定义+理解词句+理论背景+案例”的结构整理,便于通俗理解。理论内容更新截至2019年。(全文约15000字)
目录
有关成长认知的效应
有关现象的效应
有关行为处事的效应
有关人际印象的效应
| Part 1 .有关成长认知的效应
1.习得性无助(屡次碰壁后放弃)
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artin E.P.Seligma(1942-)先后与J.Bruce Overmier、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Steven F.Maier在1967年的动物实验中首次提出。]
案例:嘟嘟小时候总是有很多理想,可每当他将理想告诉爸爸时,爸爸总是说“你看你...不是那块料;你...这不现实;...”,有时,甚至还要挨揍,后来嘟嘟就再也没提自己的梦想了...
2.皮格马利翁效应(所愿即所得)
亦称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很多当下所得其实是过去的“未来期待”产生的结果。简而言之,就是对期望的心理暗示,可以促使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发生同向改变,进而使该期望得以实现。[由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RobertRosenthal(1933-)和他的学生A. L. Jacobson,于1968年进行的7项小学教育实验后提出。]
案例:小时候,由于班里同学平均颜值都很高,爸妈敏锐地发现妮妮对自己的外貌不是很自信,后来爸妈和老师都常对她说:“妮妮,你长得可真漂亮,而且成绩也在进步,真为你开心!”,于是妮妮自信心越来越足,每天照镜子的时候,也觉得自己变美了。渐渐地,妮妮真的越来越自信、漂亮了,而且对自己要求越来越高,连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3.阿伦森效应(得到赞扬就开心,失去赞扬就灰心)
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表现为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而不喜欢那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减少的人或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lliot Aronson(1932-)提出。]
案例:工业区大院里有个大旧油罐,中午放学后孩子们都喜欢到罐子里蹦蹦跳跳,声音扰人,很多人劝阻都无济于事,小孩反而愈加闹腾。一天,一位老爷爷说,我们来打个赌,谁跳的最大声,谁就可以拿到一把玩具枪,结果果然获胜者成功拿奖。第二天,老爷爷把礼物改成了两颗奶糖,孩子们没多大���趣,敷衍的跳了跳,胜者拿走了奶糖。第三天,老爷爷把礼物改成了两颗花生,结果孩子们不愿意了,纷纷表示“不玩了,不玩了,没意思,要回家看电视去”。老爷爷通过巧妙的心理弱化效应,竟然把困扰大家的“熊孩子闹腾”解决了。
4.南风效应(温暖待人)
也称温暖法则,指人际交往中,温和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人觉得心理舒适,而“冰冷”的沟通方式则会让人反感。详细而言,人际沟通中要注重尊重和关心,讲究方法,温和相处。[出自法国作家Jean de la Fontaine(1621-1695)《拉·封丹寓言》预言书中的<南风北风>寓言故事。该故事中,北��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钮扣,继而脱掉了大衣。]
案例:你希望朋友帮你做某件事情,如果你使用要求、使唤的口气可能对方不一定愿意,但如果你好好地和对方说话,夸奖一下对方,对方通常会答应帮助你,与伴侣、陌生人相处也适用。
5.酸萄萄效应(阿Q精神)
指当一个人自身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挫折感时,为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现象。[源自古希腊哲学家、文学家Aesop(前620-前560)所著的《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与葡萄>寓言故事。据古希腊历史学家ΗΡΟΔΟΤΟΣ(前480年─前425)记载,Aesop曾是Samos Island岛上雅德蒙家的奴隶,被多次转卖后因知识渊博而获得自由,并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寓言故事,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
案例:阿Q被人打得不轻,又不敢还手,于是在心里说“总算被X子打了!”开心地抹去嘴角的血丝,头发飘逸着走了。
6.自我参照效应(这是干货,我得记下来)
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优于其它编码条件的现象。如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由美国心理学家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和Kuiper等人于1977年提出。]
案例:嘟嘟最近在学习设计,在图书馆偶然看到一本不错的设计教程时,爱不释手,花两天时间就学完了,对其中的要点记忆犹新。
7.角色效应(我爸是X刚)
指当一个人处于某种角色或角色发生改变时,通常会因这种角色(或角色的改变)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的现象。[最早出处不详,由日本心理学家长岛真夫等人在研究班级指导对"角色“加工的意义时得到验证。]
案例:曾经贪玩捣蛋的哆哆,自从当上班长后,因为自己的角色的转变,不仅表现得学习认真,还积极主持班里的各项事务,主动组织班级公益活动,责任感和自信心都增强了,跟之前判若两人。
8.锐化效应(观念影响认知过程)
指人的既有价值观能对其知觉具有促进作用的现象。具体而言,当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在知觉对象前如被激活,这种价值观对其知觉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由新西兰情绪心理学家Strongman,K.T.在其“知觉存在”实验中提出。]
案例:如从小老师就教学生要讲诚信,这就会使学生在以后的知觉过程中,按照这个诚实的价值观去判断、去知觉,该时出现那怕是十分微不足道的带有诚实信息的表现,我们就会被内隐的个性观唤醒,认为这是一个诚实的人,而且还可能具有善良、热爱、随和、温柔等品质。
9.奖惩效应(胡萝卜加大棒)
指通过对目标人行为实施外部强化或弱化手段,可影响其自身评价等心理活动,进而带来其行为的强化或弱化的现象。详细而言,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得体、适度、就事论事的惩罚措施可促使一个人对错误行为的改过等。[出处不详,一般认为是基于历史经验和心理学实验而得。]
案例:童年哆哆的父母对他的学习采取奖励与兴趣引导措施,同时对生活中较严重的过错采取惩罚措施,长大后,哆哆成了一个人格完整、好学上进的人。
| Part 2 .有关现象的效应
10.霍桑效应(被关注时自我暗示)
指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心理。[由哈佛大学教授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为首的研究小组在1924-1933年间开展的实验研究提出,命名自当时研究所在的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名“Hawthorne”。]
案例:Club上,与胡侃正High的哆哆,转眼看到心中女神学姐在看自己时,立马整理了自己的衣装,变得安静、绅士起来,还礼貌的打了个招呼。
11.搭便车效应(坐享其成)
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教授Mancur Olson (1932-1998) 于1965年发表的《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首次提出。]
案例:懒人村里住着很多人家,门口的马路常年失修,一到下雨泥泞不堪,但是大家都不愿自己掏钱去修,刚买新车回村的嘟嘟实在不堪忍受,自己一人把路给修了,于是,整个村子都有了整洁的路走,村里啥也没贡献的那些懒人们顺利“搭便车了”。
12.棘轮效应(由奢入俭难)
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呈现出“向上调整容易”,而“向下调整难”的现象。[可追溯中国宋代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1019-1086)《训俭示康》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内容。现代则由美国经济学家J.S.Duesenberry在其《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
案例:哆哆从小穿惯了一线品牌的服装,突然有一天妈妈说,咱们现在家里经济困难,咱们要改穿快时尚品牌了,结果哆哆想到没法跟同学攀比了,觉得痛不欲生,每次出门都是巨大的煎熬。
13.墨菲定律(概率大于零的事,均可能发生)
指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即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其发生的概率大于零,该事情总会(迟早)在某一时刻发生。启示人们做事情一方面要对错误保持平常心,一方面也要防微杜渐,不存侥幸。[最早源自1949年,美国空军上尉工程师Edward A. Murphy的对他的某位运气不太好的同事随口开的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坏,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更坏。”1992年,由Edward A. Murphy正式提出。]
案例1:嘟嘟觉得从下地铁到上高铁只需要5分钟,结果地铁安检排队花了20分钟,上楼候车大厅的上行电梯竟然也坏了(颇有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
案例2:小姐姐喜欢一位小哥哥,于是约他到家里做客,让他过来修自己刚故意弄坏的电脑键盘,并新切了果盘,准备一起打游戏。结果...这小哥哥一修好键盘,就飞奔着跟他的伙伴们打球去了。
14.野马结局(小事扩大化)
指因一些细微小事情而造成情绪的巨大波动,以致因他人的外在因素导致自己受伤害的现象。理论证明人的情绪是有成本的,情绪是人选择的结果。[源自“非洲野受蝙蝠影响而死”的故事。吸血蝙蝠靠吸取野马的血为食,原本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不至于让野马死去,但野马却因为蝙蝠吸血带来的暴怒和狂奔导致失血过多而死。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Nandi Nelson研究表明,人一生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状态,学会与消极情绪作斗争非常重要;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Robert Saye和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教授Rolade Dahl都认为尊重‘生物节奏’ ,保证充足的作息规律和睡眠质量,可降低负面情绪的发生。]
案例:哆哆爸爸忘了把喝完的水杯洗了,哆哆更年期的妈妈见到立马“原地爆炸”,说哆哆爸爸不注重家庭秩序、不懂得体谅人,还要把历史上有关家庭卫生的事情拿出来数落爸爸一番...爸爸安静地在看电视,可哆哆妈妈却气的不行,打电话跟哆哆姐姐继续数落他爸爸一小时。
15.巴纳姆效应(为何不少人迷信星座?)
也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指一部分人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的现象。详细而言,当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时,一些认知有限,或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的人往往很容易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巴纳姆效应从反面揭示了一部分人因认知缺陷而迷信星座命理学的奥秘。遗憾的是,很多人歪曲利用该理论大肆宣传“星座命理学”的有效性,这类宣传也常被称为“伪心理学”。[可追溯到古代的星相学、占星术;现代由心理学家Bertram Forer于1948年对学生进行一项人格测验证明。此后被心理学家Paul Meehl以19世纪美国著名杂技演员“ Barnum ”的名字命名,源自P.T. Barnum(1810-1891)曾对自己表演总结为:“我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案例:某汽车品牌赞助某知识类自媒体节目、科学论坛等,观众容易产生该汽车与知识青年身份、群体的关联,进而产生开该汽车品牌都是知识青年的联想,一些知识分子更是坚定的选择购买该品牌的车,实际二者无任何本质联系。
16.从众效应(跟风现象)
也称羊群效应。指人在社会群体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或行为的心理倾向。[由美国心理学家Solomon E.Asch(1907-1996)于1952年进行的实验证明。其结果显示,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平均有33%的人判断是从众的。]
案例1:妮妮看到公司很多人都剪了短发,自己不顾自己脸型适合长发的事实,也跟着剪了短发,随后又后悔不已。
案例2:传说有一种面包游戏,由于面粉是垄断经营且限70袋批发,加上拍卖模式,面粉价格屡创新高。与此同时,票号印票、投机炒作成瘾,导致面包价格连年攀高。直到,一些面包尚实在卖不动了,就临时雇退休广场舞大爷大妈到面包店里表演抢购,好些消费者开心成交,其中不乏首付是“四个养老金荷包”赞助的、首付的一半是借来的...,为了维持面包价格,又推出面包限买、贵族面包、秀才面包等概念...特别有意思。
17.旁观者效应(人成群会降低责任感)
也称责任分散效应,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的现象。[由心理学家Bibb Latane于1970年,随后在Bibb Latane和John Darley 进行的多项实验研究中证明。]
案例:一位乘客坐过了站而迁怒于司机,严重干扰了司机的驾驶状态,酿成了交通悲剧,而引人深思的是,在这位乘客与司机争吵的几分钟内,车内竟无人上前进行制止。
18.破窗效应(恶习总易被模仿)
指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的现象。[源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汽车实验的结果证明。根据此实验,政治学家James Q. Wilson和犯罪学家George L. Kelling正式提出该理论,并通过《Broken Windows》一文发表于1982年3版《The Atlantic Monthly》杂志。]
案例:如果一些面户外墙上的一些涂鸦没有及时清理,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新涂鸦。
19.鸟笼效应(为多余物品添搭档)
指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的行为。[源自1907年,同时从哈佛大学退休的詹姆斯教授和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的打赌。一天,詹姆斯告诉卡尔森:“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过几日,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来了一只精致的鸟笼作为礼物。心领神会的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然而,此后每逢客人来访,看到桌上的鸟笼,都会问卡尔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但回答总让客人投以不信任的目光,最后,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打赌奏效了。]
案例:表姐给妮妮送了一只小白兔,有洁癖的妮妮习惯养花草,但不愿意养宠物,可送来的活物又没法送人,于是自己只得去楼下宠物超市给它买吃的,打算第二天送人,结果第二天没送出去,第三天放学回家,看到小兔冷的有点发抖,于是自己又给小兔买了小窝,以及一些玩具,慢慢的,妮妮竟然离不开兔子了。
20.贝勃规律(预先刺激可形成感知迟钝)
“贝勃规律”指就是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即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简单而言,就是一件事物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出自A.科林·卡梅伦等著的《用Stata学微观计量经济学》。]
案例1:晚上妈妈包了羊肉饺子,哆哆吃第一个时,觉得美味极了,满足感爆棚,吃到第10个时,觉得味道依然不错,当吃到到第20 个时,哆哆觉得饺子不怎么好吃了,当吃到第25个时,哆哆都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啥了。
案例2:人们对火车票价由200元涨到250元会十分敏感,但经历这次涨价之后,如果房价涨了100万���至200万元,人们竟然觉得涨幅不是很大。又如,公司欲裁掉公认的某影响极坏的重要职员时,应该先大范围地做一些人员调整或辞职,最后再将目标指向裁员目标,通过心理刺激降低其落差感,实现温和减员。
21.冷热水效应(巧用心理反差出惊喜)
指人们对事物的评判标准会随着心理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标准的变化又通常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原指“先将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热;当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凉,同一杯温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的现象”,由中国作家高兴宇提出,并发表于《演讲与口才》2001年第6期。]
案例:哆哆对市场很有信心,想给老板来个惊喜,于是在业绩目标中设定了一个较低的10万元目标,经过努力,到月底业绩总结时,哆哆完成了30万的业绩,深得老板肯定,顺利升主管。
22.瀑布心理效应(无意之词,主动“躺枪”)
某人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却弄得别人十分“不平静”,导致态度行为的变化等,有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味。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瀑布心理效应”,正象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上面平平静静,下面却溅花腾雾。[理论具体出处不详。]
案例1:996艰难创业的你听到王首付慷慨陈词“年轻人,要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一个亿”,然后你就开始想:“是啊,我们公司一帮人辛辛苦苦每年才赚300万,真的是太差劲了…”然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案例2:一天,你正娴熟的打开冰箱打算顺老板的茶喝,听到不远处一声惊呼:“抓...快抓住他!”,你赶紧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关掉冰箱,装作欣赏窗外的美景。回头看,老板和前台MM正在追打一只乱入公司的老鼠呢,额~虚惊一场!
23.心理摆效应(犹豫矛盾)
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坡度越大,因此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表现为多度性和两极性。[可追溯至《儒林外史》中范进的乐极生悲等文学描述,理论具体出处不详。]
举例: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同朋友聚会时热闹得快快乐乐,自己单独一人时又孤寂得冷冷清清;出去玩一场觉得很开心,可回来后又为日常生活的单调枯燥而心烦。
24.视网膜效应(眼随心境)
指当人们产生某种特别的需要或心向时,就会对需要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或不自然的去留意相关信息,而无意识地过滤掉无关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的现象。[基于卡内基训练创始人Dale Carnegie(1888-1955)提出的一个论点发展而来,Dale Carnegie认为,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长处或优点,而20%左右是我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而不知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 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许多人也有类似的缺点,进而无法改善他的人际关系,生活也不快乐。]
案例:为了彰显个性,嘟嘟定了一辆稀有的原厂紫色汽车,赢得了好多回头率。但与此同时,他每次在外面都会无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紫色汽车,渐渐地,由于这种过度的聚焦关注,他竟然觉得身边紫色汽车一下子多了好多,而实际上并没有。
25.安慰剂效应(喝水能治病你信不?)
又名伪药效应、非特定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基于“对治疗的预期”或“对医务人员的信任”而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反应,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由美国著名医学家、麻醉师Henry K. Beecher(1904—1976)于1955年提出。该理论虽源于医学,但实际上安慰剂效应在医学界尚存争议。]
案例:春夏之交,原生都市孩纸哆哆、妮妮和同学们到野外郊游,为眼前清澈的泉水、碧绿的草地和迷人的风景所深深吸引,休息时,哆哆很高兴地接过妮妮递过来的水壶喝了一大口,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山里的水真甜”,其实他喝的还是妮妮从城里带来的水呢。
26.多米诺骨牌效应(系统内部连锁反映)
在一个存在内部联系的体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强调的是事物间的传递性、连续性。”[“多米诺”骨牌可追溯至中国宋宣宗二年(1120年)民间出现了一种名叫“骨牌”的游戏,1849年,一位名叫“多米诺”的意大利传教士把这种骨牌带回了米兰,并于19世纪发展成一项世界性的运动。“多米诺骨牌效应”名称正源于此。1950年4月24日,时任美国总统Harry S. Truman(1884-1972)批准了一份名为《美国关于印度支那的立场的文件》,首次以政策文件的方式表述了多米诺理论的基本内涵。文件指出:“如果印度支那被GCD政府控制,其邻国泰国和缅甸也将落入GCD统治之下。”又于1954年,由美国时任总统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1969)进行了详细阐述。随后逐渐用于分析心理学现象。]
案例1:有一次和男友的朋友们聚会的时候,所有人的女朋友都化妆了,只有妮妮是素颜的。男友当下有些不高兴,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从那次开始,两人就时不时有些小的争吵,后来变成了大吵,最终两人竟以骂战结束了恋情。
案例2: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扩散,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27.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半途而废或求成心切)
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的现象。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推动很多人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但是有些人会走向极端,要么因为拖拉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要么非得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由德国心理学家Β.Β.Zeigarnik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
案例1:哆哆为了赢得游戏年度总冠军,没日没夜的打游戏,最终导致病倒在床而失去比赛机会。
案例2:妮妮觉得体型训练好痛苦,每次到点去健身房上课时,又默默地刷起了微博、抖音、知乎,最终一年下来,妮妮还是保持原样。
28.超限效应(你说够了没有?)
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带给人们很多启示,如演讲时抓住听众的关键在开始的三分钟,有效的交流时间是30分钟内。此外,批评人适宜采取幽默式批评,且批评与鼓励应该同步。[具体理论研究出处不详]
案例:哆哆因为一次成绩没考好,被妈妈重复数落了半小时,也不听哆哆解释,最后哆哆气得摔门而出,半夜妈妈又不情愿地把他从同学家哄了回来。
| Part 3 .有关行为处事的效应
29.空白效应(空白产生美)
指人在感知事物时,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自我补充。并且在进行这种联想和补充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心理效应,印象变得更加深刻的现象。[空白效应最早在艺术领域应用,可追溯至中西方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留白手法,从教育视角看,可追溯至法国作家Alphonse Daudet(1840-1897)在《最后一课》中对主人翁韩麦尔先生的描写,随后用于心理学等领域。]
案例: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
30.拆屋效应(人们惯于接受折中)
指先提出很大、较多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最后使双方达成协议的现象。[可追溯至鲁迅先生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的内容:“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理论首次由J.L.Freedman和S.C.Fraser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
案例:供应商一开始报价了一个很高的报价,并表示价格是底价了,当你表示已经有合作单位时,对方往往会给出一个很有诚意的惊喜低价。
31.登门槛效应(任务由易到难好推进)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与“拆屋效应”类似,也是首次由J.L.Freedman和S.C.Fraser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具体区别:拆屋效应中的目标者,对满足行动者的要求有较大预期,而登门槛效应中的目标者,对满足行动者的要求较小预期,因此导致看似矛盾的差异。]
案例:嘟嘟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他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
32.关系场效应(三个臭皮匠还是三个和尚?)
在角色群体的活动效率中,既可能产生增力作用,也可能导致减力作用。这种由不同的角色扮演者组成的群体产生的内聚力或摩擦力,在社会心理学中,统称为“关系场效应”。增力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减力如“三个和尚没水喝”。[可追溯至很多中西方的古代历史故事,现代理论具体出处不详。]
案例:熊和狮子联合捕到了一头鹿,在两者陷入长久的功劳之争时,昏迷的鹿醒来溜走了。
33.飞轮效应(万事开头难)
指做一件事一开始很难,可一旦我们挺过去这个难关后,只需付出很小的努力,甚至不废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收获。[源自物理实验: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须花很大的力气反复地推轮子,当达到一定的速度时,就不需要太大的力气,即使力量没有增加,轮子也会转得更快,后逐渐应用于商业和心理学分析中。]
案例:嘟嘟创业前期,因为资金、人才等问题,发展艰难。后来慢慢步入正轨,资本厚了、招募到了优秀的人才,事业也越来越好,一天天壮大。
34.缄默效应(限于强迫过度谨言)
指在人际沟通中,由于担心对方权威或强迫等压力,人们大都选择缄默或者挑对方喜欢的、迎合对方的话来说,尽量避免说让对方不快或有可能降低自身价值的话。即沟通中表面言语与真实内心态度不一致的现象。缄默效应容易导致沟通信息失真,因此,在组织管理与人际沟通中应尽量减少强制、压迫的沟通方式。[可间接追溯至鲁迅的一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具体理论出处不详。]
案例:教育督察员到某问题学校调研,召集教职员就学校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由于现场有“厉害”校长出席,部分年轻老师本来准备好的一些重要问题和建议,却迫于于校长在场的压力而被迫选择保持缄默,或只挑选了一些轻微的问题进行讨论。
35.海格力斯效应(放下仇恨路路通)
是指一种人际间或群体间存在的怨怨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其启发人们,人际之间不应该在仇恨上“火上浇油”,而是要学会放下。[源自古希腊神话:一天,英雄大力士海格力斯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见脚边有个很难看的袋子样的东西,海格力斯便踩了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破,并成倍地胀大,愤怒的海格力斯顺手操起一根大木棒砸那个怪东西,结果,那东西竟膨胀到把路也堵死了。正当海格力斯纳闷时,一位圣者走到跟前对他说:“朋友,快别动它了,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便会小如当初;你若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与你敌对到底。”]
案例:嘟嘟和哆哆由于误解或嫉妒,两人之间有了矛盾,这时,如果其中一方的报复心理加剧,会使对方相应扩大报复力度而陷入恶性循环。相反,如果双方能真诚沟通、消除误解,自然可以和乐相处。
36.蘑菇效应(职场新人被冷落)
指一个新进入者在一个组织里面临的怀疑、不公等遭遇,以及随后因表现差异而发展成被认可或被忽视的现象。其启示是在公司新人进入后,应该规避蘑菇效应的负面影响,避免该效应长期存在导致人才浪费、流失。[源于一个形象的比喻:“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20世纪70年,美国很多新程序员工置于不受重视的部门,干一些打杂的活,常常会受到无端的批评、指责,甚至代人受过,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被人称为“蘑菇管理”。理论具体出处不详。]
举例: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总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得不到重视。当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渐被人关注并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人遗忘。
37.酝酿效应(难题不决,放松找灵感)
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往往会由于某种机遇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的现象。[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古希���国王让阿基米德想办法确认皇冠是否被工匠参假,他冥思苦想而不得解,随后他竟然因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原理而把问题解决了。意大利美学家Benedetto Croce(1866—1952)指出,人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直觉的,一种是逻辑的,前者是“从想像得来的”,后者是“从理智得来的”。直觉是人脑对于对象中隐含的整体性、次序性、和谐性的某种迅速而直接的洞察和领悟,它可以引导我们绕过不可逾越的高山,曲径通幽,以达柳暗花明的境界。美国心理学家Silveira于1971年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效应。]
案例:你正为一个广告创意无法突破而焦急不已,这时女神对你说,“要不要去楼下喝茶去呀”,你欣然同往,没想到你们聊着聊着,灵感乍现,想出了一个令甲方爸爸都拍案叫绝的好点子。
38.投射效应(以己度人)
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即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认知障碍。[由美国心理学家E.A.Ross通过实验证明,时间不详。 ]
案例:衣食无忧、心地善良的妮妮总以为人们都是“正义和良善的”;靠权斗谋私发家的啖总则认为每个人都是"绝对自私自利且天经地义"。
39.食盐效应(要智慧行善)
指好东西应当适度、适时,需要的才是最好的。如人常说的,锦上添花, 不及一次及时的雪中送炭。[原指做菜时,盐不可或缺,但是放得太多却让人难以下口,后被引入教育学领域,理论正式出处不详。]
案例:嘟嘟的一个同事因为家中父亲生病,急需要借一笔钱回家,识趣的同事纷纷解囊救济,而唯独嘟嘟却希望凭借自己的关系帮助同事联系医院、医生,甚至还几次三番地要拉着同事去和医生聊聊...,
40.迟延满足效应(延迟满足更划算)
也称糖果效应。指为人们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的现象。心理学家还通过观察发现,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推测出一个人长大后的个性。[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Walter Mischel于1960年的“延迟满足”实验提出并证明。]
案例:在一个游戏中,桌上各放着两颗糖,如果小朋友能坚持20分钟,就能得到这两颗糖,如果不能坚持,就只能得到一颗,并且现在就能拿到,自律较好的小朋友(2/3)都会选择稍微等20分钟再拿,以获得更大的收益。生活中延迟满足也可以提升幸福感。
| Part 4 .有关人际印象的效应
41.聚光灯效应(过于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
又称焦点效应,指不经意的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常表现为普遍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由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Thomas Gilovich和美国心理学家Kenneth Savitsky在1999年进行的“聚光灯效应”实验提出并证明。]
举例:假设给人一件颜色特别奇怪的T恤穿在身上,然后让他到一群人里面去走一圈,他一般会自认为有50%的人在关注他,而事实上只有20%的人而已。
42.黑暗效应(朦胧场景好约会)
指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具体细节不详。]
案例:叫你大白天街上表白,知道为什么现在还单身了吧。
43.名片效应(一面遇知己)
指在交际中,如果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 [由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Ш.АН.адирашвили提出,具体时间不详。]
案例:经历几次面试失败的哆哆,在最近一次应聘之前,仔细打听了该公司老板的情况,发现这家公司的老板以前有着与自己相似的求职经历,于是在应聘时,他就与老总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果然,得到了老板的赏识,最终被顺利录用。
44.人际吸引律(各种原因的相互吸引)
指因各种因素导致个体与他人之间形成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由“卡内基训练”创始人Dale Carnegie(1888-1955)提出。]
人际吸引律分为以下六种:接近吸引律(双方存在着诸多接近点,相互吸引)、互惠吸引律(双方因能给对方带来收益、酬偿而相互吸引)、对等吸引律(因对方喜欢自己,而导致自己也喜欢对方)、诱发吸引律(由自然或人为环境等引发的吸引)互补吸引律(双方因个性或需要及满足需要的途径互补时,而引发的相互吸引)光环吸引律(因能力、特长、品质或社会知名度高等特征就像光环一样使人产生晕轮效应)
案例:一次活动中默默与你相聊甚欢,对你赞赏有加,于是你也表现除了对他的好感,结果你们都加了微信,成了好朋友。
45.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很重要)
也称优先效应、第一印象效应、先入为主效应。指人们通常对一个人最初接触时的信息形成“先入为主”的鲜明印象,从而影响人们以后对此人的评价。是系列位置效应的一种类型。[由美国心理学家A.S.Lochins(1907~1996)于1957年通过实验证明。]
案例:如小销售新手哆哆,谈业务时总是衣冠整洁、谈吐细致礼貌,虽然有些技术细节不熟,但给客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深得客户好感,也让他顺利签了单。
46.近因效应(新印象是可以塑造的)
也称为“新颖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新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对他人最新的认识掩盖了以往形成的评价。是系列位置效应的一种类型。[由心理学家A·卢琴斯于1957年根据实验首次提出;1964年,心理学家C·梅约和W·克劳克特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
案例:毕业后10年未见面的老同学,聚会上你一眼就认出了她/他;而且最熟悉的记忆除了最要好的时刻,多半是临别时的情景。
47.刻板效应(湖南人爱吃辣)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它是指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并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给予这一看法和评价。[由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1923-)于1965年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
案例:基于对博士“学识渊博”的印象,人们一般认为博士肯定无所不知,或者一定写字很漂亮,其实多数博士更多的是在一个领域的专注精通,而不是常人以为的知识广度的积累;而且也不一定就写得一手漂亮字呢。
48.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
也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是基于根据自身的个人喜好出发,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使得最终出现“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现象。[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Edward Lee Thorndike(1894-1949)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随后美国心理学家K.Dion、Harold Harding Kelley (1921-2003)、Richard E.Nisbett(1941-)相继通过实验证明。 ]
案例:俄国作家普希金狂热地爱上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丽,并和她闪婚。婚后才发现两人差别巨大,当普希金每次与她分享自己的诗作时,她总是毫无兴趣、心生排斥,相反却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豪华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一颗文学巨星就此陨落。
49.多看效应(日久生情)
也称曝光效应,指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由心理学家查荣茨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
案例:你天天跟公司小姐姐(或小哥哥)一起打羽毛球、一起上下班、还常周末逛街,嗯...然后竟然在一起了。
50.异性效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也叫“磁铁效应”,指异性接触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发力,并能从中体验到难以言传的感情追求,对人的活动和学习通常起积极的影响。[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方法解释生物繁衍过程中的心理伴生现象,现代理论研究不详。]
案例:公司一开始程序员基本都是男孩纸,时常加班让大家十分痛苦、颇有怨言,后来公司招聘了很多女纸程序员一起加班,男程序员竟然没再抱怨,有时还主动延长加班时间呢。
更新注释:本文首发于2019年6月,于2019年12月补充了理论背景(出处/发现者/提出者),2020年3月、11月微调了摘要与部分案例。
禁止转载
7 notes · View notes
itsfreerealestate · 4 years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he Big Four Hogwarts AU
四巨头拉郎向注意
不喜误入
图中角色次序分别为Merida, Hiccup, Jim Hawkins, Rapunzel, Violet, Elsa
(因为lof限图数所以只发了狮院和鹰院的图...如果有人对后续感兴趣的话我再把剩余的獾院和蛇院的发出来好了...)
【人物简介】
霍格沃茨
- The Big Four
「 The Frosty Boy 」
杰克森·奥弗兰·弗罗斯特  Jackson Overland Frost
" Hi, my name is Jack Frost, and we're gonna have a little fun. "
别称:Jack, Frosty, 冰霜小子, 臭小子&蠢货(Merida专属), 头号不良分子
分院:斯莱特林
魔杖:月桂木, 月光石和夜骐尾羽制成的杖芯, 14英寸, 不易弯曲
头衔:追球手, 五年级时成为斯莱特林球队的队长后成为找球手, 并擅长朗斯基假动作及普伦顿回抄术
扫帚:火弩箭 
喜欢的科目:魔咒学, 黑魔法防御术
不喜欢的科目:变形术(因为最初不爱听Bunnymund教授的话), 魔法史(太枯燥), 占卜学(认为是骗人的)
选修:占卜学, 草药学
守护神:北极狐
血统:纯血
「 The Dragon Tamer 」
希卡普·霍伦德斯·哈道克三世  Hiccup Horrendous Haddock III
" I looked at him, and I saw myself. "
别称:Hic, Haddock, Dragon boy, Dragon dork, 豆芽, 黑线鳕
分院:葛莱芬多
魔杖:柳木,龙鳞制成的杖芯,13英寸,稍具弹性
头衔:追球手,擅长与Merida一并使用帕金钳式战术,六年级起成为葛莱芬多的级长,七年级时成为男生学生会主席
扫帚:横扫十一星 
喜欢的科目:魔咒学,天文学,草药学,保护神奇生物学
不喜欢的科目:变形术(在无牙身上试验时总失败), 魔药学(制作出的魔药莫名其妙一直不怎么成功)
选修:魔法史,古代如尼文研究
守护神:火龙
血统:以为自己是麻瓜出身,其实是混血
「 The Golden Flower 」
乐佩·基恩·葛楚·科洛纳  Rapunzel Keane Gertrude Corona
" You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 and you were wrong about me. "
称呼:Raps, Punzie, 太阳花, 金发妞, 乖乖女, 书呆子
分院:拉文克劳
魔杖:蔷薇木,水晶石和独角兽的毛制成的杖芯,12英寸,触摸时会有轻微的沙响
头衔:霍格沃茨合唱队的女高音领唱,五年级时成为拉文克劳级长,七年级时成为女生学生会主席
扫帚:无
喜欢的科目:魔咒学,魔药学,魔法史,占卜学
不喜欢的科目:算数占卜(因为要求记忆及使用大量图表), 黑魔法防御术(认为有些不吉利尽管课上表现得一直还不错)
选修:炼金学,麻瓜研究,古代如尼文研究
守护神:牝鹿
血统:纯血
「 The Flaming Chaser 」
梅丽达·麦克唐纳·丹布洛奇  Merida Mcdonald DunBroch
" Our fate lives within us, you only have to be brave enough to see it. "
称呼:Mer, DunBroch, 小公主(Jack专属), 火吻小姐, 红头发, 泡面头
分院:葛莱芬多
魔杖:红衫木, 凤凰的尾羽制成的杖芯,12.5英寸,不易弯曲
头衔:追球手, 擅长帕金钳式, 倒传球, 波科夫诱敌术以及特兰西瓦尼亚假动作等等魁地奇战术,五年级时成为葛莱芬多球队的队长, 此前一直被称作是葛莱芬多队的烈焰追球手
扫帚:光轮2001
喜欢的科目:黑魔法防御术, 保护神奇生物学, 变形术
不喜欢的科目:魔药学(经常弄错配方), 魔法史(无聊), 魔咒学(因为口音的缘故经常出错)
选修:天文学,草药学
守护神:阿特拉斯棕熊
血统:纯血
- 葛莱芬多
弗雷德·李 Fred Lee (出自《超能陆战队》)
比四巨头大两级,纯血,书呆子俱乐部成员,俱乐部的吉祥物&资金来源,曾担任过霍格沃茨的魁地奇解说员。据说是巫师界最有钱的大家族之一的后裔,但本人从未提起过具体状况。
吉姆·霍金斯 Jim Hawkins (出自《星银岛》)
比四巨头大一级,混血,原葛莱芬多魁地奇球队的队长,极具天赋的击球手。四年级时成为葛莱芬多队的队长,对战术规划较为擅长,并在当年带领葛莱芬多队拿下了魁地奇冠军,与斯莱特林队的队长正式结下了梁子。在五年级带领葛莱芬多队赢得了魁地奇比赛后结识了Wendy Darling并与其成为好友。六年级时退位不再做魁地奇球队的队长但依然关注着魁地奇比赛的进行,被火焰杯选择成为三强争霸赛的勇士之一并在圣诞舞会上邀请Rapunzel作为舞伴。火焰杯赛事过后被英国魁地奇联盟指挥部相中而参与了选拔赛,最终成功胜出并被该球队著名教练John Silver直接培养。
彼得·潘 Peter Pan (出自《小飞侠》)
与四巨头同级,纯血,葛莱芬多级草,与各学院的学弟大体都混得很好,经常被戏称为是葛莱芬多的Jack Frost。总爱挑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而不爱考虑后果,时常觉得女孩子的事情太麻烦,却总是莫名很受她们的欢迎,自己不大懂女孩子的心思。最初听说拉文克劳有个很爱讲故事的女孩而认识的Wendy,虽然觉得她有些话太多,但他赞美她讲故事的水平,不喜欢听课却喜欢在空闲时间找她听她讲的故事,并将她讲的故事告诉自己的朋友们,后来甚至将她列入自己的’永无岛’圈子中。虽然平常看不出来,但他一直将Wendy送他的顶针项链戴在脖子上。
莫阿娜·沃亚里奇 Moana Waialiki (出自《海洋奇缘》)
与四巨头同级,混血,最初不被Maui教授看好而赌气一般在他的课上做到最好,在与其经过交流后互相赏识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
伊普(伊妹)·克鲁德 Eep Crood (出自《疯狂原始人》)
与四巨头同级,麻瓜出身,击球手,也是葛莱芬多十年来唯一一位能胜任击球手位置的女巫师。
安娜·阿伦戴尔 Anna Arendelle (出自《冰雪奇缘》)
比四巨头小一级,纯血,是Elsa Arendelle的妹妹,Emma的好友,Kristoff的女友。四年级时加入魁地奇球队成为追球手,同年被姐姐Elsa无意间使用的冰法而被冰冻住全身。
卡洛琳·琼斯 Coraline Jones (出自《鬼妈妈》)
比四巨头小一级,麻瓜出身,家旁边有两位麻瓜占卜师,起初她不相信占卜学,后来却因为各种遭遇与那两位麻瓜占卜师的预言相符而变得非常相信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与Norman关系很好。
达什·巴尔 Dash Parr (出自《超人总动员》)
比四巨头小两级,纯血,Violet Parr的弟弟。葛莱芬多队最年轻的找球手,其飞行速度与斯莱特林队的Gogo不相上下。
哈里斯/休伯特/黑密曲·丹布洛奇 Harris / Hubert / Hamish McDonald DunBroch (出自《勇敢传说》)
比四巨头小两级,纯血,Merida的三胞胎弟弟。葛莱芬多唯一比Peter Pan和Dash Parr破坏力更强的就是这三胞胎,来无影去无踪却对甜点招架无力,经常被Merida以甜点贿赂去做一些让人找不着踪迹的恶作剧。
- 拉文克劳
Honey Lemon (出自《超能陆战队》)
比四巨头大两级,麻瓜出身,书呆子俱乐部成员,俱乐部中的魔药学专家。拉文克劳院花,被许多书呆子学弟暗恋着,自己却因太专注于魔药学而完全察觉不到这些事。
安迪 Andy (出自《玩具总动员》)
比四巨头大两级,麻瓜出身,拉文克劳队的找球手,与各学院的学生之间都相处得不错,原拉文克劳级长。
贝尔  Belle (出自《美女与野兽》)
比四巨头大两级,麻瓜出身,拉文克劳最具气质的美女,三强争霸赛时认识了德姆斯特朗的火焰杯参赛者Adam(野兽),被其邀请为舞伴后在圣诞舞会上曾与其有过不愉快,后来在德姆斯特朗的学生回校后依然与Adam有着密切联系。
薇奥莱特·巴尔  Violet Parr (出自《超人总动员》)
比四巨头大一级,纯血,原拉文克劳级长,是Dash Parr的姐姐,父母曾是巫师界有名的傲罗,后退役,却在Dash开始在霍格沃茨上学后重新回到魔法部。二年级时收到父母送的隐形斗篷作为圣诞礼物,以为只是个临时的赝品实际上是真正的隐形斗篷。最初与Wilbur和Eugene是铁三角,经常帮忙收拾两人留下的烂摊子。她四年级时曾暗恋邻家麻瓜男孩Tony,后者在偶然看到她施展魔法之后被魔法部的记忆注销指挥部介入,Tony就此忘记了她这个人,这段暗恋便不了了之。后来与Wilbur朝夕相处渐生情愫而开始与其约会。
艾莎·阿伦戴尔  Elsa Arendelle (出自《冰雪奇缘》)
与四巨头同级,纯血,Anna Arendelle的姐姐,Flynn的知己。不论四季一直都戴着手套,从未告诉过别人自己有不受控制的寒冰魔法埋藏于体内。三年级时找到了霍格沃茨隐藏的有求必应屋并且经常在情绪不稳定时藏匿于其中。在三强争霸赛时期,由于观赛时情绪有些激动而把正在赛场的Jim Hawkins的扫帚冻住了,在之后的比赛中也曾因为她恐惧的情绪而一度影响到赛场天气,之后还甚至因为她的情绪大幅波动而陆续将Wilbur和Anna的全身冻住。霍格沃茨不知情的学生们甚至将这些所有事件联系起来称为’被雪怪莅临的赛事’。
温蒂·达令  Wendy Darling (出自《小飞侠》)
与四巨头同级,混血,Rapunzel院内的好友,很喜欢想象不同的冒险故事,尤其对美人鱼和海盗一类很感兴趣。曾经幻想的初吻对象是Peter Pan,甚至送他一个顶针并希望他能将初吻留给她,和Peter身边的孩子们都玩得很好。Wendy的心态随着年龄增长而开始改变,但Peter却好像从未长大般没变过。两人因为某些观念不同加上不在一个学院而开始渐行渐远,直到后来五年级的三强争霸赛时她看见Peter为在跳舞的Tiger Lily献花而彻底没了联系。因其总陪着Rapunzel一起支持葛莱芬多的魁地奇球赛而与Jim Hawkins相识,期间Wendy开始将自己讲过的冒险故事都写出来,两人经常见面并讨论如何将故事写得更引人入胜。
盖 Guy (出自《疯狂原始人》)
与四巨头同级,混血,自称拥有不受束缚的思想,不断找寻着’明天’。一开始和Eep互相认为对方某些行为举止很奇怪,后来因为有相同的人生目标而走到一起。
鱼脚司·英格尔曼 Fishlegs Ingerman (出自《驯龙高手》)
与四巨头同级,麻瓜出身,对神奇动物学有着谜一样的执着,几乎是神奇动物学的百事通,Hiccup经常找他帮忙。
滨田宏 Hiro Hamada (出自《超能陆战队》)
比四巨头小一级,纯血,父母双亡后与哥哥Tadashi一同寄宿在身为麻瓜的阿姨家,书呆子俱乐部成员,传闻是拉文克劳几十年难得一见的尖子生。
- 赫奇帕奇
滨田正 Tadashi Hamada (出自《超能陆战队》)
比四巨头大两级,纯血,Hiro的亲哥哥,书呆子俱乐部的现任主席,赫奇帕奇队的追球手和原级长,Gogo的男友。七年级时被火焰杯选中成为三强争霸赛的勇士之一,死于最后一场比赛。
Wasabi (出自《超能陆战队》)
比四巨头大两级,混血,书呆子俱乐部成员,有严重的强迫症和轻微洁癖。
克里斯托弗· 比约格曼 Kristof Bjorgman (出自《冰雪奇缘》)
与四巨头同级,麻瓜出身,Anna的男友,赫奇帕奇队的击球手。
乔纳森 Johnnystein (出自《精灵旅社》)
与四巨头同级,麻瓜出身,Mavis的男友。
艾玛·弗罗斯特 Emma Frost (出自《守护者联盟》)
比四巨头小一级,纯血,Jack的妹妹,Anna的好友。在Anna被冻住以后因听庞弗雷夫人说禁林中也许有可以让她恢复正常体温的药草而冒险去找,却被困在冬天结了冰的黑湖上无法动弹。被赶来的Jack救起,却因冰面破裂而眼看着他坠入湖中,惊慌失措地跑回霍格沃茨求救并带教授回到禁林后发现了已被救起而在湖边奄奄一息的Jack。
杰米·班内特 Jamie Bennett (出自《守护者联盟》)
比四巨头小一级,麻瓜出身,是Frost一家的邻居,从小和Jack以及Emma一起长大,与Jack胜似兄弟。
诺曼 Norman (出自《通灵男孩诺曼》)
比四巨头小一级,混血。对死者灵魂和神奇生物有着谜一般的执着,因此和Coraline关系很好。
The Big Four Hogwarts AU
- 斯莱特林
Gogo Tomago (出自《超能陆战队》)
比四巨头大两级,混血,书呆子俱乐部的成员,斯莱特林的魁地奇球队队长。二年级时身为找球手加入魁地奇队伍,三年级时就成为了斯莱特林队的队长,有能力把比她年长的队员都训练得服服帖帖,飞行速度奇快无比。大多数时间都顶着一张不友善的脸,喜欢各式和糖有关的小零食,尤其喜欢麻瓜们的泡泡糖。在魁地奇方面有着出众的天赋。和葛莱芬多魁地奇队的队长Jim Hawkins在一次训练场地的纠纷中结下梁子,甚至有队员受到影响开始在平常生活中给对方捣乱,此后两人开始整顿自己的队伍并决定公平竞争。四年级时开始慢慢记住书呆子俱乐部其他成员的名字并被拉入他们的生活圈中,自此和书呆子俱乐部成员们来往密切。
弗林·尤金·费茨赫伯特 Flynn Eugene Fitzherbert (出自《魔发奇缘》)
比四巨头大一级,据说是混血,但没人听他提起过他的家人。和Wilbur及Violet是密友,只有和他关系好的人会叫他的中间名Eugene。斯莱特林队的追球手。自认为风流倜傥,实际上尽管大家都不承认,但他在斯莱特林的姑娘中确实很有人气。一年级时因为在火车上睡过头而晚入城堡,因此被Cogsworth抓住并在他的办公室里等待被教训,同时认识了Wilbur并与他联手偷取了Cogsworth办公室内没收的魔法物品,其中包括活点地图。二年级开学时捡到Elsa掉落的项链,原本打算占为己有却最终物归原主。在断断续续与她交流过后发现他们似乎能互相理解对方的观念而渐渐成为朋友。最初与Jack互看不爽,在四年级的魁地奇赛事上赢得冠军以后便与他化敌为友。
威尔伯·罗宾逊 Wilbur Robinson (出自《拜见罗宾逊一家》)
比四巨头大一级,纯血,和Flynn是死党,Violet的男友,其家族在魔法部有很高的威望,其父是著名的巫师发明家,家族经济富足程度不亚于葛莱芬多的Fred,斯莱特林队的追球手。一年级时因把泥浆带入城堡而被Cogsworth带到他办公室等待惩罚,并由此认识了同在办公室的Flynn。Wilbur找出了活点地图的真正用法,并和Flynn一起花了一整个学期的时间偷偷寻找四个学院的宝物。期间因为想亲眼见见拉文克劳的冠冕而试图偷偷潜进拉文克劳塔楼,在两人被拉文克劳的入门口令难住时认识了Violet。看起来没心没肺爱闹腾爱耍小聪明,实际上很会保守秘密并且让人摸不透,是那种平常不觉得他用功学习但考试又完全没问题的人。口头禅为’这真是个好问题’,经常用这句话来转移话题,通常都用在他不想回答的问题上。外表不可一世但很怕父母,喜欢偷偷拿父亲的时间转换器玩。
库斯德 Kuzco (出自《变身国王》)
比四巨头大一级,纯血,父母英年早逝,听说是被Yzma教授抚养长大的但他本人否认这一点。据说家族是秘鲁世袭的皇室成员,因此接受并爱自称为国王。曾担任魁地奇解说员。
5 notes · View notes
Photo
Tumblr media
林语堂:罗斯福是“臭狗屎现实主义” | 短史记
作者:钱锁桥 2019-01-20
林语堂的生活轨迹似乎有一个定律:在美国碰到财务危机,便去欧洲。
他在一战后在哈佛读研时碰到困难,便去了欧洲,现在二战结束后又在美国陷入经济窘境,于1948年又赴欧洲。这次是赴巴黎,担任新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艺部主任(1)。
林语堂于1948年7月21日乘毛里塔尼亚号邮轮离开纽约前往巴黎,从此以后,法国(特别是海滨小城戛纳)将成为林语堂另一个常住之地。他在巴黎安顿下来后,马上发现生活消费比纽约便宜多了,他告诉华尔希,每月花五百多美元就可以过得很舒服了(2)。
但他马上又发现,教科文组织是个庞大的官僚机构,要想真干点事太难了。许多人来到这个新机构,满怀理想,结果碰一鼻子灰。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李约瑟,林语堂到巴黎后和他结交上了(3)。李约瑟来时带了一个很好的计划,最终发现什么也干不了,只好撤了。
用林语堂的话说,教科文组织是这样运行的:船怎么走、朝哪个方向走,不是船长说了算,而是由(管财务的)事务长说了算。那这些“事务长”是谁呢?——“教科文组织有一帮刚退伍的美国小年轻,由他们来为专家评分管理,真是太滑稽可笑了。”(4)
林语堂开头尽量想干好本职工作,但干了一两个月,他已经肯定他得离开,最终在联合国仅做了一年。
林语堂做决定离开时,正好华尔希写信商讨下一本书的写作计划。1948年12月,他告诉华尔希他已经决定赌一下:他在教科文组织拿的年薪还不到一万美元,他觉得他可以靠写作来挣够这笔钱,所以决定尽早辞职。
他写的下一本书叫《美国的智慧》(5)。
1948年下半年,正当林语堂在踯躅考虑是否从教科文组织脱身重获个人自由之时,中国的内战打得正凶,而且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
林语堂离开纽约,他和华尔希之间的来往通信增加不少,但信中基本上避谈政治。华尔希还在考虑编一本他和林语堂的通信集。
林语堂没有表示反对,只是说要编这样一本书,读者最感兴趣的可能就是“他对政治、对美国对华政策之愚蠢时不时地爆发”(6)。
林语堂在给华尔希的信中没提,这时他又公开露面谈政治 —— 他在巴黎接受《纽约世界》电报的专访,猛批所谓的“客厅自由主义者”,误导美国公众舆论以及美国政府决策。
他对美国不应该干预的说法嗤之以鼻,因为美国早就插手了,正如当年美国在最后一分钟“拯救”了英国,也可以同样“拯救”中国。不然,“总有一天,战争来时,美国人民便要付出代价”(7)。
策划《美国的智慧》一书本来没有政治考量。相反,它就是要让林语堂远离中美时局政治议题。
林语堂在兰登书屋的“智慧”系列很成功,华尔希和林语堂已经谈了好长时间,打算请林语堂写“西方的智慧”。林语堂现居巴黎,华尔希又重提旧事。
林语堂还是想重回写作,并提议写一本《美国的智慧》可能更合适。华尔希问了一下朋友和同事,看有没有市场,反应非常积极。林语堂很受鼓舞,1949年2月开始做系统准备,借了好多书来读,于5月15日正式辞了教科文组织的工作,并于1949年底完稿。
《美国的智慧》是林语堂眼中的美国文化名著精选,选有杰弗逊、富兰克林、林肯、爱默生、梭罗、桑塔亚纳(George Santayana)、大卫·格雷森(David Grayson)、霍尔姆斯(James Holmes)法官以及爱因斯坦的作品,并附有林语堂的评注,而且评注占了整个文本的五分之二。
在所有美国作家中,林语堂最为看重的是杰弗逊和霍尔姆斯法官,华尔希做营销时也是这么说的。
林语堂构思该书时,从结构、语调乃至整个趣味上欲使其成为《生活的艺术》的美国版。
他发现“美国梦”曾经是很有活力的愿景,到了现代却逐渐式微了。
“现代人太繁复了。我要做的是从美国智圣的作品中找到平和中庸的思想,为人类的内在与外在生活点明秩序与轮廓、希望与和谐……要做成真正的探讨生活问题的美国思想精髓选。”(8)
华尔希和赛珍珠都非常赞同,认为《美国的智慧》写得越接近《生活的艺术》,成功的可能性便越大。他们只是再次提醒林语堂在文中尽早表明其“中国人”的身份。
对于这一点,林语堂这次婉拒了。反而他明确表明自己是一个“现代人”:
“在游览美国和中国的思想之旅程中,我从来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现代人,深明现代人的问题,共享发现的喜悦。文中但凡说‘我们’,我指的是‘我们现代人’。”(9)
然而,林语堂在写《美国的智慧》的同时,看着中国变成红色。如果该书里没有任何林语堂对政治的看法,那就奇怪了。
事实上,这正是林语堂和他的出版商朋友间主要的争执点。
华尔希收到林语堂写完的书稿后,十分吃惊。“赛珍珠和我都强烈质疑你对美国‘自由主义分子’的攻击,”他告诉林语堂。
他提醒林语堂《枕戈待旦》一书的遭遇:“我早就预料到,假如你不删掉那些有关美国政策和美国作家的段落,肯定给你带来很多损害。但你不听,一定要坚持保留。”
他再次警告林语堂,如果美国读者觉得“只要不是百分之百拥护蒋介石,你就要贬损人家,他们就会掉头不再理睬你,说你已经不是一位哲学家,而是一位盲目维护一党之私的党棍”(10)。
这引来林语堂满满一页的爆发:“美国的自由主义!好吧,我把整个问题重新组织了一下,这样该问题读起来是绝对相关的了。美国那么多‘自由派思想家’,他们为了意念中的好社会可以牺牲个人自由,因而稀里糊涂成为真正的杰弗逊式自由的叛徒 —— 你真的确定没这回事?”
林语堂当然没有忘记《枕戈待旦》的遭遇,但他丝毫没有让步:“我现在仍然感到很自豪,我没有为了取悦于大众而写一句违心的话。”(11)
另外,赛珍珠和林语堂之间的往来书信言辞更为激烈。赛珍珠读完书稿后给庄台公司写了一份备忘录,然后转寄给了林语堂。
赛珍珠认为,林语堂在此重提美国自由派人士的问题完全不合适,多半会遭到无情攻击,对书的销量危害甚大,林语堂和庄台公司都会遭受损失。
接着赛珍珠就美国人到底对中国一事怎么想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是国民政府的普遍腐败夺走了美国人的同情心,是蒋政权让美国人伤透了心。“许多中国人(他们不是……!)曾跟我们讲,要是美国出面帮蒋,中国人自己也会反对我们。没有一个我认识的中国人,除了国民党官员,持有语堂的观点。”
至于编辑方针,赛珍珠说:“我们施压有个极限,必须给作家写作自由,风暴来临时做好防范措施。好心的评论者会不理这一段。可悲的是,现在没有多少美国人会对中国人展现善意了。”(12)
林语堂给赛珍珠的回复也表露出他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
他谢过赛珍珠的评语,并称“谁要为塌方负责,这话可能说不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双方都有责任”。
林语堂说,现在好多事实还没有曝光,并打赌说即使很多年以后,美国人看到的这段历史肯定还会是雾里看花。
“国民政府的坍塌对我来讲意味着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溃败;蒋的失败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失败,包括像王云五、张嘉璈、翁文灏,以及一大批受西式教育训练的,差不多到了五十岁,而要是换在日本,应该可以让中国复兴起来,就像伊藤博文手下的人使日本走向维新之路一样。我以为我们也走上了历史舞台,我们有像伊藤博文那样的人,五十岁以上的工业家,诸如此类。蒋是失败了,没错,但是,难道这不也是我们的失败吗?那些腐败的官员,从上至下,包括最高层的(宋子文和孔家),这意味着整个民族的传统在和蒋作对,蒋自己当然也有局限。”(13)
林语堂坚持称,该章讲的是美国的政治生活,和当下的思想是相关的,“它不会冒犯谁……(要当一位哲学家就不能对政治充满激情,西人这种观念真是很奇怪)”。
华尔希和林语堂来往信函中一个主要争执点,围绕林语堂把美国总统罗斯福名字的缩写F. D. R.,谑称为“Foul Dog Realism”(臭狗屎现实主义)。
其实书稿写完前,华尔希应该已经得到警告了。
当林语堂决定不写“西方的智慧”而写《美国的智慧》时,他曾告诉华尔希:“我们可以忘掉F. D. R.,正是这个奸商带给我们现在这样一个世界,这个超级自私鬼梦想长生不老,和丘吉尔、斯大林把世界瓜分后想永远统治下去。”(14)
一年以后,林语堂把写完的书稿寄给华尔希,又有另一次警告:“我觉得整本书还可以。我对F. D. R.没有吝啬我的笔。论世界政府一章有一段,我写得挺狠的,但我觉得写得挺好,读者要到书的收尾处才读到这一段。”(15)
读完书稿后,华尔希的回复很简洁:“严重质疑F. D. R.被谑称为Foul Dog Realism(臭狗屎现实主义),这会被认为带有严重的侮辱性。请让我删掉。”(16)
林语堂做了一点让步,同时又有一次爆发:“难道你们的自由派总统没有和斯大林把国家当作买卖一样做交易,就像盗贼交易马匹一样?可就这样还是受到人们的拥戴。为什么?因为他把成千上万的蒙古人卖作奴隶,从而确保了几千名美国士兵的生命?这算什么角度?……不要动Foul Dog Realism,删掉F. D. R.,行了吧?哎哟,哎哟,多么了不起的美国英雄!”(17)
读完最后校样后,华尔希还是觉得很受冒犯:“我仍然觉得Foul Dog Realism很具侮辱意味,即使没有直接和F. D. R.联系起来。”(18)但书中保留了“foul dog realism”,虽然改成了小写,也没有用F. D. R.:
“威尔逊宣布一战的目的是‘和平,而不是胜利’,当时多么鼓舞人心;而臭狗屎现实主义则宣布二战的目的是胜利,而不是和平,而且是不打折扣的胜利,无条件的胜利 —— 这种胜利为人类的福祉吹响了汉尼拔或成吉思汗式的杀戮声,而不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19)
《美国的智慧》出版后获得了一些好评(销售量最终达到一万册),但和林语堂的期望(重回《生活的艺术》那种火爆场景)相差甚远。
他很灰心,特别对“纽约知识分子”越发感到隔膜:“纽约对我来说太高贵了,我在纽约眼里就是个乡巴佬。美国思想和情感的中坚地域在内陆。”
他希望书的销量可以从西部多起来,再反馈到东部,就像《生活的艺术》那样(20)。
在纽约,那些自认为是美国的精英知识分子者,“你一讲到美、祥和之类的东西,他们一概嗤之以鼻,认为幼稚、乏味”,但林语堂说,“我很高兴我还没有得这种现代病,和‘现代脾气’不沾边,也没有同情。”
无论如何,他尽力写了,其他就管不了那么多了(21)。
正当《美国的智慧》出版、在各地书店上架之时,麦卡锡议员指责国务院遭间谍渗透,国会开始举行听证会,而对拉铁摩尔的聆讯更是成为焦点新闻。
现在看来,听证会并没有澄清“隐秘的事实”,反而强化了美国政治的对峙,其遗产留传至今。
林语堂当时居住在法国,当然十分留意事态的进程。他1950年4月6日写信给华尔希称:“你们的麦卡锡只是在清账,看谁要对错误负责;但遭罪的是我们。”
对林语堂来说,美国国务院的问题不是能挖出几个“非美国人”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帝国主义,尤其体现于对待受过美国教育的中国人的态度上 —— 用林语堂的话说,是一种“催眠术”(22)。
“对蒋介石一直都是用一种催眠术。有人安排胡适去见艾奇逊,艾奇逊说,‘胡适已经卖给蒋介石了’。这就够了。一种催眠。可是,有成千上万名中国人在上半世纪崇尚美国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算什么?他们去哪里?迪克,珍珠,你们认识的留学美国的中国人中,……举一个名字出来。张伯苓,陈光甫,等等。他们都卖给蒋了 —— 起码都是蒋政权的合伙人。把这些人都列出来,质疑他们、怀疑他们?再把反蒋的人列一边,比如罗隆基,马歇尔在中国时把他当作英雄。可现在罗隆基在哪儿?真是可悲,就是不愿意信任留美的中国人,对他们玩催眠术。”
林语堂曾给华尔希的儿子阿尔伯特(也是庄台公司的员工)写过一封信,不经意间又一次爆发:
“国务院的政策明显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就是一种思想状态,把所有对美国友好的国家当成是事实上的卫星国,可以被任意拿捏、把玩。我想美国官员和军队不可能摆脱这种思想状态,因而他们在远东的政策必定失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又讲这些,只知道一讲到这些,我就停不下来。”(23)
1950年底,华尔希给在法国戛纳居住的林语堂寄了一个圣诞礼物:牛皮精装本《美国的智慧》。
林语堂回信致谢—附带政治酷评:“非常感谢你寄来《美国的智慧》牛皮精装本,写于美国愚蠢至极之时,其总统如果是一位作家肯定会威胁不喜欢他作品的书评家,要把他们统统揍一顿。想想看,为什么苏俄在亚洲有能干而有效的工具为他们服务,而美国却只有像蒋介石、李承晚和菲律宾总统这类混蛋合作?这真是本世纪最大的谜团。”(24)
林语堂这些政治酷评和爆发,华尔希和赛珍珠都没有回应(除了上文列出的对书稿的反馈意见)。
那是一段段既满怀激情,又充满孤寂的政治独白。
注释:
(1) 据林太乙披露,给林语堂推荐这份工作的是陈源,他于1946年获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首任代表,常驻巴黎。参见林太乙《林语堂传》,第204页。二十年代陈源和林语堂是北大英文系的同事,他和鲁迅笔战时,林语堂可是站在鲁迅一边,写了好几篇攻击陈源的文章;
(2) 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August 6, 1948);
(3) 假如要为《苏东坡传》物色忠实的读者,李约瑟可算一个。他给林语堂写了一封长信,详细询问书中提到的宋代的科学发明。参见Joseph Needham, “Letter to Lin Yutang” (April 10, 1953);
(4)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and Pearl S. Buck” (October 31, 1948);
(5)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and Pearl S. Buck” (December 12, 1948). 林语堂的“智慧”系列(《孔子的智慧》《中国印度之智慧》《老子的智慧》)是由兰登书屋出版的。兰登书屋得知庄台公司要出版林语堂的《美国的智慧》后非常不悦,因为林语堂的“智慧”系列非常成功,于是他们约请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教授着手撰写一本《美国的智慧》。林语堂建议将书名改为“On the Wisdom of America”(《论美国的智慧》)作为妥协办法;
(6)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September 27, 1948);
(7) William H. Newton, “Lin Yutang Blasts Parlor Liberals, Calls for All-Out China Aid Now, New York World-Telegram, November 9, 1948”. 林语堂的预言不幸言中,美国接着打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8)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and Pearl S. Buck” (September 2, 1949);
(9)Lin Yutang, “Preface” to On the Wisdom of America (New York: The John Day Company, 1950), p. xv;
(10) Richard Walsh, “Letter to Lin Yutang” (January 4, 1950);
(11) 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January 14, 1950). 1950年1月至3月,差不多有三个月的时间,林语堂信件上方打出的年份是1949,很奇怪;
(12) Pearl S. Buck, Memorandum on Y. T.’s manuscript, 23 January 1950;
(13) 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January 31, 1950);
(14) 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and Pearl S. Buck” (December 12, 1948);
(15) 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December 20, 1949);
(16) Richard Walsh, “Letter to Lin Yutang” (January 4, 1950);
(17) 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January 14, 1950);
(18) Richard Walsh, “Letter to Lin Yutang” (February 10, 1950);
(19) Lin Yutang, On the Wisdom of America , p. 428;
(20) 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July 17, 1950);
(21) 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and Pearl S. Buck” (June 29, 1950);
(22) 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and Pearl S. Buck” (June 29, 1950). 罗隆基三十年代曾是胡适领导的“平社”一员,抗战时猛烈批蒋。1949年后出任中共政府的高官;
(23) 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Jr.” (August 19, 1950);
(24) Lin Yutang, “Letter to Richard Walsh” (December 20, 1950).“混蛋”原文用的是s. o. b.,应是英文son of bitch的缩写,意为“混蛋、杂种”。
(注:本文摘自钱锁桥所著《林语堂传》第十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已获授权,编辑时略有删节。)
(题图:1966年,林语堂夫妇返回台湾)
https://chuansongme.com/n/2774245552022
2 notes · View notes
andyfan7896 · 3 years
Text
2021德国大选丨迷雾里的摸索:联盟党与“未来之队”
2021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临近周末,联盟党(Union)候选人阿明·拉舍特官宣了一支“未来之队”。
消息并不新鲜,但有些突然。因为,在第一期候选人电视辩论后,拉舍特宣布,将在选战的最后一个星期推出“未来之队”,人选未定。可这之后没几天,“未来之队”就官宣了。
在提前官宣的同时,其自身定位也默默地从在未来发挥作用的“未来之队”变成了帮助拉舍特赢得选举、寄托着对未来希望的“未来之队”。
这不是联盟党为了大选押上的第一次宝。它的候选人拉舍特为了全力以赴总理之位,一早放弃了在自己的家乡——亚琛1号选区——的选战活动,同时也赌上了自己再次进军国会的前途。“我的位置在柏林”。如今看来,“柏林”指的是总理府,而不是国会,颇有些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
Tumblr media
2021年9月1日,德国斯图加特街头摆放的大幅竞选海报。
大联盟里的相爱相杀
默克尔的四届政府里,有三届与社民党组阁。由于联盟党和社民党分别为第一和第二大党,因此两党联合执政称为“大联盟”。
虽然第一和第二大党联合执政看上去非常理所当然,但拉长到整个联邦德国的历史,它并没那么经常出现。在默克尔之前,上一届“大联盟”已经是1966-1969年由基辛格主导了,该“大联盟”也不是慢慢聊出来的,而更是一个危机下的紧急选项——它发生在埃哈德退位,自民党退出执政之后。默克尔才是第一个把“大联盟”常态化的德国总理。
“大联盟”在带来稳定和默契的同时也使双方都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部分辨识度。政绩归谁,锅该谁背,又是一个永远的争吵话题。另外,所谓的“大联盟”实际上不是两党,而是三党联盟。因为联盟党由基督教民主联盟(CDU,以下简称基民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CSU,以下简称基社盟)构成。默克尔和拉舍特都来自于基民盟。在相处愉快的时候,联盟党是以全国为范围的基民盟夫唱、仅局限在拜仁州内部的基社盟妇随的“姐妹党”,在产生纷争的时候则是基民盟和基社盟。
现成的例子就是第三届政府和第四届默克尔政府,分别为她主导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大联盟”。第三届政府后期,围绕欧盟、尤其是难民问题,以默克尔为核心的基民盟中央和以瑟霍夫为核心的基社盟中央就产生了不少分歧。分歧点不仅在于理念不同,站位不同,也在于基社盟因为基民盟的坚持导致不少选民外逃选择党。2017年的大选结果给两党都敲响了警钟,其直接后果就是基社盟高层分别代表“亲默派”和“疏默派”的霍斯特·瑟霍夫和马库斯·索德尔公开决裂。2018年3月大联盟组阁成功。9月中下旬,时任联邦宪法保卫局局长的马森越权公开驳斥总理发言人,称在开姆尼茨右翼游行时发生的命案只是“碰巧而已”的谋杀,同时指责正在共同执政的社民党为“极左”。这件事以瑟霍夫出面善后告终。2018年,瑟霍夫出任联邦政府内政部长,随即丢掉了拜仁州长之位。2019年,瑟霍夫的基社盟党魁之位也被索德尔取而代之,成了荣誉党魁,在党内退居“太上皇”。这一切都表明,“大联盟”的顺畅运行,实际上有赖于三党的互相妥协,互相认同。
说到相爱相杀,恐怕没有其他政党会像“大联盟”内的三党一样有如此深刻的领悟。因为互相需要而相爱,因为彼此嫌弃而相杀。
这样的尴尬在很多细节上都能透出。比如,数字化自2018年组阁起就成为全德的热点政治话题,“推进数字化”甚至作为单独列出的一条,写在了组阁协议中。几年过去,事情进展并不顺利。因此,本次选战中,联盟党和社民党都对着“数字化”开火了。社民党的主张是:缺少支持,国家资金扶助没有到位,因此拖慢了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而联盟党主张:错误的管理和权责不清才是根本原因。但是,作为执政党的联盟党,自己不是也参与到了“错误的管理”中吗?为了更好地推进数字化,“未来之队”请到了数字化国务部长巴尔。巴尔(和拉舍特口径一致地)提出:德国错过了一次“升级”的机会,因此现在要点燃数字化进程的引擎。可是,巴尔本人从事联邦数字化相关管理工作已有八年。在推进数字化进程这方面表现得比她更主动、也更受认可的是默克尔的亲信、总理府幕僚长赫尔格·勃劳恩。然而,基民盟的勃劳恩未曾被“未来之队”提起,基社盟的巴尔反倒成为数字化代言人。
“骰子阿明”
阿明·拉舍特——正如他的“未来之队”中不少成员一样——是突然冒尖的。
拉舍特1960年代初生于亚琛。亚琛是一座以工业技术闻名的中型城市,而拉舍特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自2012年起,他领衔基民盟北威地区分会,2017年开始,基民盟成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第一大党,拉舍特成为州长。
不过,拉舍特在政治上真正取得关注还在疫情以后。2020年3月,疫情在欧洲爆发后,北威州很快就成为了德国的疫情重镇,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在全国前位。而作为州长的拉舍特因为未在2月下旬取消当地多城的传统狂欢节而使北威州疫情迅猛扩散一时被推上舆论声讨的风口浪尖。
Tumblr media
阿明·拉舍特
好在,拉舍特的一大优点就是虚心认错。3月底的州长会议上,北威州和其他11个州一起要求全德16州统一推行更严厉的防控措施。拉舍特更在后来达成的温和版本基础上,宣布北威州将对第二次违反禁令的人处以最高25000欧元的罚款,并曾经试图推行遭到行医从业者行会抵制的“流行病法”,该法一旦通过,就可以在���威州境内强制征集医生。整个抗疫过程中,拉舍特一直保持着虚心认错的优点。他以在公共媒体里一再强调“不能只听取专家意见”闻名,自然,这是听取了经济的意见。
与之相较,兼领拜仁州长的基社盟党魁索德尔就没那么“会做人”了:又是指责要求更严厉防控措施的12州“抄袭”,又是指责北威州“破坏其他地方的独立性”。
2021年,拉舍特被扶上基民盟党魁之位,和他的温吞、和北威州在联盟党内以及在全德的权重都不无关系。此外,拉舍特曾经的对手施潘恩、罗特根和梅尔茨都属于基民盟党内右翼,拉舍特是几个人当中最趋近中线的。这也是基民盟在重新寻找选民这个摸索过程中的达成的阶段性结果。
联盟党候选人的位置还没坐热,一桩丑闻就给了拉舍特的声誉以重重一击:2021年7月,德国的西部、南部和中部爆发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受灾者众。7月中旬,新官上任的拉舍特和总统施泰因迈尔一起奔赴受灾现场,同社民党的朔尔茨对垒搞“胶靴政治”。衣锦还乡回到北威州老家慰问,又有属于社民党、同时又是总统、多年来广受爱戴的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作陪,原本是个好机会。拉舍特却把它弄砸了:正当施泰因迈尔语气沉重地说着“我们与那些失去了朋友、熟人和亲人的人们同哀——你们遭受的这一切让我们心都碎了”,拉舍特被拍到就在他身后十米左右的地方和旁边的人谈笑风生。咧嘴大笑的照片和视频传遍了全网。
“洪水中的大笑”不是拉舍特的第一次丑闻,但可能是最著名的一次。2009-2015年间,拉舍特曾在莱茵-威斯特伐利亚高等技术学院教授政治学。在一门名为“柏林政治里的欧洲”的课上,有几个从未参加考试的学生莫名其妙地收到了考试成绩,而另外一个参加了考试的学生却没有获得成绩。事发后,拉舍特对此的解释是:他曾经认真批阅了考试,但成绩不小心弄丢了,于是他只好根据自己的手记“重新打分”。具体如何“重新打分”,他并没给出合理的说法。而另外的说法则是:他的“重新打分”是掷骰子决定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如此混乱的成绩。于是,他获称“骰子阿明”。
即使在党内,对他的质疑声也从来没有停过。在洪水视察现场那灾难性的咧嘴一笑以及在第一期电视辩论后,野心勃勃的时任卫生部长施潘恩都曾表示,联盟党在考虑由基社盟领导人索德尔来代替候选人。虽然施潘恩常以联盟党“愣头青”的形象出现,但临阵换帅的风声也绝非空穴来风。尤其是,索德尔和拉舍特之间曾有非常惨烈的一战。
兄弟相残
拉舍特的政治生涯看似顺风顺水,但当他站到在联邦政治舞台中心时,已经经历过好几轮党内厮杀了。
在他之前,一度被很多人看好的候选人已经换过几轮:首先是默克尔2017年底刚刚宣布不寻求连任之后就很快扶植的安格蕾特·克兰普-卡伦鲍尔,接下来是现任卫生部长闫斯·施潘恩,再之后是和他同台竞争基民盟党魁的诺贝特·罗特根及弗列德利希·梅尔茨,最后是和他争夺联盟党候选人之位的基社盟党魁马库斯·索德尔。他的所有对手都不乏竞争力:克兰普-卡伦鲍尔有基层经验又顶着“小默克尔”的名头出道,施潘恩在2017大选前就是基民盟的青年才俊、在本届政府里又担任卫生部长,罗特根是法学博士,梅尔茨是久有盛名的老基民盟、经济专家。最后,还有索德尔。
索德尔自2018年起就任拜仁州州长。上任两三年,虽然与默克尔路线相悖,但已经在当地控制疫情、引进绿色工业方面获得了显著政绩。2021年4月的一期调查显示:联盟党内部,有超过七成的人认为他比拉舍特更适合做候选人。不论党派,则有44%的人认为他更合适,相较之下,拉舍特只获得了15%的支持(还有33%表示他俩谁都不合适)。
索德尔有目共睹的能力给拉舍特带来了巨大压力。���克尔和瑟霍夫之间的冲突尚且局限于难民政策和事情本身,而拉舍特和索德尔面临的则是两人中赤裸裸的二选一。双方经历了至少三周的公开僵持,在此期间,谁也没少攻击对方。全国选民都目睹了这令人尴尬的一幕。
联盟党内部迅速分化,其中不乏高层人员参与到“站队”中。联盟党青年团主席提尔曼·库班要求拉舍特退出,并通过《图片报》给两位候选人下达“哀的美敦书”:如果不能达成和解,就公开联盟党青年团的立场。与此同时,石勒苏益格-赫尔施泰因州长达尼埃尔·君特则表示,基民盟主席团和理事会都支持拉舍特,以此来逼迫索德尔自动放弃。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回忆起“维也纳森林饭店讲话”。
1976年11月,基社盟在一次会议上决定离开“姐妹党”基民盟单飞,将其势力范围从拜仁一州扩展到全国。基民盟随即做出回应,要求基社盟对联盟党保持效忠。1976年11月底,联盟党青年团于慕尼黑召开大会。时任基社盟党魁的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对时任基民盟党魁、有志参选总理的赫尔穆特·科尔发动了猛烈攻击,说:“他(赫尔穆特·科尔)毫无能力。性格上、精神认知上和政治上的条件他全都没有。总理府所需要的一切他都无法满足”、“科尔永远不会成为总理的。年过九十之后,他会在回忆录里写道:我当了40年总理候选人,从这苦涩的40年中真该吸取一些经验教训啊!谁知道呢,他的回忆录的最后一章可能会在西伯利亚或者什么鬼地方写成。”这番讲话被在场的人偷偷录音带出,交给《明镜周刊》发表。因为此次大会在“维也纳森林”连锁饭店集团的会议大厅举行,这番火力十足的讲话便获称“维也纳森林饭店讲话”。
“维也纳森林饭店讲话”所涉及的并不仅仅个人恩怨。因为,在同一场讲话里,紧随着对科尔能力的评论之后的还有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对“姐妹党”毫不掩饰的怨念:“基民盟党人在政治上就是些非洲矮人,就知道为选区担惊受怕,他们是一群我可以塞进马甲口袋里的侏儒,也就能以政治家的身份写写书糊弄糊弄大学生……”
兄弟相残是联盟党尴尬而又难以根除的传统。拉舍特和索德尔之争,在大选临近的日子里,又再次唤起了人们的回忆。拉舍特接过的不仅是党的领导权,还有默克尔和瑟霍夫,乃至更早的赫尔穆特·科尔和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之间留下的裂痕,可他还并没有来得及发展出默克尔那么大的能量来消弭这个裂痕。他承继了前辈的遗产,遗产里也包括基民盟和基社盟兄弟相残的惯性。尽管索德尔最终因为胳膊拧不过大腿而(不得不)大度地发表了忠于联盟党的宣言,却在随后的活动上拒绝与拉舍特对拳。
与其说候选人之位是出于拉舍特的个人魅力,不如说是基民盟在联盟党内的绝对优势导致联盟党候选人只能从基民盟出。尤其是和索德尔的对决给联盟党留下了短时间内难以愈合的伤口。伤口还在流血,联盟党就带着它开始了选战。而对拉舍特来说,当他一路过关斩将、接连赢过了党内所有野心勃勃又具有竞争力的对手、最终借助外力好不容易取得了关键一战的胜利时,才发现真正的大战才刚刚开始。
领导力和团队精神
“团结”和“适度”是联盟党中移后喜好的口号。在第一期电视辩论最后的总结陈词里,拉舍特也不无感情地说到“联盟党团队”和“信任”。
在这个意义上,拉舍特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默克尔式联盟党人。他不是强势型人格。在杜塞尔多夫的时候,就多次主动提及自己的内阁。疫情期间,更是鼓励内阁里的所有部长通过媒体“圈粉”,并不独享聚光灯。这甚至成为了他的执政风格。和他的团队相对的是他的基本盘。尽管拉舍特念念不忘自己的北威州内阁,但哪怕在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基民盟的基层里也出现了一些倦怠情绪。海报不被挂起来,传单也分发得不勤快。不过,曾经共事过的内阁人对他多有赞誉。人际关系的优势也回报到了候选人之战上。
成为候选人后,拉舍特也在有意无意地模仿默克尔的风格。“谁值得信任?这是民主原则里最重要的事。”到了柏林之后,他也反反复复地表示“无论作为党魁还是总理候选人,基民盟作为整个团队可见,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七月大水的咧嘴一笑打破了这种信任。阿富汗危机里的撤军又加剧了它。和拉舍特同为基民盟同僚的克兰普-卡伦鲍尔领衔国防部,却对撤军缺少及时反应。不少和德国合作过的当地人被留在了阿富汗。《图片报》更是发布了一则头版头条:撤走了啤酒也没撤走人,配上的照片是从阿富汗撤回的满载着啤酒的飞机。拉舍特的团队精神并没有妨碍他在不少联盟党人口中已经成了党的“负资产”。
拉舍特没有看到的是,在默克尔强大的“端水能力”后,隐藏的是她坚定的决断力和执行力。的确,默克尔会听取各方意见,力求各方平衡。但她不是惮于作出决定的人。欧洲经济危机时借债“欧猪五国”时如此,2015年的难民危机时如此,包括在华语区受到追捧、却在本国备受压力的所谓“对华友好”上,也是如此。无论人们喜不喜欢她,都不能否认,默克尔不缺少即使在逆境里也敢于为自己的判断承担后果的果决。
拉舍特的“不敢做出决定”并不难理解。这其中有他一贯个人性格的因素,但也与党内及党外的情势有关:默克尔“中线”风格的继承者是他被党内推出的最大理由,这个“定位”在助他上位的同时也变成了他的禁锢。他怎么能在“兄弟相残”记忆犹新的时候,就再次上演分裂本党的闹剧呢?——无论他本人的预谋为何,事情都会算作因他而起。任何一点微小的刺激都会引来争吵,可联盟党还经得起这么一次“选边站”吗?而在党外,还没等他建立起个人威望,七月大水的咧嘴一笑就使他陷入被动,民调的走低让他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生怕丢掉已经不多的支持,因而也很难豁出去放手一搏。
越在危机年代,民众对领导者意志力的需求就越大。民众想要看到的虽然绝不是独断专行,但也不会是一个一直犹豫着不敢做出决定的领导人。震荡如风雨,僵化如迷雾,而人们在选举时希望看到的是透过风雨和迷雾的那一盏明灯。
专业和稳定
“未来之队”这支竞选团队由经济专家、前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弗列德利希·梅尔茨领衔,包括数字化国务部长多洛丝·巴尔、石荷州教育部长卡琳·普林、萨克森州文化部长芭芭拉·克莱普施、安全政策专家彼特·诺伊曼、音乐经理人乔伊·基亚洛、法务专家和基民盟副主席希尔维亚·布雷尔、联盟党议会党团副主席安德利亚斯·荣格。曾经与拉舍特角逐候党魁暨候选人之位的梅尔茨不仅赫然在列,而且还是领军人物。固然可以说梅尔茨为党不计个人恩怨,但也可以从中看出联盟党所面临的压力使他们已经几乎倾巢出动,押上了不少“重量级人物”。
“未来之队”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业化。“专业人士而不是做实验的人”是拉舍特官宣这支队伍时的广告语。以经济专家梅尔茨和反恐怖主义专家诺伊曼打头,就连文化事业这种在多数选战里“哪里需要哪里抹”的万金油,也找来了文化部长和专业经理人两人做代言。联盟党用这样的豪华阵容诉说着自己的骄傲。
“未来之队”在推出时也严格遵守了性别比例的承诺,八人的队伍,男女分别四人。尽管如此,它并非没有短板,其中最大的一块短板就是它是短时召集的:队中的不少人早前默默无闻,乔伊·基亚洛更是官宣前两天才接到电话的。此外,全队没有社会政策方面的专家也可以被视为在和社民党做不聪明的切割。
更不要提,“未来之队”也来得有些晚了。早则与索德尔的决战之后,迟则七月大水时,拉舍特——尤其是当他以teamplayer作为自己的重大“卖点”的时候——就应该组队了。但他没有。也许是不希望其他人抢掉自己本来就不多的光芒,也许是联盟党内派系太多,而他无法“端平水”弹压众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选战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时推出“未来之队”,一方面八位人选无暇磨合,另一方面也会使他的窘迫更明显地暴露在对手眼中。
在与社民党产生本质冲突的税务问题中,拉舍特不惜请动了曾在候选人之战中对自己构成极大威胁的梅尔茨,以后者的专业性来“代言”联盟党提出的给企业减税以及重整欧洲债务的主张。
梅尔茨的主张正如他的“人设”,在体现出极大专业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局限性。生于50年代、经济专业、70年代起进入他的第一个活跃期、暂别政治生涯后从事经济领域工作、担任过包括商业银行(德国三大国有银行之一)和德意志证劵交易所在内的监事会委员、深耕德美关系……这是一个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保守派基民盟人的生平履历。精英化特质和冷战气息在他的身上并行不悖。这也是为什么梅尔茨积累了那么多人脉和成就,最后依然未能获选候选人的重要原因:他的精英特质带着“过去年代”的特征,就连基民盟内部,也有人批评他“还活在上一个世纪”。他的主张背后只有基民盟内有经济背景的人的支持。而时代巨轮滚滚向前,基民盟已经不愿意——也不能——停留在“过去的骄傲”上了。
“中线”自默克尔以来成为联盟党的口号,使联盟党在失去一批选民的同时也收获了长达16年的主导执政。现在,这个带着联盟党大幅度向中线移动的人就要离开了。她的政治遗产问题也随即浮出水面。
许多媒体、包括联盟党内的很多人,把朔尔茨的崛起仅仅“归功于”拉舍特在洪水视察现场犯下的错误。但果真如此吗?当拉舍特把看似矛盾的两个概念——代表“突破”的“现代化的十年”和代表“固守成规”的“稳定”——放在同一个语境下,他是想用一种模仿默克尔的腔调来稳固选民,可达到的效果却更像是某种“五彩斑斓的黑”。
危机时代人心惶惶,民众需要稳定,这没错。但“稳定”是“维持现状”吗?
Tumblr media
2021年9月5日,德国莱比锡,德国总理候选人朔尔茨在竞选集会上发言。
博弈论还是决策论
和社民党的“决策论”走法不一样,联盟党此次选战采用的是“博弈论”的走法。社民党的战术是清晰明确地表达出“���们是”、“我们要”,而联盟党的战术则更多把自己放在了与其他党的对比乃至整个政治光谱里的空间中,它的每一步,都建立在对对手的行为的观察与判断之上。
这一点在“未来之队”的推出上就非常明显。“未来之队”最大的对象不是选民,而是社民党的朔尔茨。拉舍特在官宣“未来之队”后接受采访时就说得很清楚:“我们是一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队伍,我的背后站着整个党。而其他孤零零站在前台的人却不能这么说。”“未来之队”,一队对一人。
另外,整个“未来之队”里,各个重要领域的人几乎都有,唯独没有社会政策方面的专家。考虑到社会政策在内政里的权重——它几乎囊括了社会公正、养老、救济、性别平等、家庭政策、分配、移民融入等所有你能想到的重要内政领域——以及它在即将到来的后疫情社会中的重大影响,这是很不寻常的。这也说明了,联盟党在尽量和过去的“大联盟”做切割的同时,正在努力拉开自己和社民党的距离:社会公正向来被视为社民党的“专长”,联盟党便索性不与社民党去抢夺这块在传统选战中的兵家必争之地,而是将其拱手让出,另辟自己更擅长的“战场”。在这里,“未来之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此举也似乎在隐隐地呼应于大选前一个月举行的第一场电视辩论中拉舍特的警告。当朔尔茨和巴尔博克就税收和男女平等问题一唱一和、把拉舍特完全排除在谈话外时,拉舍特即刻插入,对朔尔茨发难��“您为什么就是不肯说您不会和左党组阁呢?一句准话很难吗?”随即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警告,红红绿联合会出现“全左派专政”。
对联盟党来说,这次选战的对手不仅是社民党和绿党,另有一个潜在的敌人是自民党。
自民党在许多问题上与联盟党唱调一致:稳固财政、避免提税、以固有经济结构里的市场行为来调节环保进程。
但是,一致的唱调并未必能使两党结为盟友,他们也有可能成为敌人。在当下的情势里,以赢得选举、实现涅槃为第一要务的社民党在选战里必然会考虑对拉舍特提出的“全左派恐怖专政”作出回应。如果其主调不变,首先需要放弃的就是主张大规模削减军费和对富人征收重税的左党,与此同时,为了削弱“左派专政”的印象,也一定会考虑选择一个建制内右翼政党来做路线上的平衡。国会内右翼有三: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自民党和选择党。选择党作为极右自不在考虑之列。社民党必须要处在什么样的情势下,才会在自己底盘未稳的情况下,就冒着丢掉辨识度和选民的风险、再组一次“大联盟”呢?剩下的只有自民党。而自民党也及时嗅到了风向,放出了友善信号。在9月7日的联邦议院会议上,自民党党魁克里斯蒂安·林德纳开口便道:“你无法否认,他们(社民党)现在已有不少胜算。”一旦自民党参与执政,就没联盟党什么事儿了。
因此,“全左派专政”不仅是说给选民听的,也是说给自民党听的。目的是希望自民党丧失与社民党组阁的意愿,同时把绿党尤其是社民党往左党的方向上逼。
事实上,拉舍特的举动,包括“未来之队”的推出,都可以理解为在通过向反方向打造竞争对手的“人设”的方式为自己赢得选票。使自己的辨识度提高是选战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对手犯错上,极容易使自己既被动又焦虑的状态——尤其是,大选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
结语
在拉舍特的民意连续两周远落后于朔尔茨之后,不仅是曾为对手的施潘恩,就连曾经支持过他、在党内党外都德高望重的沃尔夫冈 朔伊布勒和福尔克 博菲埃也开始保持距离。前者是联邦议会主席兼前内政部长及财政部长,后者是黑森州州长、也是联邦德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州长。与其说这是出于谦虚和自觉让出C位,不如说是这些老党员在给联盟党计算后路。
默克尔,打破其“国家领导人不偏不倚”的惯例,也打破了之前强调自己想远离竞选活动的承诺,在两周之内连续两次公开为联盟党站台拉票。
第一次,在8月29日第一期电视辩论后,她抨击了现在依然还是她本人搭档的副总理兼财长欧拉夫 朔尔茨。因为朔尔茨的稳健风格使他已经连续两周超过拉舍特好几个百分点,而联盟党的民调已经到了20%的生死边缘——在近几年的德国,20%是建制内一条用于界定大党还是小党的分水岭。
第二次,在9月7日的联邦议院会议上,她更不惜以“谁来统治这个国家,绝不是无所谓的事。这是一次特殊的选择,因为在最困难的时期,这就是我们为国家决定方向的选择”来亲自拉开论(骂)战。她提出的论调是:选民只有两个选项,要么是社民党和绿党一定会联合左党带来的“全左派专政”,要么是由联盟党领导、以拉舍特为首的政府。而这正是拉舍特团队孜孜不倦正在努力放出的风声。在此之后,她继续对朔尔茨就其发言中将已注射过疫苗的人戏称为“小白鼠”的用词穷追不舍。对此朔尔茨即时反击:想让民众放松接种疫苗,有时也需要一些玩笑来营造轻松氛围,“如果有些人不想笑还感到不安,那可能是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民调结果才笑不出来!”以联邦总理之尊亲自在联邦议院会议上点燃战火的做法使不少人批评她此举“不顾形象”和“缺少尊严”。
默克尔长达16年划时代的执政使她不仅和拉舍特,也和整个联盟党进行了绑定。
借助和默克尔的亲缘性上位候选人,拉舍特不需要“吃相难看”。即使在和索德尔公开对决的那几个星期,他的表现也是更加轻松的。但这也使他习惯于扮演一个听话但常需被母亲帮助的儿子的角色,在民调跳水时只能搬出默克尔来当救兵。对比几经起落和数次被“雪藏”依然坚韧的朔尔茨,拉舍特被保护得太好了。
联盟党(或者基民盟)借由默克尔的人格特质和国际声望成为“爱心与理性”的野生代言人。他们陶醉于默克尔的光环,未曾留心哪些光环为默克尔所有,哪些光环是属于自己的,也就未曾真正腾出手来解决内外隐患。待发现危机林立时,他们最大的招牌——默克尔——的政治影响力已近临界点。
默克尔固然也许不介意像一个深谋远虑而尽职尽责的母亲一样,在其职业政治生涯的最后为后人铺好道路——无论是她在选战中为联盟党站台还是她赶在八月任命新驻华大使都说明了这一点——但后面的路,终究要后人自己去走。
默克尔和拉舍特所在的基民盟,是一个诞生了开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经济奇迹总理路德维希·埃哈德、“褐色总理”库尔特·基辛格和统一总理赫尔穆特·科尔,收获了无数荣光也不乏丑闻的大党。
这是一个聪明的举动吗?也许不是。可是,火烧眉毛,只能先顾眼下。
0 notes
rsauke0509 · 3 years
Text
别称 5
自己生日的加更
----------------
伊万想着这德·巴赫尔令他生厌,可他仍跟着德·巴赫尔溜出大厅。帕奎尔用于举办宴会的宅子位于维也纳近郊多瑙河畔,附带的花园小且景色单调,被隔在一道树篱之外的倒映着粼粼月光的河面与杂乱的、由灌木和树丛组成的黑影还略有几分野趣,德·巴赫尔和伊万在花园里驻足片刻后就默契地沿着树篱悄悄潜进自然中。即便维也纳的十一月较之圣彼得堡的十一月暖和了一倍不止,秋末冬初的夜晚也是寂静的,这寂静既使伊万松了口气——以此时的气氛,若再添上此起彼伏的虫鸣,那就太像两个难以压抑自己情欲的人趁着难得的见面机会躲开众人一诉衷肠了——又徒增尴尬,毕竟伊万同德·巴赫尔之间并不熟悉,远不到能安然自在得沉默相对的地步。
不过只有伊万感到尴尬,德·巴赫尔像只夜行动物一样轻巧地钻过灌木来到条河边被来往行人踩出来的泥路上,这里弥漫着股陈旧但好闻的、草混着湿润的泥土合成的腥气。伊万仰头透过枝叶的缝隙往天空瞅,看见薄云漂浮着挡在月亮前,使四周愈发昏暗,显得此处的一切都静止且黯淡,唯有正在走动的二人是鲜活亮丽的,营造出世间仅剩他和德·巴赫尔两人呆在这广阔又狭窄的空间内的错觉。
“这里可安静多了。”德·巴赫尔突然说,伊万收回视线看向德·巴赫尔,由于身高的缘故,他还无法平视德·巴赫尔,但伊万认为他成长到平视西欧人——不止眼前这个——的时候不会太远了,他看不清德·巴赫尔的神情,只能瞧见个人脸转向他的影子,“所以,您为什么对开设瓷器厂感兴趣?”德·巴赫尔问。
伊万耸耸肩,尽管他不确定德·巴赫尔是否能看见他的动作,“其它的工厂太难开了,冶金、采矿、造船等等,那些产业不是掌握在国王手中,就是被分给极具权势的贵族近臣,轮不到我去插足。而诸如酿酒、伐木、织布又都是些不怎么盈利的老玩意儿,只有瓷器,风格多变,精致漂亮,又受人们追捧喜爱,不愁货物无人问津。”
“您喜欢精致漂亮的东西?”
“谁会不喜欢呢?”伊万从语气中听不出德·巴赫尔是否相信他开瓷器工厂的动机,只好顺着德·巴赫尔的问题依照他认为十几岁小伙儿会有的回答接话。
德·巴赫尔不置可否地轻笑几声,“其实我想问的是,如您这般年纪的男孩儿大多或是沉迷纸醉金迷的生活,整日不是狩猎、玩儿牌,就是同年轻貌美的寡妇搭讪,或甩开近仆躲在河边的树丛里偷看村里的姑娘洗澡,为何您这般正经——”德·巴赫尔又拉长了声调,语气里的打趣几乎凝结成半凝固的液体,“——或者说,这样乖巧呢?”
“这和正经无关,”伊万有意忽略德·巴赫尔话里的‘乖巧’一词,“我只是对您说的那些事不感兴趣罢了。”
“那您对何事感兴趣?”
南下,这个答案第一时间跳进伊万的脑海,而他也差点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脱口而出,所幸他即使改口道:“南——嗯,去南方更温暖的地方生活。”
德·巴赫尔又笑了起来,这次像是明知自己最好别笑出声可实在是忍俊不禁的喷笑,“这、这可不能算兴趣啊。”他说,声音被笑切成一小段儿一小段儿的。
‘我的话有什么好笑的?’伊万这样想,也真的皱着眉说了出来,只可惜他的气势软绵绵的,而挡在月亮前方的那片云也还没挪开身,使得河畔这条被夹在灌木树丛间的泥路依旧像被蒙上层纱般,导致两人看不分明对方的表情,于是没看见伊万皱眉瞪眼的德·巴赫尔极不真诚的道歉说:“对不起,”他停下来深呼吸,好把自己呼哧呼哧的笑声压回喉咙里,“只是没料到您如此坦率,”此时冒出坦率这个评价奇怪又不符合逻辑,但伊万来不及抓住这丝违和感,因他的注意力全被德·巴赫尔的下一句牵扯而去,“坦率得让人觉得您可爱。”
可爱?这个词如何能同自己产生联系?比起荒谬和因所谓的男子气慨受辱故生气,伊万更感到不解,他未曾被这样称赞过,过去他的子民夸奖他,多半只是在肯定他所象征的政权,和‘伊万’这个人没多大关系。按照一名十多岁的年轻气盛的男孩儿的思路,伊万应该又羞耻又愤怒,他脸颊和耳尖的确开始发烫,可如方才在屋子里时他没生气那般,现在他也无法从正砰砰跳个不停的心脏中找出一丝一毫的怒气,他十分想直白地问德·巴赫尔道“你是不是在和我调情”,又怕万一德·巴赫尔只是生性轻浮,偏好以这种方式同人交谈,那岂不是显得他自作多情。
“您怎么停下来了?”离伊万几步远的德·巴赫尔回头问,这时伊万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停下脚步,“您别生气,我知道男孩儿们不喜欢被��冠上这个形容词,除非说话的人是他心爱的姑娘,我不会再这样形容您了。”德·巴赫尔一边走向伊万一边说,他停在伊万跟前,自短上衣袖子内垂下的衬衫袖摆上的蕾丝贴着伊万的手,随着两人呼吸时肉体产生的细微起伏轻轻搔着伊万的手背,使伊万的心和手背一同痒了起来,他嗅着德·巴赫尔身上传来的大约是香水散发的一股人造的、找不出类比物的香味,晕乎乎的几乎以为下一秒德·巴赫尔就要牵起他的手了。
“我————”伊万朝后踉跄一小步,又仓皇抬腿一跨从德·巴赫尔身边越过,接连走了两步才放慢速度,盯着前方一片黑乎乎的夜景略结巴地说:“您、您一直在问我问题,却没说多少您自个儿的事,难不成您是巡警,将我当作犯人审问了吗?”
德·巴赫尔对伊万匆忙转移话题不以为意,他慢悠悠跟在伊万身后,把伊万的质疑当作对他身份的询问,“这个嘛,您听说过几年前有关波兰王位继承的那场纷争吗?这次奥地利公国和法兰西王国签署和平条约,我勉强算是法兰西使团的一员。”
‘若真是法兰西使团成员,怎可能赴一个来历不明、无权无势仅开了座欠了债的工厂的人举办的宴会呢?’伊万对德·巴赫尔编造的身份嗤之以鼻,虽说某种程度上德·巴赫尔说的是实话,他已经瞧出德·巴赫尔对游戏的铺垫并不怎么上心,重心全放在和他对话上,他想着若现在戳穿德·巴赫尔,对方会露出怎样的惊诧无措的神情,又觉得凭借他同此人交谈这短短一段时间内他对此人的了解——或者说直觉式的感知,即便他摊牌,德·巴赫尔没准儿只会若无其事奉承他心思细腻,然后接着问自己想问的问题,还会问得更不加遮掩和详细。‘西欧人果然很不讨人喜欢。’伊万���定了自己先前的判断
德·巴赫尔可不知伊万心里那些纷杂的心绪,他解释了自己的身份后,还没安静够七步远就又开始提问:“您说您想到更温暖的地方生活,意思是您的家乡很冷?”
‘他干嘛明知故问?’伊万无声叹息,德·巴赫尔的问题太多了,多到伊万不想再回答,于是他用问题回答问题,“您到底想问我什么?坦白来说,我对这种拐弯抹角的试探厌烦了,您大可直言您接近我的目的。”
“我从一开始就很坦诚,我的朋友,”伊万为德·巴赫尔的称呼皱眉,他搞不懂他和德·巴赫尔怎么就在认识不超过半日的时间内成为‘朋友’了,“我只是会被美丽的事物吸引,进而想要了解他罢了,若说我对您有所企图——”德·巴赫尔的语调微微上翘着打了个转,“我可没法儿否认这个指控。但这企图是好的,是正面的,全由我对您的欣赏引发。”
“欣赏……”伊万重复德·巴赫尔的用词,这次他叹息出声,“您对我一无所知,如何能用上欣赏这个词呢?”
“我已经见到了您,眼里盛下了您的倒影,这还不够吗?”
“所以——”伊万再次停下脚步,他猛地转身看向德·巴赫尔,“与其说是‘欣赏’,不如说是‘见色起意’吧?”
德·巴赫尔没有回答伊万的问题,而是问:“您讨厌这种欣赏吗?”不等伊万回答,他又自顾自地说:“这种情绪何错之有?不过是人们见到美好的事物后本能的、发自内心的、希望去接近的欲望而已,或者更进一步,期盼去触碰那份美好,朝它伸出手,走进它,深入它,使它包裹住自己,肉体连同心灵都沉浸在幸福感中,这都仅是自然的、并不矫揉造作、尚未被杜卡特[1]和阶层身份以及权势之气污染的情感,您难道不认为,这种情欲本身也是美的么?”
挡在月亮前的云飘走了,又恰逢两人停在河畔两棵树的间隙间,于是德·巴赫尔的左脸镀上一层银光,印得他的额发和睫毛发亮。起风了,德·巴赫尔侧后方那颗歪斜着朝河面延展出去的树投下的阴影似母亲抚向孩童的手般落在德·巴赫尔的额前一下一下朝后梳,使德·巴赫尔的神情明灭难辨起来。而伊万直勾勾望着面前的法国人,恍惚感到月光亮得快占满他的视野,导致他像个只存在光感的盲人一样。同时,尽管德·巴赫尔的用词是‘它’,可也许是伊万自己心思不纯的缘故,他总觉得那番话别有意味,使得他耳道里响起不知是由心脏跳动产生的还是由血液在血管里奔腾产生的震耳欲聋的隆隆声。
“您……您疯了……”伊万呢喃道,他的视线落在德·巴赫尔胸口那颗被领结掩了大半的金属扣子上,竟还分出一丝心神瞅出那颗扣子表面雕刻的是鸢尾的图案,“说这样的话……您想被人们绑在火刑架上烧死吗……”
德·巴赫尔上前一步,伊万下意识想后退,他的左脚都抬起向后踩了半步,重心也后倾着落在左脚前半个脚掌上,但他不愿显出被德·巴赫尔逼迫得步步后撤的狼狈可怜之相,故又强行止住自己,他盯着德·巴赫尔的衣扣,眼睑不停颤动,双手不自觉把衬衫袖口攥进掌中揪成皱乎乎的一团,无论如何都不肯上挪眼眸对上德·巴赫尔的视线。
“您在担心什么呢?”德·巴赫尔轻柔地说,他离得太近了,说话时的吐息似乎都直接扑到了伊万鼻前,“这话的听众仅有您一人,您总不会认为穿过整个维也纳的多瑙河会向城里的宪兵告密吧。”他话音未落,又倏尔退回之前那个使伊万不会生出被入侵感的距离,头偏向帕奎尔宅子那侧方向说:“可能宴会快结束了,我想,我们最好往回走,您觉得呢?”
 在回帕奎尔宅子的路上也好,在同奥利加一同回住处的路上也好,‘德·巴赫尔怎么能——’这个问题一直在伊万脑海里打转,虽然他也不知自己到底想在前置句后面接什么,是接‘怎么敢说那样的话’吗?或‘怎么又突然表现得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般同自己回到宴会中,最后还以一种亲切但不亲密的态度彬彬有礼得道别’,亦或是‘他真的被我吸引了吗?又是被什么给吸引了呢’?他分辨不出自己究竟想问什么,每冒出一个疑问,就觉得那个问题显得他过于在意德·巴赫尔的一举一动,而这股在意衬得他仿佛输掉了什么攻防战一样,可他又无法从情绪漩涡中挣脱上岸,于是只能任由那些问题把自己的脑子搅得像各类麦子混在一起的、炖煮了一整日的粥那样粘稠混乱。
奥利加只在最初疑惑地看了伊万一眼,随后她体贴得没问伊万从宴会里消失那么久是去了哪儿,也没问为何一会儿没见,伊万就由心情平静转为闷闷不乐、撇着嘴又耷拉着眉的模样,伊万半是期望奥利加能说点儿什么,靠些有趣的闲聊转移他的注意力,半是害怕自己一张嘴就在倾诉欲的教唆下无法自控得将方才发生的事吐个一干二净。因这些情绪纠结,回程路途也莫名显得格外短,伊万进三人公用的客厅时脸上的表情尚未来得及收起来,于是对他神色瞧个正着的娜塔莉亚像蹦出洞的兔子般跳至他身边。
“你怎么还没回卧室?”伊万本想催促娜塔莉亚遵循日常入睡作息,话未出口就被娜塔莉亚的“哥哥,你怎么了”的疑问顶了回来,猝不及防的他怔愣一瞬,下意识回答说:“……没怎么。”见娜塔莉亚不怎么相信,他故意放慢语速以增加话语可信度并重复自己无事的断论,督促娜塔莉亚洗漱,并在娜塔莉亚打算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假笑着反问娜塔莉亚这些天都在哪儿闲逛又做了什么——要知道这可是自娜塔莉亚诞生后他头一次对她假笑——而娜塔莉亚闻言果然顾左右而言它,磨蹭两句后拿着睡袍就向自己的卧室跑去。
伊万瞧着娜塔莉亚落荒而逃的背影摇摇头,也不知娜塔莉亚是过于信任他还是因从未行过鬼祟隐秘不便使旁人知晓之事故无经验,她虽作出幅害怕被伊万发现自己闲逛的地方并被伊万责骂的样子,在隐瞒自己行踪这方面却一点儿不上心,倒是跟着她的仆从害怕受罚,在伊万询问时欲隐瞒一二,可让仆从说不出口的去处又能是何地?伊万不难推断出娜塔莉亚无非是对她未曾接触过的人群感兴趣,借着维也纳没多少人认识她与关注她——主要是为了避免诸如“您怎可去那种有失身份的地方”的大惊小怪的惊呼——趁机窜去住满了窃贼、骗子、赌徒、皮条客和性工作者的街区。
和娜塔莉亚猜想的相反,伊万不认为娜塔莉亚探索贫民聚集的街区、了解那些所谓的下等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是件糟糕且不体面的事,因诞生时期以及居住的地区,娜塔莉亚受人类影响颇深,至今也未能脱离一个在单纯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的人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认知。提起战争,她只会思考那场战争是否发生在她的领土上,若发生在她的领土上又将给她的肉体带来怎样的病痛;提到子民,她讨厌身边的贵族、官员、乃至于统治者那种一心扑在金钱和权势上的心态,厌恶低阶的官员蝇营狗苟,站在权力顶端的人毫不羞愧地踩在其它子民的血肉上,而对于诸如农民、市民、商人等阶层的子民,她又因不了解他们而抱有一种参杂着不在意的天真的幻想,以为那些人都是些吃苦耐劳、安静的过着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人。因此,伊万乐于娜塔莉亚借此机会认识到并不只有衣着华丽的、身上喷着香水的人才是她的子民。
思索娜塔莉亚的教育方针使伊万短暂的摆脱了情绪漩涡,但当他躺在床上等待自己入睡时,德·巴赫尔又擅自霸占了他脑海里的所有空间。他一遍遍回忆他和德·巴赫尔在河畔漫步的那小会儿时间,回放德·巴赫尔的每一句话以斟酌自己是否有更好的、能在气势上压过德·巴赫尔,或至少不会主动权全失的接话言辞,然而伊万能想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别随着德·巴赫尔离开宴会。是了,一开始他就在依照德·巴赫尔的话行动,真是奇怪,明明德·巴赫尔只是说了个提议,且说的地点还是花园,可他却像神智被布莱德[2]摄去了一般,神差鬼使的跟着德·巴赫尔溜去河边。伊万对此懊悔不已,他翻过身,将头闷在枕头里泄愤似的呼呼喷气,两手像猫磨爪子那样挠着枕头角和床铺。
伊万挠了片刻,待他抬起头瞧见皱在一起的床单和枕头后,又为自己这般年龄竟还作出如此孩子气的举动而生出羞愧来,他仰躺回去,眼前浮现出德·巴赫尔那张一半浸泡在月光里、一半藏在阴影中的脸,恍惚意识到尽管他说德·巴赫尔对自己见色起意,可分明他才是色迷心窍的那个,他说不上自己被德·巴赫尔的什么吸引了,是外貌吗?这个西欧人也同所有人一样长着一嘴一鼻两只眼——‘虽然他的五官的确比其他男人更精致。’伊万内心角落里冒出道微弱的声音插嘴道——还是说是因德·巴赫尔我行我素,整个大厅中除去伊万,便只有德·巴赫尔既没留胡子,也没戴假发,使至今无法欣赏胡须和假发之美的伊万觉得德·巴赫尔瞧上去顺眼极了。
想到这儿,伊万突然发觉这个理由无比可笑,对足够强大、非附庸它国的意识体而言,特立独行反倒是正常的,人类无论流行什么时尚风俗,意识体们总是挑挑拣拣只允许其中一部分沾上自身,少有全盘接纳的时候,譬如伊万自己,过去他的子民把一下巴又长又浓密的络腮胡视为男子气概的象征时,他因肉体年龄过小而无缘于那种潮流,到彼得一世要求人们模仿西方,只在嘴巴上方留下两撇细长的、修剪整齐的胡须时,不知为何伊万下半张脸依旧光溜溜的,绝不肯长出一根多余的体毛。
伊万想着德·巴赫尔迷迷糊糊睡去了,梦里德·巴赫尔在他耳边反复念叨那段关于情欲和美的关联的话,也不知是第几次重复,伊万忽然生起气来,他推了德·巴赫尔一把——没有推中实物的触感,不过德·巴赫尔仍惊诧得退了好几步——冲德·巴赫尔大声说:“您别以己度人!我对您外貌的喜爱还没发展到生出和您做那事儿的欲望的地步!”话说出口后,他又觉得有哪里不对,愣愣瞅着德·巴赫尔好几秒,才反应过来对方只是在阐述自己的观点罢了,不管德·巴赫尔是否话里有话,至少表面上对方根本没提到他。伊万感到自己的脸部正以比冬日雪天地面上的雪堆集起来还快的速度积累着温度,他又急又羞,想辩解说自己不是那个意思——至于那个意思是什么‘意思’,伊万也不分明,只能靠德·巴赫尔自己去领悟和意会——但德·巴赫尔的左眼里装进了反射着粼粼月光的河面,那光轻柔的从德·巴赫尔眼中荡了出来,把伊万卷入一片深浅不一的、蓝灰带点儿紫的颜色中,让他昏头转向得随着波浪飘至漩涡深处。
等伊万醒来,从睁眼到坐起来的功夫就差不多忘记了自己的梦境,只记得梦见过德·巴赫尔,且似乎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导致他完全清醒后心中还残留着几分不悦,因这不悦,他懒洋洋得不怎么提得起劲儿,他打着呵欠去了餐厅,问雇来做短工的厨娘奥利加和娜塔莉亚的行踪,厨娘端来蔬菜炖牛肉和昨天娜塔莉亚吃剩的烤猪肉,告诉他说奥利加还没出过卧室,而娜塔莉亚早早就离开了屋子。
正当伊万心不在焉叉起一块烤猪肉犹豫自己该不该把餐叉上的那块有些过于肥腻、略冷凝的猪肉送进口中时,仆从传给伊万一封门房那儿来的简信,这信只是硬纸对折了两下、用背面把写字的那面给遮了起来,可仍用了封蜡,信纸嗅起来也有股熟悉的人造的香味。伊万本打算任由信纸放在餐桌上假装自己没收到它,可过了一会儿,他又撑着下颌,以一种可有可无的姿态放下餐叉将信纸拿到自己跟前。不出伊万所料,此信是德·巴赫尔写并送来的,其内容倒是一反信纸的浮夸,用简练的语言询问伊万今晚是否肯赏脸同他共进晚餐,他知道在贝卡习什塔街上有家肉汤和罂粟面条[3]做得特别好吃的餐厅,欲邀请伊万品尝地道的奥地利美食。
伊万食指敲着餐桌思索片刻,应了德·巴赫尔之邀。或许是因为在公共场所,这次德·巴赫尔倒是表现得没有任何逾矩之处,见面时他亲热伸出胳膊、五根手指紧紧贴在伊万右手的皮肤上并上下摇晃几次,在等待上餐时,他低声对伊万介绍该如何烹饪罂粟面条,说味道好坏的关键之处在于土豆和面粉的比例——伊万听出他不是故意瞎编些食谱用料以炫耀自己的知识面广泛,而是真的对其了解颇深,便情不自禁忖度德·巴赫尔也许有个不怎么主流的爱好——用餐途中,德·巴赫尔又向伊万聊及上个月中旬在霍夫堡宫大厅里首演的、由彼得罗·梅塔斯塔西奥[4]编写的希腊神话歌剧,在得知伊万不巧错过这场演出后又为伊万惋惜,“真是遗憾,您若再早个三五天,您一定能赶上这场演出。”伊万差点儿想提醒德·巴赫尔,按照他给出的假身份,他是不可能有机会进入霍夫堡宫,更遑论和玛丽亚·特蕾西亚大公一同看歌剧,但见德·巴赫尔说得起劲儿,伊万便默不作声的听着。
其后他们不知怎么说到巴纳特地区的罗马尼亚人起义和奥地利人的镇压上,接着开始聊总是伴随战争而来的瘟疫,顺其自然的,话题转到了黑死病上,最近一次大型瘟疫发生在法国的马赛,德·巴赫尔心有戚戚地说至少死了十万左右的人,尽管二十多年前伊万曾从驻英大使和前往法兰西的信使的口中听说过疫情相关的传言,但他仍被德·巴赫尔的话唬了一跳,毕竟圣彼得堡总共也不过五十多万的人口罢了,若他的领土、尤其是商业往来繁多的地方发生这样的惨剧的话……伊万连忙喝了口热汤压下自脊骨里窜出的冷刺感。
吃过主菜后,话题变得轻松许多,他们聊了会儿外来植物、诸如香蕉在温室的养殖技巧。当伊万询问一个姓德·路泽尔[5]的探险家进度如何时,德·巴赫尔像突然想起他还未和伊万互通真实身份般假惺惺地说他只不过是使团中小小一名随行人员,和德·路泽尔先生没什么交集,如何能得知对方的近况呢?不过几口酒下肚后,德·巴赫尔又略前倾着靠近伊万,一幅害怕被旁人听到他们交谈的模样说他有些小道消息,据传德·路泽尔早已成功穿越南大西洋到了海洋另一端某个距离大陆特别近的岛上,现在大约再次启程继续向南有一段时间了。
若说谈到南大西洋的尽头有什么仅能激发伊万对未知大陆——也可能不是大陆,谁知道呢?——的好奇心,那么由此联想到在另一个大陆上建立殖民地这一事则导致伊万骨子里又生出熟悉的痒意,他不得不调整一下坐姿,在心中催眠似的安抚自己道即便他拥有如卡斯蒂利亚或法兰西那般强大的、航行能力超群的舰队,即使在另一个大陆上成功开辟出殖民地,因变化莫测的政治局势他也难以同殖民地形成紧密的联系,毕竟前往大西洋的三条通道都或是自然环境严酷,或是被敌友难辨的国家把守着。
两人喝得微醺后,话题变得跳跃且无规律起来,鉴于伊万几乎没离开过自己的领土,且主要在以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为两个中心点的地区生活,粗谈空泛抽象的、诸如“我听说某地的人们会收集某种黑色的小飞虫并将其成堆放在石板上烤熟了吃”这类的传闻他尚能跟上话题,可详细到某地、甚至就是西欧南欧范围内的某个城市里的具体的风俗人情,他能用来接口的句子只有“那是什么”以及“是吗,听起来可真离奇”。德·巴赫尔没因自己知道些伊万不知道的知识而表露出优越感或鄙夷伊万无知,他仿佛为了避免伊万尴尬般转而询问伊万斯拉夫神话故事,这看似善解人意,伊万却觉得德·巴赫尔多此一举,因他不觉得缺乏些去了解就能知晓的信息有什么可惭愧的,德·巴赫尔的行为反倒使‘身为欧洲的一员竟不知其它意识体家里的具体情况’变成件可耻的、理应被人嘲笑的事。
“您不必如此,”伊万说,声带把他欲说的话放行后,他迟一拍想到最好的做法是顺着德·巴赫尔话头说下去,可餐桌上、墙壁上以及天花板垂吊下的烛台上那些远近不同的蜡烛的火光交叠着一晃接着一晃闪烁,把本就有些晕乎乎的伊万推进一种处于清醒和入睡之间的境地,且既然前半句他已经说出了口,想必将后半句说完也无妨,“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需回避的。”见德·巴赫尔面露疑惑,伊万解释得更详细道:“我不了解您了解的那些风俗人情仅是由于我没去过那些地方,您不必为了顾虑我接不上话而有意同我聊些我熟知的东西,况且,我对其它地方的人们的生活很感兴趣,我喜欢听您讲述那些。”
德·巴赫尔双眼诧异的睁大一瞬——伊万瞧见德·巴赫尔的神情后恍然发觉自己不该多补充最后那截短句,也不知德·巴赫尔是在为他不会因自己的无知耻于见人而惊讶还是在为他坦白自己喜欢听他闲聊而惊讶——随即他带着脸使伊万有些不自在的微笑静静瞅了伊万数秒后,开始描述他听说的瓜德罗普岛上现已沦为奴隶的土著居民所作的岩画和风格奇特的陶器。直到餐厅打烊,伊万和德·巴赫尔才离开餐厅,他们缓慢迈步,每一脚落下前都要好好瞧瞧地面以防醉酒的自己不小心被路上的石子儿或街面的砖缝绊倒。在分别前,德·巴赫尔站在伊万右侧,胳膊贴着胳膊,带着酒气的吐息随着他说话而弥散进空气里,“在聊得这么起兴时不得不道别可真是太遗憾了,我们明晚继续如何?您来我的住所,”他说着,头倾斜着靠近伊万,有几缕未被发带束紧的金发轻轻滑落至伊万肩前,“恰巧前些日有人送来瓶不错的葡萄酒,就是在维也纳近郊酿造的,我那儿还有幅国际象棋,若您愿意带上您的姐妹,那我们就玩儿塔罗牌,可以打图解塔罗牌[6]……”
伊万目不转睛盯着那簇垂在德·巴赫尔脸侧的头发,他应着声,却不很清楚德·巴赫尔在说什么,自己又答应了什么,他咽下一个呵欠,两眼泛出些湿意,恍惚快睡着的下一刻又被公共马车的响铃惊得站直了身子,他转头看了看德·巴赫尔,见德·巴赫尔也是一脸被突然惊醒的模样,见此伊万强撑起精神再次同德·巴赫尔道别,随后挑选了一辆等在街角的公共马车坐上。
翌日伊万没受宿醉的困扰,他一夜好眠,阳光穿过窗户钻入屋内,投在墙面上的玻璃窗外形的金色光斑尚未下退至地板他就精神奕奕得起了床,他进入餐厅时,瞧见奥利加和娜塔莉亚已经坐在了餐桌旁,娜塔莉亚一反近来常态,瞧上去恹恹的,没精打采地捏着黄油刀把面包戳出无数个小洞。
“你怎么啦?”伊万一面拉开餐椅一面问娜塔莉亚,娜塔莉亚维持着那幅恹恹的表情抬眸看了他一眼,默不作声地嘟起嘴巴,过了半晌才勉强回答道:“我现在不想说。”
这便是待会儿再聊的意思了,伊万切下一块烤制的烟熏肉,寻思娜塔莉亚能为何事苦恼,同时和奥利加时不时闲聊几句,交换双方昨日做了什么以及未来近几日的行程安排。早餐未吃完,仆从拿来了从门房那儿受到的信交给伊万,伊万因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微眯了眯眼,他打开对折的信,果然是德·巴赫尔写的。信中德·巴赫尔为他昨日的失礼道歉,说他虽没喝多少酒,却不知怎的醉晕了头,邀请伊万前去他目前的住所却既忘了说地点也没确定伊万前来拜访的时间,在信尾德·巴赫尔再次客套道假如伊万愿意可携他的姐妹们——添加在‘姐妹’这一单词后的‘n’使伊万断定德·巴赫尔向别人、说不定就是罗德里赫打探过自己的消息——一同去他的住处,只不过或许是伊万的心理作用,那几句的字迹中隐约透出股不情愿的意味。
伊万合上信,他打算赴约,只是拿不准要不要邀奥利加和娜塔莉亚同去,毕竟有其他人在场的话完全杜绝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倒不是说他已经决定了今夜得发生些什么,他想了想,认为为了避免奥利加和娜塔莉亚答应同去,自己最好一开始就别说出此事。
早餐后奥利加将一条毛茸茸的披肩裹在身上,说是同人约好去维也纳西北方郊外的植物园观看从新大陆引进的奇特植株,她礼貌地问了问娜塔莉亚和伊万是否一起去瞧新奇,两人自是摇头谢绝。奥利加出门后,两人移步进客厅,娜塔莉亚拉着伊万坐在沙发上,她双脚屈立着踩着软垫边缘,头靠向伊万的左肩。伊万等了半晌,娜塔莉亚一直沉默不语,他只好主动问:“所以,什么事使你苦恼啊?”
娜塔莉亚紧闭着嘴巴,几十秒后才长长叹息一声,她蹭了蹭伊万的肩膀,突兀地问:“为什么有的人——不,他们的数量不能说‘有的’,应该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用那么糟糕的方式生活呢?”
“……你去了哪些——”伊万本想问娜塔莉亚去了什么地方,半途他改口欲问得更直击根本,“——你接触到了什么?”
“……不像人的人。”娜塔莉亚说,因角度关系,伊万只能瞧见娜塔莉亚的头顶而无法窥探她的神情,“有一个男人,找不到正经活儿来养活自己,只能靠偷窃度日,今日撬邻居的门拿走几块黑面包,明日上街从行人兜里偷几个仔儿,被人逮住了就受一顿狠揍。”她顿了顿,“我查过维也纳的法律,盗窃本应交给当地的检察官处理,按照法律是视犯罪情况从窃贼交出所盗之物两倍的罚款到处死窃贼的判定都有,但是那儿的人不会想到得去上报治安官,我在那儿待了十来天,也从未见过治安官去那种地方。”
伊万将娜塔莉亚搂紧了些,今日天晴,维也纳十一月的阳光倒是比圣彼得堡十一月的阳光多了几分活气,自壁炉方向蔓延过来的热度也营造出种太阳暖融融照在身上的错觉,可娜塔莉亚裸露在衣袖外的手依旧是冰凉的,或许直到未来某日娜塔莉亚的领地内不再有战争,她的肢体末端才会如身体健康的普通人类那样暖和起来。
“那儿的人并非都是出生后就活在贫穷中,有人曾开过磨坊、布店、杂货铺,也有人住过镶有玻璃窗、第一层用石砖搭建的房子,然而不分男女,他们现在全住进了街面和排水沟一样脏的街区内,甚至排水沟在那种地方是少见的东西,人们将粪水和其它污水直接倒在街上,那些污水聚集在街面的无数个凹陷的小坑内,等着某个行人走过时溅在对方的裤脚或裙摆上。”
娜塔莉亚又沉默了,好一会儿以后她才接着说:“填饱了肚子,闲来无事便在街角或某个店铺门前坐下,开始吹嘘自己几年前打死过人、纵过火、成功从某栋有钱人住的屋子里偷出过一袋子塔勒[7]且未被治安官抓住,他们说不了多少句就会因些琐碎的、莫名其妙的小争执而开始打架,每一拳头都毫不留情得朝另一个人的脑袋挥去,仿佛丝毫不怕对方被他的某一拳头揍没了性命一般,与其说他们不畏惧死亡,不如说受伤和死亡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常见的、不知何时会降临在自己和身边的人身上的事。只是……”娜塔莉亚放轻了声音,“只是即便是这样,男人们的生活也远远好过女人。
或许有我未观察到的、赖以谋生的手段吧,但就我所看见的,那儿的女人最好的工作是成为洗衣工……在我还住在莫斯科近郊的时候,天冷之后我总是让帮佣们用热水洗衣服、洗碗碟以及做其它杂活,我从未想过会有人连度冬的碳都买不起,只能烧木柴,木柴也只是勉强够用,自然不会为了避免手冻伤——”娜塔莉亚忽然停下来重复冻伤一次,“‘冻伤’,这还是我新学到的一个德语词呢,她们的手因舍不得烧柴而被冷水浸得发皱发白,又生出些暗红溃烂的冻疮来,简直像已经开始腐烂的尸体一样。
而其她女人……有丈夫的,丈夫会带回些陌生的男人让妻子用性向陌生男人交换塔勒或面包、燕麦、布匹等实物,没有丈夫的,则和另一些同样没有丈夫的女人共同生活在简陋的木房里,做着有丈夫的女人所做的事,再互相分享通过性换取的食物和塔勒。若仅是需要靠性来赚得活下去的物资也就罢了,可……她们也得交税,有时还会被以各种奇怪的罪名、例如‘不洁的、违反神的旨意的淫欲’等理由罚款甚至被逮捕,我也从她们口中听说曾有另一处的干这活儿的女人被当作女巫淹死。”
娜塔莉亚顿了顿,她用额角蹭了下伊万的肩膀,“我原以为她们是因懒惰才不愿劳作,宁愿选择靠着躺在铺了层肮脏发黄的旧布的稻草床上被男人的阴茎捅上一壶水烧开的时间来获得活下去的物资。她们为什么不去当女仆呢?或是去乡下,当牧羊人,当农民,走投无路的话也能钻入森林里以采摘野菜、捕捉野兔野鸟为生,然而询问后我才了解到,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女仆,哪怕是去应聘走不出厨房的帮佣也需要介绍信,放牧、务农则需要相关的技能和经验,至于避入森林中隐居,不提熊、狼、野猪等攻击性强、会对人类产生威胁的动物,单论土地,整个欧洲的土地早已被各个领主分配完了,擅自钓起一条河里的鱼、用弹弓打下一只蓝山雀,甚至割一簇用来喂鸡的野草都是在侵犯当地领主的私产,这时我才想起来,在上‘土地与财产的继承和法律’课时,你似乎提到过这点。”
娜塔莉亚握住了伊万的手指,用伊万发现新诞生的她时的方式——拇指藏进拳头中,余下四根肉嘟嘟的手指弯曲着松松搭在伊万的食指上,“我想试一试能否改变她们的命运,不过我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所以我挑选了其中一名十四五岁的女孩儿,她不久前才和她的母亲以及几个弟弟妹妹来到贫民区中,和她的母亲一同用性来向男人交换养活整个家庭的塔勒和食物,她已经被糟糕的命运捕获了,但还没真正体会那有多么糟糕。”娜塔莉亚阐述着她选择那名女孩儿的理由,“我给了她一笔钱,让她认为是某个大方的男客多给的小费。我以为她和她的家庭会用这笔钱买一栋破旧但能出租的屋子,那样她们能自己住一部分,剩下的房间则租出去,往后靠着房租过活;或搬去近郊,先靠着这笔钱度日并试着在葡萄庄园和其它农庄里找份工作。但是她却……
她和她的母亲经过商议——是一场很认真的商议——后,决定用那笔钱买一些木柴和布匹,余下的钱则用在给她缝制两条瞧上去不错的裙子和一套廉价的首饰上以便她去更好的街区揽客,她在那儿碰上名从那不勒斯来买葡萄酒的小商人,又通过那个小商人认识了更多的商人。可我想看到的不是一个妓女如何一步一步从只能招待马夫奋斗到能招待贵族,于是我干涉了她的想法,让她买了座位于维也纳城外交通要道处兼带旅宿房间的酒馆。她并不反感这个决定,魔法的效力消失后她也没转卖酒馆,而是兴冲冲找去附近的屠宰店和磨坊商量香肠、麦麸和小麦粉的购买量,没等商量好,她就被城郊的治安官当作女巫逮捕了。”娜塔莉亚无意识饶了饶伊万的指关节,放轻声音说:“我只得消除那些人的记忆,然后把那个女孩儿和她的家人们送回贫民区……我觉得自己做了件很糟糕的事,哥哥。”
 [1]杜卡特
[2]Блуд
[3]肉汤Brühe 罂粟面条Mohnnudel
[4]Pietro Metastasio
[5]德·路泽尔
[6]Illustriertes Tarock
[7]Taler
0 notes
cnbnews · 4 years
Link
Tumblr media
内华达州 拉斯维加斯 (图片:Pixabay)
【希望之声2020年11月13日】(编译:吴想)
感恩节和圣诞节,是大多数美国人旅游度假的繁忙季节。MMGY Global进行的最新旅行视野(Travel Horizons)调查发现,美国人不想呆在家里。
调查显示,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旅行的人中,有一半打算从11月到1月初出行,其中25%的人打算感恩节去旅游,31%的人12月去度假,15%的人去过新年。
旅游预订应用程序霍珀( Hopper) 在分析了网上人们预订旅游城市的需求后,总结出了感恩节和圣诞节的热门旅游点 。我们来看看前10名是那些城市。
达拉斯 德克萨斯州(Dallas, Texas)
达拉斯是德克萨斯州北部的一个城市,是美国第四大城市,也是美国最大的内陆大都市区的核心。达拉斯是美国南部的医疗、教育和金融中心。经济支柱为石油工业、电信业、计算机产业、银行业和航空运输业。
达拉斯冬天比较温和,11月平均气温为66华氏度,12月为57华氏度。是冬季旅游的好地方。
坦帕  佛罗里达州 (Tampa, Florida)
坦帕位于佛罗里达州西海岸的坦帕湾,靠近墨西哥湾,是坦帕湾地区最大的城市。海湾的港口是该州最大的港口。市区以西40公里左右既是名扬全美的清水海滩(Clearwater Beach)。
坦帕是美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 每年吸引着众多度假的游客。在市区中,有迪士尼式的游乐场布斯克花园(Busch Gardens),是游览者梦寐以求的游玩场所。由于良好的气候和较低的物价,坦帕湾在过去的20年中是全美和外国移民的首选目的地以及全美首选的度假、退休疗养胜地。
  迈阿密 佛罗里达州(Miami, Florida)
迈阿密是一个大都市,位于佛罗里达州东南部,  是拉丁美洲的金融和商业之都。在金融、商业、媒体、娱乐、艺术和国际贸易等方面拥有重要的地位,是许多公司、银行和电视台的总部所在。
旅游业也是迈阿密的一项重要产业,大迈阿密地区的海滩吸引了来自全国和全世界的游客,南海滩的艺术装饰夜总会地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迈阿密气候怡人,从原始的海滩到奢华的酒店、从不拘一格的餐饮到蓬勃发展的艺术与文化,迈阿密拥有您度假所需的一切。着名景点有迈阿密海滩、西礁岛、迈阿密海洋馆和标伯斯佛州海角公园等。
纳什维尔  田纳西州 (Nashville, Tennessee)
纳什维尔位于坎伯兰河畔,被称为"音乐城",是美国乡村音乐的发源地。纳什维尔是一个踏着24/7节奏生活的城市。这种创意精神也激发了该地区当代艺术画廊和时尚潮流。纳什维尔拥有一座乡村音乐名人堂,保留乡村音乐的发展历史和传统。
纳什维尔也是许多学院和大学的所在地,包括田纳西州立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贝尔蒙特大学,菲斯克大学等,有时又被称为"南方的雅典"。
休斯顿 德克萨斯州(Houston, Texas)
休斯敦(Houston),是德克萨斯州的第一大城,全美第四大城市。休斯敦的官方绰号为“太空城”(Space City),因为它是约翰逊航空中心的所在地。休斯敦以其能源(特别是石油)、航空工业和运河闻名世界。休斯顿港是世界第六大港口,美国最繁忙的港口,财富500强总部仅次于纽约市。
体斯敦最着名的旅游景点有休斯敦太空中心、赫曼公园、米勒露天剧院、莱斯大学、圣吉辛托古战场等。
费城  宾夕法尼亚州(Philadelphia,Pennsylvania)
滨州的费城是美国历史名城,是美国独立战争时起草独立宣言和联邦宪法的地方,所以宾州也被称为“美国的摇篮”。在费城,可以浏览各种标志性景点,如自由钟、独立大厅(独立宣言和宪法签署地),还有美国第一面国旗的制作者 Betsy Ross 的家,以及艾尔弗兰斯巷布满鹅卵石的街道。
费城夺得众多着名的“第一”:它拥有美国第一家医院、第一个剧院,第一份日报、第一台计算机,甚至还拥有美国第一个动物园。
奥兰多 佛罗里达州 (Orlando, Florida)
奥兰多是佛罗里达州中部的一个城市,拥有十几个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就在这里,环球影城,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都位于奥兰多主题公园内。美国境内最大的的海洋世界也位于奥兰多,奥兰多众多的旅游景点,造就了它在美国人心中最佳观光地位之一。
奥兰多是世界闻名休闲旅游城市,市区的街道非常的干净,这里的气候温度也是旅行、露营、水上活动、蜜月及家庭旅行的最佳去处。
劳德代尔堡  佛罗里达州 (Fort Lauderdale, Florida)
劳德代尔堡以“美国威尼斯”着称,这里的水资源极为丰富,有长达23里的万米沙滩和河道纵横的运河水系。劳德代尔堡的海滩很有名,沙滩细腻洁白,海水干净湛蓝,非常适合冬天去度假。
劳德代尔堡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年日晒时间达3,000小时,年平均温度为77华氏度。
拉斯维加斯 内华达州 (Las Vegas, Nevada)
拉斯维加斯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是以赌博业为中心的旅游、购物、度假的世界知名度假城市,拥有“世界娱乐之都”和“结婚之都”的美称。
拉斯维加斯是全世界旅游都向往的旅游胜地,人们熟悉的很多美国电影也都是以此为背景。
主要的景点有拉斯维加斯大道,百乐宫音乐喷泉,豪客摩天轮、弗里蒙特街和红岩峡谷国家保护区等。拉斯维加斯属亚热带沙漠气候,因位于内华达州的沙漠边缘,所以拉斯维加斯全年高温。
夏洛特  北卡罗来纳州 (Charlotte, North Carolina)
夏洛特是美国东南部北卡罗来纳州的最大城市,是以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妻子夏洛特王后而命名的。北距首都华盛顿525公里,市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享有“绿色城市”美称。
夏洛特是美国第二大银行业中心,美国的12家银行,其中包括5家美国最大的银行都在这里。如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的总部就在这里,还有美联银行2008年被世界第六大银行富国银行集团收购,夏洛特成为了富国银行集团的东部总部。
夏洛特是一座有着诸多特色的城市。这里是惊险刺激的纳斯卡汽车赛的举办地,同时也是一座优雅的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多个着名博物馆和知名餐厅。是感恩节和圣诞节的好去处。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云南最被忽视的旅游城市 这里的美景不可忽视
奢华杜拜扩建景点!全球十大必去旅游城市 全新玩法
2019最受欢迎旅游城市 曼谷-芭堤雅-普吉上榜
加拿大的它入选北美10大当红旅游城市
清迈获选亚洲最佳旅游城市 全球排第二
V2ray翻墙服务-安全可靠经济高速无限流量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原文链接:美国10个感恩节和圣诞节最佳旅游城市
原文链接:美国10个感恩节和圣诞节最佳旅游城市 - 新闻评论
本文标签:圣诞, 圣诞节, 城市, 感恩节, 旅游, 旅游城, 旅游城市, 美国, 银行
0 notes
fx999blog · 4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黄金交易提醒:大选日前恐继续震荡;多国GDP数据重磅来袭,全球疫情持续爆发,警惕股市大跌拖累金价 © Reuters. 黄金交易提醒:大选日前恐继续震荡;多国GDP数据重磅来袭,全球疫情持续爆发,警惕股市大跌拖累金价 周一(10月26日)亚洲时段,现货黄金震荡走弱,盘初一度失守1900关口至1891.39美元/盎司,因上周美国两党刺激法案谈判一波三折,美国大选前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另外上周末欧美新冠疫情进一步恶化,也给美元提供避险支撑,这令金价承压;不过,美债收益率周一走弱,美国大选前的不确定性仍给金价提供逢低买盘支撑。 数据方面,本周重点关注美国、欧元区、德国等国第三季度GDP数据,另外关注美国通胀数据PCE数据。 央行方面,本周加拿大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及货币政策报告,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召开发布会并发表经济展望报告,欧洲央行公布利率决议,投资者也需要重点关注,如果央行释放进一步货币宽松信号,将有望给金价提供支撑。 此外,本周市场焦点依旧是围绕英欧贸易谈判、美国两党刺激计划谈判、美国大选的相关消息。 民主党与白宫相互指责,美国刺激方案谈判再陷僵局 美国两党关于刺激法案的态度牵动市场的关注,继双方一度传出接近达成协议的消息之后,谈判又再度陷入僵局,预计将对金价形成一定压制。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财政部长史姆努钦上周五相互指责对方应出力推动谈判向前推进。大选前通过刺激法案的可能性正在迅速消退。 佩洛西表示,特朗普应该推动磋商,并让共和党人点头同意与白宫达成的关于近2万亿美元一揽子援助计划的任何协议。“如果总统愿意配合,我们或许可以在选举前做到这一点。” 白宫的谈判代表姆努钦称,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他指责佩洛西不肯在民主党优先事项上做出妥协,导致磋商停滞。 姆努钦在白宫对记者说:“我们提供了让步。但佩洛西在许多问题上坚持己见。如果她想妥协,那就可以达成协议。” 特朗普上周五再次嘲笑佩洛西对于向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援助的坚持,并指责她想推迟刺激计划,直到11月3日选举之后。 佩洛西上周五在国会大厦的一次采访中说,她和姆努钦在进行下一次通话前,正等待国会委员会汇报下层工作人员的磋商结果。相关委员会的助手说,除非得到佩洛西和姆努钦的方向指引,否则他们也无能为力。 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表示,刺激方案谈判“目前进展不大”,时间在迅速流逝。 佩洛西表示,众议院本周或可通过一份疫情救济计划,但仍然难以与白宫达成协议,且共和党牵头的参议院可能在11月3日的大选日之前不会有所行动。 佩洛西和白宫幕僚长Mark Meadows上周日(10月25日)先后接受采访,互相指责在刺激立法上“朝令夕改”,反映出美国议员对大选前达成协议为何如此悲观。 佩洛西提出,在抗疫资金方面和教育相关援助等问题上难以达成协议,“本周众议院是有希望的”。 但是参议院的情况取决于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称,“我们希望越快越好,所以我们才会让步。” Meadows的态度并不乐观。“我们仍然在一个又一个地提出方案,佩洛西则不停地变”。 目前市场对大选前出台新一轮刺激计划的预期较上周急剧降温,这给美元提供支撑,也令金价承压。周一美元指数震荡走高,最高触及92.93,涨幅约0.20%,收复了上周五大部分跌幅。 (美元指数日线图) 全球多地区新冠病例新增仍旧居高不下,彭斯幕僚长亦感染 欧美疫情再度爆发来势汹汹,这使得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再度增加,这使得股市受到拖累,美国股指期货周一一度下跌0.8%,创两日新低,而这也给美元提供避险支撑,打压金价;当然,金价近几个月跟股市的正相关性较强,股市的下跌也对金价有所拖累。金价周一一度跌创一周新低至1891.39美元/盎司,目前交投于1898.61美元/盎司附近。 (现货黄金日线图) 世界卫生组织上周日发布消息称,过去24小时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465322例,创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纪录。 法国上周日新增45422例新冠肺炎病例,新增138例死亡病例。英国新增23012例新冠肺炎病例,新增174例死亡病例。意大利新增19644例新冠肺炎病例,再创单日病例新高,政府考虑新的限制措施。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截止美东时间上周六(10月24日),美国新增85317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连续第二天创出纪录。 由于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飙升,意大利将实施5月份全国封锁以来最严厉的限制性举措,而西班牙也将实施全国宵禁。 上周六德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总数由403874例增至426110例,单日新增22236例,为记录新高;法兰克福成为德国疫情震中之后,实施了更为严格的公共场所限聚令,取消了颇受欢迎的圣诞集市。 意大利总理孔特已批准,限制酒吧和餐馆营业时间,关闭娱乐场所、赌场和健身房。还将敦促民众避免出行。这些措施将从周一开始实施,一直持续到11月24日。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的内阁上周日批准再度进入紧急状态,此举将赋予中央政府更多的权力。他宣布,除加那利群岛外,全国从每晚11时至早晨6时实行宵禁。 法国交通部长Jean-Baptiste Djebbari称,政府为所有可能性做好准备,包括再次封锁。周日早晨,由于重症监护室承受压力,法国南部的病患不得不转院治疗。Djebbari在Europe 1电台上表示,由于疫情在全国蔓延,跨地区转院的效果可能不及过去。 澳洲国民银行(NAB)外汇分析师Ray Attrill说。“选前出台财政协议的希望消退,疫情方面的消息以及可能实施更严格的封锁,这些因素加总起来足以让股市受伤” 他表示,标普500指数期货下跌,影响外溢至汇市,外汇交易员在美国大选前也保持谨慎态度。 欧盟谈判代表延长在伦敦访问时间,加大了英欧协议达成的希望 据《星期日电讯报》报道,欧盟首席谈判代表巴尼尔计划将其对伦敦的访问延长至周三,目前他对英国脱欧后的贸易谈判进展持谨慎乐观态度。欧盟谈判团队原定于上周日返回布鲁塞尔。 英国代表团将于周四前往布鲁塞尔进行更多会谈,而下周六实际上已成为决定双方能否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 但渔业仍是最大的症结所在。不过法国正在为其在英国脱欧后渔业减少捕捞做准备,这加大了各方达成协议的希望。 英国国务大臣刘易斯表示,我们很有可能与欧盟达成协议。这将降低欧洲投资者购买黄金避险的欲望。 分析师:若拜登下周胜选,将对美元不利 距离下周(11月3日)美国大选仅剩余一周的时间,投资者需要对美国大选的相关消息保持关注。目前民调显示,拜登胜选的可能性要大于特朗普。分析师认为,如果拜登胜选,将对美元不利,这有望给金价提供支撑。 美国副总统彭斯上周日继续选战行程,尽管身边多名幕僚感染新冠肺炎;在美国单日新增病例创纪录之际,总统特朗普却声称抗疫有所进展,招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的抨击,称特朗普对疫情束手无策。 分析师认为,若拜登在下周大选中胜出,特别是如果民主党也拿下参议院控制权的话,可能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方案,随着这笔支出将改善市场人气,美元将走软。 澳洲国民银行(NAB)外汇分析师Ray Attrill表示,“并没有迹象表明拜登的领先优势正在缩小,但随着下周二的大选越来越近,还是可以预期风险情绪会变得较为谨慎,对这个问题,有一种观点我很认同,即如果到下周中,拜登清楚明确地胜选...短期的市场反应将是对风险偏好十分有利,对美元不利”。 满地可银行基本和贵金属衍生品交易主管Tai Wong表示:“目前黄金的走势确实反映了美元走势。”他补充称,金价目前处于每���司1890-1930美元的“停滞不前”区间内,每次触底都会被推高。 本周重要风险事件和经济数据 10月26日(周一)交易日重要数据及财经事件; 国际假期预告  重阳节翌日,香港交易所休市一天;新西兰劳动节,新西兰休市一天 ①待定    日本政府召开临时国会★;②17:00   德国10月IFO商业景气指数★;③22:00   美国9月季调后新屋销售年化总数★★★;④待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召开★★;⑤待定    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议,至10月28日★;⑥待定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出席西班牙关于如何分配欧盟复苏基金的讨论★; 10月27日(周二)交易日重要数据及财经事件;①05:45   新西兰9月贸易帐★;②09:30   中国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率★★;③14:00   澳洲联储助理主席布洛克发表讲话★;④19:00   英国10月CBI零售销售差值★;⑤20:30   美国9月耐用品订单月率初值★★★;⑥21:00   美国9月FHFA房价指数月率★;⑦22:00   美国10月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⑧22:45   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及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霍尔丹出席一场线上活动★;⑨次日04:30  美国截至10月23日当周API原油库存变动★★; 10月28日(周三)交易日重要数据及财经事件; ①08:30   澳大利亚第三季度CPI年率★★;②11:00   日本央行利率决议★★★;③17:00   瑞士10月瑞信/CFA经济预期指数★;④20:30   美国9月批发库存月率初值★★;⑤22:00   加拿大10月央行隔夜贷款利率★★★;⑥22:30   美国截至10月23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变动★★★;⑦23:15   加拿大央行行长波洛兹价讲话★★; 10月29日(周四)交易日重要数据及财经事件; ①11:00   日本央行利率决议★★★;②16:55   德国10月季调后失业率★★;③18:00   欧元区10月经济景气指数★★;④20:30   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初值、美国第三季度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率初值★★★★★;;⑤20:30   美国截至10月24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⑥20:45   欧洲央行利率决议★★★★;⑦21:00   德国10月CPI年率初值★★;⑧21:30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召开新闻发布会★★★;⑨22:00   美国9月季调后成屋签约销售指数月率★★; 10月30日(周五)交易日重要数据及财经事件; ①07:30    日本10月东京CPI年率、日本9月失业率★;②14:30    法国GDP年率初值★;③15:00    德国第三季度季调后GDP季率初值★★★;④15:30    瑞士9月实际零售销售年率★;⑤15:45    法国10月CPI年率初值★;⑥18:00    欧元区10月未季调CPI年率初值、欧元区第三季度季调后GDP季率初值、欧元区9月失业率★★★;⑦19:00    意大利第三季度GDP年率初值★;⑧20:30    美国9月PCE物价指数年率、加拿大8月季调后GDP年率、美国9月个人支出月率★★★★;⑨21:45    美国10月芝加哥PMI★;⑩22:00    美国10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
0 notes
heanquan-blog · 6 years
Text
孤傲的“上海人” —— 上海英侨生活一瞥①
孤傲的“上海人” —— 上海英侨生活一瞥①
张 和 声
[ ] 大英帝国的子民向来以“傲慢”凌世 ,而面对上世纪初的“东亚病夫” ,以“上海人”自居的英侨 更是“傲”得嚣张。 不傲不足以显示其高贵 ,“傲”的背后自有其历史原因。 然而 ,傲者必孤 ,孤者必败。 这也是 其必然的历史宿命。
[ ] “上海人”; 英侨;社会生活
[ ] K25 [ ] A [ ] 1007-1873( 2004) 06-0038-07
[ ] 张和声 ,副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200235
一个十字军骑士头戴铜盔 ,身披战袍 ,右手执剑 ,左手拥盾 ,盾牌上刻着名为《我相信上海》的诗:
我相信上海! / 让这些话铭刻在你的盾上 , /我相信上海! /发誓要忠于上海 , /这是我生活 的地方。 /在上海生活安宁 ,不愁生计。 /我对上海充满希望 , / 上海也决不会让我失望! /看 准了机会 , / 相信机会就在眼前。 /要尽力抓住机会 , /让希望迅速成为现实! /我坚信上海定 将成为东方最伟大的城市。 / 信誓旦旦 ,信誓旦旦 , / 我深知命运终将实现。
这是在 1928年 5月亚细亚房产公司的广告小册子卷首的插画和配诗。图上的骑士正是居留在上 海公共租界英侨的自画像 ,其踌躇满志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人自称为“ Shang haila nder”。 《英汉大词 典》将这个词译为“上海人” ,不加任何诠释 ,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因为它既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上海 人 ,也不是指所有的在沪外侨 ,而是指居留在上海租界的一群特殊英国侨民。 英国学者毕可思将来华 英侨分为四类: 居留者、在华经商的英国商人和公司职员、传教士和政府官员。他指出居留者社团人数 最多 ,与其他三种英侨有很大差别 ,他们在文化上、经济上自为一体 ,是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利益集 团。 ②
居留者大多在上海的英国企业、工部局机关、工部局警察局就业。 如在工部局任打字员、秘书、做 工部局警察、上海港领航员等。 在通商口岸工作的大多数英侨属于工人阶级或中下层。 退伍军人 Maurice Tinkler等人的档案表明 , 1919年加入工部局警察的人大多是农民、工人、码头工人和大兵。 只有两个人有中产阶级背景。有些居留者从事房地产投机。也有些居留者为小商人 ,他们经营小旅馆、 小商店 ,做钢琴调琴师、书商 ,开牛奶棚。 ③
尽管英侨内部等级分明 ,矛盾重重 ,但无论是居留者还是海外公司的雇员 ,其生活轨迹不外乎如下几个阶段: 受聘来华 ,融入英侨社会 ,工作二三十年 ,最后退休 ,有的回到“陌生”的祖国 ,也有的留在 中国 ,或迁居到其他英国殖民地。 有的英国人定居在上海 ,生儿育女 ,延续 2代至 3代者所在多有。
①本文为笔者读毕可思《英国人在中国》的札记之一。 在华英侨研究,毕可思可谓海外第一 ,此书资料扎实,分析入理 ,堪称佳 作。 而作者于 1998年发表于《过去与现在》杂志的《上海人: 上海英国居留者社团的形成和认同》尤见功力。本文有关资料均由熊月之 先生提供 ,特此致谢。 笔者对上海史素无研究 ,若有错谬之处 ,均由本人负责。
② ③毕可思: 《英国人在中国》,曼彻斯特大学 1999年版 ,第 67、 70页。
19世纪大英帝国的国旗飘扬于世界各地 ,到海外打工也成了英国百姓的家常便饭。从 1815年到 1914年 ,英国有 1700万人离乡背井到海外工作 ,中国也是目的地之一。 在英国报刊上经常有招募到 中国工作的广告 ,同时也刊有到其他各国的招工广告。到 1922年 ,公共租界工部局各机关有英籍雇员 600名之多。 ①
有些人到中国来是因为那样能比在英国挣更多的钱 ,过更舒适的生活。在英国他们将面临更激烈 的求职竞争。 有些人从英国海外领地漂泊到上海 ,是因为他们有犯罪前科 ,回不了英国。 有些人自第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脱下军装便来到中国谋生。有些人是想摆脱英国沉闷的生活 ,到中国来冒险求富 , 甚至为中国军阀打天下 ,如“双枪 Cohen”、“独臂 Sutton”。义和团运动后许多英国军人留在中国 ,有的 从英军驻华部队退役后也没有回国 , 1928— 1929年间 ,就有 86个英军退伍士兵加入工部局警察。
有机会到中国工作的人自我感觉十分良好 ,戴义思 ( Charles M. Dyce) 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当亲戚朋友得知我在伦敦的中国商行谋得一个职位时 ,便纷纷向我表示祝贺 ,说我是个幸运的小伙 子 ,有着光明的前途。… …当时我们经常看到 ,那些和我们一样的年青人 ,涉世不深 ,身无分文 ,在英国 地位低下 ,可是到中国去混了几年后 ,摇身一变就成富有的绅士 ,使留在本地的同学朋友既羡又 妒。” ②
当时英国报纸都把中国描述得相当理想 ,人们认为到中国工作要比在英国或其他殖民地更有发 展前途 ,在中国挣钱容易 ,获得提升的机会更多 ,竞争也不像在英国那么激烈。有些人选择到驻华领事 馆工作 ,因为那里比较容易进去 ,不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 ,到中国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一到上海马 上就有仆人伺候 , M eyrick Hew lett在 1898年到上海的第一天就派给他几个仆人。海关最低级的雇员 A. H. Rasmussen在 1905年到上海时马上就继承了前任的仆人。在上海住得更宽敞 ,生活水准更高 , 在职务上得到提升的机会更多 ,在中国做记者成名更快。 因此不少人回英国后又再度来华。 “他们来 中国往往是为了逃避国内的种种不愉快的经历。”有的人来华是因为不满在英国的工作和家庭生活。 J. T. Pratt因为正巧通过领事人员考试。 J. O. P. Bland那时在都柏林三一学院上一年级 ,他的父亲 声称家里经济困难 ,无力让他继续在大学读书 ,他不得不自谋职业 ,于是便来到了中国。 当然 ,也有个 别人因不满英国社会现状而出走 ,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出于现实的考虑 ,来中国无非是为谋生发财。 ③
新来乍到的英侨 ,往往得先接受一番“谆谆教诲” ,让他们“不要忘记你是英国人。”要维持自尊 ,就 必须与中国人在方方面面保持距离。
这种“教育”既是通过口授 ,也见诸文字。 W. J. Mo rre年青时在英国商船上干活 ,初到上海 ,“船 长 Miners欢迎我的到来 ,我们坐在走廊聊天 ,他向我介绍当地的情况 ,该注意的事项 ,他们与中国人 在社交上几乎不相往来 ,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不希望加强交往 ,对此我感到有点吃惊。” ④
先来的人自然比后到者更有发言权 ,“中国通”也就应运而生。 旧人谈 ,新人听 ,酒后饭余 ,中国通 侃侃而谈。在信件和日记里类似的言论更是所在多有。 1927年 4月 , Lo uis Hamilton随英国皇家海军 来到上海 ,有关中国的情况他是通过在酒巴和俱乐部里的闲聊才略知一二 ,他的信息来源无非是书 本、领事、海关人员和商人。
凡是到过中国的人好像都是专家 ,讲起中国的事情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当时有关中国的通信令 人吃惊地充满了相同的说教 ,许多简要的历史和论述十分相似 ,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通商口岸所谓的 中国通。 大量的中国回忆录也是大同小异 ,一个腔调。 人们通过描述新世界来认识新世界 ,同时确立 自己的身份—— 英国人的和通商口岸居留民的双重身份。 新来的英侨所了解的中国无非就是通商口岸 ,中国和其他城市和省份好象根本就不存在。 他们所学洋泾浜语言也无非就是些使唤下人的常用 语 ,如仆欧、阿妈、苦力等。《字林西报》和其他作家的中国报道使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之前已形成先入 之见。
①罗宾· 柯亨: 《散居世界》 ,伦敦, 1997年 ,第 68页。 转引自《英国人在中国》,第 73页。
②戴义思: 《上海模范租界居住三十年生活忆旧》 ,伦敦 , 1906年 ,第 1— 5页。
③《英国人在中国》 ,第 76页。
④ 墨尔: 《从东沙群岛到苏州河》,第 31页。转引自《英国人在中国》 ,第 77页。
“上海人”不是天生的 ,而是后天造就的 ,英侨一到上海 ,就有一整套社区规范将其迅速改造成一 个地道的“上海人”。 对新招募的英侨灌输如下的价值观: 对中国人要避而远之;对别国的侨民保持距 离;忠于所属的社团、商行、机关 ,忠于自己的“种族”。 最大的危险莫过于“变成当地人”。 酒吧餐厅里 的交谈 ,俱乐部的活动 ,共济会的参与 ,所有的一切都促使他迅速适应“上海人”的习俗 ,信奉“上海人” 的理想。“上海人”的孤傲首先反映在社交生活上。新来乍到的英侨 ,立即会有人向他灌输一整套有关 英华之间该如何交往的观念。 英侨在上海接触的中国人无非是一些黄包车夫、佣人、买办和他手��的 跑腿、翻译。偶尔在正式的场合与买办或华商有礼节上往来 ,如请客吃饭 ,签合同。在社交上与中国人 基本上不相往来。
“上海是这样一个城市 ,在那里你至少要参加一个俱乐部 ,否则你就不知所从。” ① 刚到上海来的 人安顿好了以后 ,便要考虑加入哪个俱乐部。一个汇丰银行的老职员回忆道: “你应该被介绍给有关委 员会 ,能成为一位俱乐部的新成员是十分荣幸的。” ② 上海有很多俱乐部 ,各项活动都离不开俱乐部。 英侨有乡村俱乐部、上海总会和上海跑马总会。
乡村俱乐部位于静安寺路 ( Bubbling Well Road) , 花园占地 65亩 ,里面有舞厅、网球场和游泳池。 俱乐部也有档次高低之分 ,上海总会位于外 滩 ,档次最高 ,是上海滩臭名昭著的名利场 ,它的马提尼酒远近闻名 , 100英尺的吧台号称世界最长。 成为总会会员表明其身价不凡 ,在上海总会除了仆佣 ,华人女人均不得入内 ,会员卡要价极高 ,普通的 英侨也没法踏进上海总会的门槛 ,华人更是被拒之千里之外。时人曾描绘上海总会的盛况: “西人怒马 高车 ,如云而至。簪裾冠盖 ,座上常盈。或打弹子以消闲 ,或拉风琴而奏曲;或杯邀红友 ,别寻酒国之香 , 或几倚青奴 ,共索花间之句;以致围椹蹴鞠 ,跳跃高歌 ,任意嬉娱 ,毫不拘检。 惟华人之寓沪者 ,虽意气 飞扬 ,终不能问津而至云。” ③
大多数俱乐部 ,体育场、共济会和西式学校是禁止接纳中国人的。 英国人的等级观通常体现在俱 乐部活动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美国总会在 1926年就允许华人入会 ,德国总会在 1917年 就接纳中国会员。他们不那么强调种族和国籍的限制 ,更具有世界主义的精神。英国人很看不惯那些 向中国人开放的洋人俱乐部 ,认为和中国人混在一起不成体统 ,有损英人尊严。
俱乐部提供食宿、娱乐、图书馆、酒吧、会客厅等各项设施。它既是一个娱乐场所 ,也是一个社交场 所 ,新朋旧友相聚于此 ,令人不知身处他乡。娱乐性的俱乐部发挥了社交和娱乐的双重功能 ,但俱乐部 的规则和惯例也对其成员的社交行为起了约束作用 ,参加俱乐部的活动也就意味着参加公共生活 ,并 遵守其规则来运作。
不少来华英侨是涉世不深的小伙子 ,有的才出校门 ,有的只不过在伦敦受过短期的培训。 传教士 在出国前通常要学习一到两年。 新来英侨必须尽快适应在异国的生活。 他们往往通过加入俱乐部来 达到迅速适应的目的 ,此外还参加各种志愿组织 (类似于俱乐部的社会团体 ) ,如共济会 ,青年协会 ,运 动队等。这些组织形成了正式或非正式的网络 ,是英侨社区的基础。也正是通过这些组织和社交活动 从而形成了人们的社区意识。
来中国的大多是初次出国的单身青年。乘船来华 ,一起结伴 ,一起工作 ,一起玩 ,一起就餐 ,一同参 加俱乐部 ,这对新来的人极为有利 ,这样他就能很快融入英侨的社会团体生活。 公司告诫新来的年轻 人不要挥霍过度以至破产。 1928年 ,一家新的共济会俱乐部在上海开张 ,目的是为新来英侨提供一个 社交场所 ,从而避免去一些低级的场所。 某些公司开办了自己的俱乐部 ,专供其雇员娱乐消遣。 希望 新雇员能在那里交上正派的朋友 ,要求雇员早睡早起 ,早餐前出门骑马 ,练好身体 ,不要把钱浪费在歌舞酒色之上。
①《北华捷报》 , 1928年 8月 18日
②哈丽特· 史琴: 《上海—— 文化冲突的焦点》 ,纽约 , 1990年 ,第 102页。
③ 转引自薛理勇: 《外滩的历史与建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年版 ,第 38页。
清晨溜马可比不上酒色那般迷人。 对于刚出国的年轻人来说 ,上海是个诱人堕落的城市。 1928 年 ,西文报纸曾为此发出叹息: “曾经是好端端的小伙子 ,可眼下却不得不被遣送回国 ,无聊的夜生活 和便利的赊账制度毁了他们。”人们常将年轻人的负债累累归咎于赊账。 A. H. Rasmussen 回忆起第 一次签单时说: “我感到自己就像一个阔佬。” ①
在华英侨大都信英国国教 ,他们在居留地建起教堂 ,积极参加教会的活动 ,在教堂用基督教的仪 式举行洗礼、婚礼和葬礼。 对于那些接受中国教徒的教堂 ,英侨大凡是不屑上门的。 教会组织也从事 一些社会公益事业 , 1859年 ,教会就在上海开办了一家海员旅馆。 [基督教 ]救世军也在上海开了一家 旅社供无家可归的外国人居住。
体育运动从一开始就是英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丰富的体育活动能使英侨感到虽在远东 ,却不无 故乡之感。 运动才能极受重视 ,有的公司要求其伦敦分公司派遣有体育特长的雇员来沪。 橄榄球、曲 棍球、板球、钓鱼、打猎、赛马。运动是一种让人放松的方法 ,也是一种公共活动 ,在赛马的日子里 ,外商 都歇业参赛 ,这时也是社会名流达官贵人大出风头的日子。
英侨酷爱骑马 ,许多人至今仍对中国美丽的乡村和好马津津乐道。一个人承认他到上海的第一个 冬天爱上了一个白俄姑娘 ,买了一匹中国小种赛马。每天凌晨五点 ,他便离开白俄姑娘 ,出去溜马。半 小时后 ,天色泛白 ,寒风刺脸 ,他纵马疾驰在冰冻的稻田上。“他还记得那匹小马的名字 ,却早已忘了白 俄姑娘的姓名。” ②
撒纸赛马为英侨上层所爱好 ,《上海撒纸赛马总会史》颇为自信地宣称: “如果有可能去参加集会 , 聆听那些个冒险家的交谈 ,你会发现他们所谈的内容有不少是关于上海撒纸赛马总会的事情。他们远 离故土 ,来到远东打天下 ,挣大钱 ,创建了这个国际大都市。” ③
英国人每到一处都要打猎 ,上海撒纸赛马总会就是这种习惯的产物。 在印度 ,英国人凌晨 4时就 出外猎豺 ,到 6点才结束 ,吃好早餐 ,驾车进城上班。上海找不到类似的猎物 ,追逐头扎红布的人 ,玩起 来也没劲 ,于是英国人就玩撒纸赛马。据记载 , 1863年 12月举行了第一次比赛。第一名是奥古斯都· 布鲁姆 ( Aug ustus Broom) ,他的小种马名叫“泥泞”。取得第二名的小种马名叫“沼泽快驹” ,因为当时 骑手们曾陷入一片���人的沼泽地。 中国人将这种崇���体育的行为视为“发疯” ,《北华捷报》的老板在 1866年 12月的社论上忍不住对中国人大加嘲讽 ,它写道: “对于一个想考秀才的人来说 ,上午读书 , 下午外出跑马 ,简直是难以想像的事情 ,正因如此 ,中国社会犹如一潭死水。” ④
更多的人则喜欢从事射击运动 ,因为射击的费用较为便宜。射击可以放松身心 ,也有助于社交 ,两 三好友 ,租用一叶小舟同行出游 ,工部局的成员都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20年代末之前 ,举行重大体育 活动和俱乐部的活动都严格遵守种族和等级的区分。 此后情况才有所松动。 夜生活也是英侨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要出人头地就得在交际场上混 ,大把花钱。 在 十里洋场引领风尚的是侨民中的精英 ,而他们的时尚又直接来自纽约、巴黎和伦敦 ,当然也带有上海 特色。 赌博尽管是非法的 ,但能参与赌博则是值得炫耀的 ,因此也有不少人热衷于此道。
对很多英侨来说 ,到中国就意味着其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上了一个档次。 Ma urice Tinkler 1919 年来上海 ,他出身于兰开夏一个五金商人的家庭 ,因家道中落 ,在 1915年便辍学参军 ,成为下等兵 ,在 西线服役三年半。复员后在英国找不到工作 ,便申请加入上海工部局警察。 1919年 8月 ,他来到上海 , 沪上的所见所闻令他发出由衷的感叹 ,他在家信中写道:
①《英国人在中国》 ,第 80页。
②哈丽特· 史琴: 《上海—— 文化冲突的焦点》 ,纽约 , 1990年 ,第 103页。
③诺尔· 戴维: 《上海撒纸赛马总会史 1863- 1930》 ,上海 , 1930年 ,第 3页。
④ 《上海—— 文化冲突的焦点》,纽约, 1990年 ,第 109页。
上海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城市 ,英国的市镇将被它甩到一百年之后—— 这可决不是夸张。它 堪称世界一流的大都市 ,远东最漂亮的城市。 入夜 ,灯火通明 ,管弦乐团在黄浦江畔的公园内演奏 ,绿树葱茏 ,一旁是美丽的喷泉 ,到处洋溢着狂欢节的气氛。……而且似乎人人都有最新式的美 国轿车。 ①
在 Tinkler看来 ,上海并不意味“东方” ,而是代表“现代化”和“西方”。 尽管他在上海英侨中不过 处于底层 ,并牢骚满腹 ,但他在英国根本别想过上这种好日子。他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时常出入夜总 会、舞厅和剧院。 作为一个下级警察 ,他工资不高 ,但也足够他开销。 他感到在上海活得才像个“人 样”。 他有一大串白俄女友 ,经常带着她们招摇过市。 他加入共济会 ,广交朋友。 在闲暇时间 ,常到郊 外打猎远足 ,出国旅游。 他是侦探 ,有专用的汽车。 他常在信中吹嘘自己如何在上海的高级饭店内高 视阔步 ,炫耀他的新衣服 ,漂亮的皮鞋。为了显摆自己的时髦 ,他还不时在信中添上几句从侦探小说里 抄来的美国俚语。
在对子女的教育上 ,英侨也尽量不让他们受到中国的影响。 “上海人”的子女在成为上海人之前 , 先得做一个英国人。随着家庭生活的日趋正常 ,居留者的子女都在沪就职。起初英侨为了使其子女避 免中国仆佣和环境的影响 ,通常送他们回英国读书。 在租界也有全英式的学校 ,这些学校校规和课程 全是照搬英国的方式 ,学生平时只过英国的节日 ,根本无视其所在地的习俗 ,不习汉语 ,对中国的事务 很少涉及 ,以至有人批评这种教程是种族歧视的根源。 要保持英国身份 ,就得从儿童教育和新来中国 的雇员的教化着手。 制定种种规则来约束英侨 ,对于违反者加以惩罚。
有些在上海的英国人学校不招非英国人 ,中国人更是被拒之门外。英国海外公司更喜欢招聘在英 国本土长大的新人 ,他们不喜欢在上海长大的英侨。 认为来自本土的人没有受过中国佣人的不良影 响。有个以前的学生回忆 ,在教室的墙上贴着英国的风景画 ,挂着英国国王和王后的肖像 ,学校的教学 目的就是要向这些儿童灌输英国的生活方式。
英侨的傲慢在婚姻和男女关系上反映得尤其明显 ,与华人交往过密被视为越轨 ,与华人通婚则更 是难以想象的 ,甚至连发生性关系也被视为禁忌。
在早期 ,英国人娶中国小妾是很平常的事 ,并不被视为异类 ,甚至还鼓励这样做 ,以利身心放松。 在 20世纪的中国通商口岸 ,英侨以单身居多。 后来才渐渐有人携妻室来华。 本来像在其他殖民地一 样 ,英国人在男女不均的情况的下 ,也将就在殖民地娶妻生子。在广东也有咸水妹为英国人服务 ,但是 亲友、同事和上司都会对年轻人施加压力 ,不准他们与华人、欧亚后裔和白俄搞关系。 从 1923年到 1941年英国圣三教堂没有登记过任何涉外婚姻 ,人们由此推测 ,英国男人与中国女子的婚礼都是在 领事馆内悄悄地举行的。欧洲妇女的来华 ,尤其是在 1917年后白俄大量涌入中国境内 ,这使英国人感 到更没有必要与中国女人来往了。 他们公认“我们之所以喜欢上海 ,因为那里有白种女人。”
为了保持国家和种族的身份 ,来华英侨对男性中等阶级在性关系上要求甚严 ,他们认为这些人代 表了英国中坚人物的形象。 1908年 ,英国驻华公使发出一份秘密函件 ,严厉抨击与华人联姻 ,威胁在 将那些胆敢违禁者永远逐出英国人的圈子。 ② 1937年 ,汇丰银行总裁写道: “与外国人、中国本地人、混 血种结合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如果有人这样做了 ,将立即被公司正式解雇。”这种父执式的独断目的有 三: 使下属服从并依附公司;在既定的侨民社会中对他加以庇护;不让这些社会规范受到侵犯。他们认 为自制、明断是英侨社区精英应有的品质。 欧亚混血种尤其不能容忍 ,在他们看来这些人混淆了种族 界线 ,自然低人一等。
英侨上层最讲究婚姻的禁忌 ,对其下层则相对宽松 ,一些下层英侨可以和华人、日本人和俄国女 人结婚。1934年上海公安局为 22个俄罗斯人和 6个中国女人颁发结婚证书 ,男方均为英国人。 ③但是 跨国婚姻仍被大多数英侨视为异类 , 1927年英国巡捕房总监在工部局声称“涉外婚姻不符合警察部 队的利益”。 工部局同人无不表示首肯。 ④后来虽然解除了禁令 ,但是在巡警来沪的合同中还是写明在服役初期不准结婚 ,并希望他们在回国度长假时 ,在英国寻找配偶。 英侨大多将“不和亚裔女人来往” 作为事关“自尊”的大事。
①Tinkler 文件 ,信函, 1919年 8月 22日。 转引自《英国人在中国》第 85页
②P· D柯塔斯: 《驻华领事: 英国驻华领事馆官员 , 1843— 1943》,香港, 1988年 ,第 441— 443页。转引自《英国人在中国》 ,第 99 页。
③④ 毕可思: 《上海人: 上海英国居留者社团的形成和认同》 ,见《过去与现在》 1998年 11月 ,第 188页。
对英国女性禁忌更为严格。如欲下嫁华人 ,那简直是大逆不道。 Tinkler在给他妹子的信中写道: “如果你在上海与亚裔男子有染 ,那你就别想在这里混下去。” ① 在 30年代中期 ,英国外交部远东司对 打算嫁给华人的英国女士都力图加以劝阻。官方手册指出 ,失去英国国籍就意味着她在中国将不受英 国法律的保护。 ②
英国男性侨民在通信中经常表示担心华人与“白种妇女”有染 ,海军军官 Charles Drag e写道: 他 对一个美国妇女与她的中国房东的亲密接触感到很不自在 ,听到一个有色人种称呼一个白种妇女的 教名总感到极不顺耳。 Ma rijo rie Clements 回忆一天夜晚她和一个“中国佬”呆在同一个二等车厢 ,同 车的美国大兵大惊失色。传教士和其他一些人也认为西方电影中妇女形象有伤风化 ,大加抨击。出于 同样的原因 ,一些人对西方电影中欧洲妇女的形象痛心疾首 ,认为那些色情的镜头有损欧洲白人的形 象。 让下贱的东方人来欣赏白种女人的肉体成何体统。
当时有不少外国报刊指出上海的外国妓院有损白种人的优越和纯正 , 30年代之前 ,外国妓院、按 摩院、游泳俱乐部、音乐餐馆均严禁中国人入内。工部局警察力图阻止白人卖淫 ,禁止白人到华人开设 的歌舞厅卖唱。 20年代白俄纷纷抵沪 ,不少人卖笑妓院 ,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在英国人的信件、日记��回忆录中 ,通常认为中国女人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英国人与白俄女人同 居是司空见惯的……日本女人也招人喜欢 ,但很少有人和中国女人同居。” ③有之 ,也不过是出于好奇 随便玩玩而已 ,中产阶级可以借此调节身心健康 ,下层人士也可由此得以发泄性欲。
1927年之前 ,上海工部局警察严禁与华人通婚。此后有所松动 ,如果华人的家庭背景档次不低就 可以批准通婚 ,对下等英侨网开一面 ,高级职员不在此列。 1927年 ,工部局警官 Parker的中国配偶经 过委员审核 ,认为她“双亲是有身份的人”。 所以同意结婚 ,但是“该警官从此升迁无望”。 ④在婚姻问题 上的变通反而加强了英侨在通商口岸的等级制。
1930年 ,海军上尉 Hilken 写信给他妹妹 ,劝她不要嫁给华人“如果你和中国丈夫来这里 ,就会发 现自己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除了谈生意和官方的场合 ,这里的英国人根本不与中国交往”。 ⑤ Hilken 的确点出了问题的要害 ,与华人通婚是英侨社会的大忌 ,华人不能进入工部局的公园和游泳池 ,但中 国人嫁给英国人后就有了英国国籍 ,也就没理由阻止她出现在英侨的社交场合 ,而这也正是傲慢的英 侨所难以接受的。 无怪乎他们要竭力反对涉华婚姻。
“上海人”的傲慢也反映在他们的语言上。 英国在印度的统治确立了帝国文化的标准 ,其习惯、行 话、乃至历史结构对其他殖民地有很大有影响 ,成为它们仿效的模式 ,甚至英国在印度的语言 (午餐 tiffin, 10万 lakh, 帐房 shro ff, 仓库 godow n, 苦力 coolie, 码头 bund, 仆欧 boy , 小孩 chit )也在中 国流行。 用锡克人当门卫的做法也是来自印度。 Swire的一个雇员回忆道: “我们对待中国人的方式 , 完全继承了在印度的做法。”英国人早期在印度形成的习惯影响了他们在别的地方的行为方式 ,虽然 中国与印度不同 ,印度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 ,英国人是统治者 ,他们在中国只是租界内居留者 ,而且在 中国是列强并存 ,但是英侨自以为还是像在印度那样高人一等 ,在中国高视阔步 ,目空一切 ,在思想上 和行为方式上与过去如出一辙。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 ,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上海人”操一口英语 ,但他们的英语既带有 大英帝国的行话 ,又夹杂盎格鲁—— 印度的俗语 ,再加上上海的洋泾浜。这样 ,他就与中国人拉开了距 离 ,也有别于其它英国人和西方人。洋泾浜英语既是一种与中国交往的语言 ,更是一种指使人、奚落人 的语言 ,当时的旅游手册指出 ,对华人讲话 ,先要用英语 ,以示尊严。 “上海人”对华人一般讲洋泾浜英 语 ,对 20、 30年代的中国政治和商业精英则讲正规的英语。学中文被认为有失身份 ,是下等“白人” ,穷白人才去学汉语。 除因环境所迫 ,汉语的口语也不得不学几句 ,主要是工部局的雇员和警察要学中国 话 ,也仅限于口语 ,书面语几乎无人问津 ,只有传教士和领事馆工作人员才会自愿去学汉语。洋泾浜英 语、肢体语言加上几句常用的训斥语就足以在租界周旋了。
①Tinkler 文件 , 1927年 12月 24日
②《上海人: 上海英国居留者社团的形成和认同》 ,见《过去与现在》 1998年 11月,第 188页。
③ ④ ⑤ 《英国人在中国》 ,第 98— 99, 100页。
为了保持其英国特色 ,上海英侨在饮食穿着上也十分注意。 他们吃的是英国口味的食品 ,食品调 料大多从英国进口。他们基本上不吃中国食品 ,认为太倒胃口。只是偶然出于好奇才尝上几口。厨师 自然必须会做西餐。吃中餐 ,穿中式衣服都被认为有损英侨体面。他们认为中国人的长衫太没男子气 , 把中式服装当作化妆舞会时逗乐的道具。 有些传教士为了打入华人圈子传教 ,曾经穿上中式服装 ,结 果往往会遭到其同胞蔑视。 为了与华人保持距离 ,上海英侨出门必坐黄包车 ,从不上公交电车。
英国人讲究衣冠整洁。 在闷热的 7月中旬 ,《字林西报》还发表文章称“穿着整齐 ,男士才显得精 神 ,”文章进而指出男士“从喉结到膝盖都不应裸露在外。”这等于说英国人即使在打网球时也不能穿 短裤。 “衣着不整 ,下人一等。”《字林西报》刊登的一封署名为“礼节”的读者来信对一些青年人在电影 院和舞厅等公共场所表现的“不良行为和缺乏教养”深表忧虑。 “礼节先生”在大华饭店吃惊地看到许 多年轻人跳舞时还穿着在办公室工作时的服装。更糟的是有一对“得意洋洋的舞伴”在舞池里的表现。 男的居然穿着万国商团的短裤、卡其布袜、网球衫和遮阳上装。“礼节”实在看不惯白天人们穿着邋遢。 至于周六晚上更应该“打扮一新”。 ①
英国人的宣传品将英侨的素质描述得十全十美 ,正直、勇敢、公正 ,中国内地使团的刊物 China 's Million 评论员写道: “大多数来华的英商都经过挑选 ,在公立学校受过良好的教育 ,是为人正派的绅 士。”但事实并非如此 ,大多数英侨的素质并不象他们吹嘘的那么高 ,也未必人人都如绅士。
英国人并不象他们所说的那般富有绅士气 ,对待华人尤其粗暴无礼。 如对黄包车夫动辄拔腿猛 踢 ,上海市井俚语称之为“吃外国火腿”。 1936年对工部局警官 Peters 一案的审理也很能说明问题。 Peters杀害一个生病的中国乞丐 ,当时英国的公众舆论都偏袒被告 ,尽管证据确凿 ,罪犯却被陪审团 宣布免于处分 ,当庭开释。英国驻沪总领事曾言 ,“陪审团永远不会将一个被控谋杀华人的英国白人判 罪”。 ② 在英国人眼里华人只屈从于暴力 ,只有在暴力的威胁下才会服贴。
通商口岸的英侨社会生活结构加强了其固有的价值观: 帝国派头 ,尚武作风、体育精神。 1928年 , 上海商团有三分之一成员为在沪英侨 ,上海商团每周进行一次夜间操练 ,一年举行一次营会 ,平时还 要进行阅兵式和游行。 从 1900年到 1938年底 ,上海商团扩充了 16倍。 商团也是一种用以炫耀的装 饰品。在阅兵游行时 ,商团列队穿过租界 ,表示英侨的自信 ,同时向中国人大展军威。商团团员的葬礼 十分隆重。 以此表示对其成员的重视。 炫耀武力也是英侨社区与世隔绝高高在上的一种手段。 他们 鼓励民间准军事武装 ,强调诉诸武力来解决与中国的矛盾。他们认为武力比外交更有效。 1925年 5月 30日以后 ,许多上海英侨积极参与打斗 ,虽然他们并不是商团成员。
自我保护的意识使英侨社区对违反其潜规则的人决不宽恕 ,轻则轰出社区 ,重则押送回国。 对于 不赞成对中国人实行高压政策的人则动辄扣上“亲华”的帽子。
为了维护英国人的尊严 ,租界当局蓄意要将最穷的英国人逐出上海 ,免得他们在中国人面前丢人 现眼 ,使白种人的优越感大打折扣。 穷英侨为了维持生计 ,不得不租中国人的廉价房 ,娶华人、欧亚裔 或白俄为妻 ,酗酒打架 ,吃中国食品 ,和中国人一起打工 ,甚至为中国老板干活。 租界当局认为这些下 等白人有损大英帝国的声望 ,给英国驻华领事馆和公使团添乱 ,下层英侨以工部局警察居多 ,工部局 在与这些人签约时就要求他们期满归国 ,回国的旅费由工部局支出 ,工部局将穷愁潦倒的英国人送回 国内 ,将英籍罪犯遣送到香港 ,被解雇的警察如不肯回国就停发救济金。 ③
“上海人”尽管“傲” ,但毕竟很“孤”。 在中国的英侨始终有一种不安全感。 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 他们在人数上处于绝对的劣势。 孤傲的表象也恰恰反映了其内心深处的恐惧感。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华人保持距离有助于维持“上海人”的身份 ,“上海人”之所以岌 岌于维持其双重身份 ,一方面也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英帝国的保护。 如果他们与华人混为一 体 ,英国领事馆和皇家海军不会把他们视为己类 ,而上海英侨与上海居民的人数之比极为悬殊 ,若无 大英帝国在后面撑腰 ,英侨在上海的日子决不会好过。
英侨拥有居留地���租界以及自治权和各种资源 ,但是更甚于此的是他们在精神上是自为一体的 , 可见“上海人”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堪称是一个坚强的实体。 居留者有自己的历史 ,有现实的身份 ,为了 保护其利益 ,他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置了种种禁忌 ,力图与华人保持距离 ,建立在种种禁忌之上的 英侨社区生活由此才显示出其高高在上的威势。
作为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 ,“上海人”与英国政府也有种种矛盾 ,但他们在中国的威势归根到底是 以大英帝国的世界霸权为根基的 ,正如本文开头所引用的诗画 ,“上海人”以十字军骑士自命 ,在上海 这片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 ,以主人自居。 但他们毕竟是中国人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异类 ,正如当年以 失败而告终的十字军东征 ,随着大英帝国的日薄西山 ,“上海人”渐渐失去“傲”的资本 ,陷入“孤”的窘 境 ,“上海人”的繁华梦也终将化为一枕黄粱。 傲者必孤 ,孤者必败 ,这就是“上海人”难逃的历史宿命。 (责任编辑: 张秀莉 )
①《北华捷报》 , 1927年 9月 3日
②《英国人在中国》 ,第 81页。
③ 《上海人: 上海英国居留者社团的形成和认同》 ,见《过去与现在》 1998年 11月,第 193页。
2 notes · View notes
itsfreerealestate · 4 years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五年级剧情概要
五年级开学之前,四巨头相约着和Frost家一起去观看魁地奇世界锦标赛的决赛,决赛的参赛双方分别是威尔士和苏格兰队
观赛期间四人见到了贵宾坐席上的Mavis及其父亲,神秘而又大名鼎鼎的Vlad Dracula伯爵三世。Jack本想和她打招呼,但想起自己的身世便犹豫了,而对方父女二人也在决赛结束后便消失了
决赛结束后,在众人返回营地准备回帐篷休息时Merida见到了同来观赛的葛莱芬多魁地奇球队的队长Jim Hawkins。Merida被告知今年Jim决心不再做球队的队长,但就Merida目前的成绩而言有很大的希望能成为下一任队长。他同时在Merida面前表达了自己对Rapunzel的好感,希望Merida在开学后能帮他引荐
四人回到帐篷后,Merida告诉Rapunzel自己遇到Jim Hawkins以及他对她有好感的事,同时那许久未出现的声音又突然开始回响在她的脑海中,告诉她不能躲在帐篷里,要到树林中躲起来
Merida脑海中的声音刚消失,帐篷外的骚乱声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在得知是食死徒们制造的骚乱后四人开始找地点躲避食死徒和魔法部巫师们之间的攻击,Merida险些被人攻击到,而在慌乱之中Rapunzel闻到了一种特殊的香味
天空中骤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被黑纱包围着的骷髅,据说这是黑魔王的追随者们,也就是食死徒们的黑魔标记,食死徒们看到标记后便四散奔走,骚乱开始逐渐平息
五年级正式开学,由于预言家日报上登出的食死徒骚乱以及黑魔标记的消息,以及一些巫师们对魔法部,尤其是魔法部走狗的DunBroch家族的一些恶意评论,Merida再次被某些不信任魔法部的学生嘲笑讥讽
布斯巴顿及德姆斯特朗学校于开学后没多久便来到霍格沃茨,当天晚上在霍格沃茨的大礼堂中North宣布了已经有一个世纪多没举办的三强争霸赛将重新于霍格沃茨举办,而由于前不久在魁地奇世界锦标赛上发生的食死徒骚乱事件,此次赛事将由魔法部国际魔法合作司的司长,也就是Merida的母亲Elinor DunBroch来监管
看见Elinor的Merida一脸生无可恋地试图把自己的脸藏匿在长袍之下,却被Elinor偷偷使用咒语将其的动作给抑制住了
德姆斯特朗的学生中,刚夺得世界杯冠军的苏格兰魁地奇球队中的黄金击球手Ryan Macintosh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而布斯巴顿的姑娘们则是吸引了大多数男生的目光
Ryan Macintosh在学生们进餐时走到葛莱芬多的长桌旁主动向Merida打招呼说道’很高兴能在霍格沃茨再见到你,火吻小姐’,并对她献了一个吻手礼,Merida虽表面镇定自若,实际上却觉得无比尴尬
在Jack的调侃下Merida终于告诉其他三人其实DunBroch家族的子嗣普遍拥有在人群中十分显眼的火红的蓬松卷发,包括她的三胞胎弟弟,在苏格兰这被认为是件好事,就像是被太阳神鲁格亲吻过一般,代表着血统的纯正与高贵,因此作为DunBroch家族的长女,Merida一直被视为是火吻而生,这也解释了’火吻小姐’的称呼,
Merida威胁如果Jack今后敢这么叫她,或者是把这个称呼传出去,那她一定会用倒挂金钟让他后悔的
同时Merida大方承认了其实Macintosh是她的未婚夫,这是有苏格兰血统的大家族之间定的婚姻,为的是保证DunBroch家族神圣二十八族之一的后代巫师的纯正血统,虽然在她看来实在是愚蠢
在布斯巴顿的学生中,Hiccup见到了同样来自博克岛的朋友Heather,两人一见如故地开始叙旧,同时也互相诉说了许多两个学校之间的趣事
Jack暗自在心中想要找Mavis告知她自己的身世以及想要为自己的亲生父母Overland夫妇杀死她的母亲而道歉,却始终没能说出口
在火焰杯的报名时期,Thorston双胞胎试图参加三强争霸赛而使用两人发明的药水作弊,却最终没能成功并同时变成老头老太太的模样而又扭打了起来,顺便被在一旁围观的Merida狠狠嘲笑了一番
Rapunzel在拉文克劳塔楼上作画时被路过想找Elsa的Anna撞见,她称赞Rapunzel画的同时指出了画作中的某些图形特别像天空中的日轮,她远方亲戚家族的家徽就和这图形几乎一模一样,Rapunzel由此得知了Corona家族的存在
斯莱特林球队的队长Gogo因为要准备N.E.W.T. 考试以及申请从事傲罗职业而退出了球队,退出前任命Jack成为新一任队长,Jack在成为队长后从原来的追球手变成了找球手
万圣节之夜,三强争霸赛在即,火焰杯选出的三个学院的勇士分别为:德姆斯特朗的Adam Benson,布斯巴顿的Astrid Hofferson以及霍格沃茨葛莱芬多学院的Jim Hawkins
在火焰杯选拔勇士期间,Merida又听见了她脑海中的那个声音,那声音不断重复着一句话:’赫奇帕奇的荣誉之星将带领历史重现’
在选拔完三位学院的勇士之后,火焰杯突然散发出另一阵光芒,其中飘然而下的是另一张较为破旧的羊皮纸,上面写着赫奇帕奇的学生,Tadashi Hamada的名字。已经是七年级的Tadashi Hamada最初并没有去火焰杯处投放自己的名字,尽管他有兴趣参赛,他的导师以及书呆子俱乐部的朋友们也推荐他去参赛,但他因为繁忙的日程表而错过了去火焰杯中报名的最后日期,火焰杯选出他的名字时他也十分惊诧,而回荡在Merida耳旁的声音也在Tadashi的名字被North念出的那一刹那戛然而止
鉴于Tadashi的��龄符合参赛资格,并且他是被火焰杯选中的人,在经过多方讨论后他最终被允许作为霍格沃茨的另一位勇士参加三强争霸赛,这一年的参赛人数一共四人
在被选为三强争霸赛的勇士后,Jim Hawkins宣布不再担任魁地奇球队队长的位置,而Merida则在经过队员选拔赛后成功成为葛莱芬多队的新任队长,同时Hiccup也通过考核而加入了魁地奇成为葛莱芬多队的追球手
试图找到Mavis的Jack开始发现她似乎在躲避着自己,或者是在躲避所有人,包括她的男友,赫奇帕奇的Johnnystein
为了躲避Elinor的严厉管教和Macintosh的尴尬对话,Merida经常跑到Ralph的猎场小屋中和Hiccup一起看望日益长大的Toothless,Hiccup对其实施了速速缩小便于隐藏它的体型,同时Hiccup发现Toothless已经可以喷发出会爆炸的幽蓝色离子球
两人跟随着Ralph一起进入禁林并得知了三强争霸赛的第一个项目——从龙的巢中夺得金蛋
在得知其他学校的参赛者们其实都已经知晓第一个项目是什么了以后,Merida告知了还被蒙在鼓里的Jim以及Tadashi相关的信息,并暗示Jim可以询问Hiccup关于龙类的信息及它们的弱点,前提是Jim必须要在空闲时间告诉Hiccup他所知道的一切关于追球手的技巧
在回斯莱特林休息室的路上Jack和Flynn擦身而过,他一反常态地没和Wilbur在一起,Jack瞥见他皱着眉头紧握着自己的手腕,Jack试图和平常一样调侃他几句却只是被匆忙经过的Flynn无视了
在得知Merida和Hiccup在帮助Jim Hawkins准备三强争霸赛时,Jack虽然说着他们这样属于作弊行为,但实际上他知道他对Jim的不满并不单是出于这个原因
三强争霸赛的第一个项目,Astrid选中了瑞典致命纳德,Adam选中了匈牙利角尾龙,Jim选中了中国龙狮,而Tadashi则选中了坦桑尼亚唤雷龙
在Jim比赛时,原本召唤来了自己扫帚的他将比赛进行得十分顺利,他的扫帚却突然被薄冰层包围,随即而来的是满天飞扬的雪花,而他的扫帚也逐渐被越来越厚的冰层包围住而使他没法再用扫帚行动,最终他的扫帚被中国龙狮给毁成两半,但包围着扫帚的冰层却并没有在龙狮的火焰攻击下完全融化
最终Jim按照Hiccup曾告诉过他的火龙的弱点而使用昏睡咒,待其沉睡过去后躲开睡梦中的火龙喷出的火焰而成功夺得金蛋
Thorston双胞胎在开赛前威逼利诱观赛的观众们给参赛者们下不同的赌注,他们因此可以说得上是大赚了一笔
第一场赛事结束后由于发生在Jim扫帚上的事而使三个学校学生之间一度陷入紧张的关系,各学校的人都指桑骂槐地指责对方作弊,甚至有人传言说这场三强争霸赛是雪怪莅临的赛事,代表霍格沃茨不久的将来会有十分不幸的事发生
与此同时,Violet因紧急情况而被叫去校医务室,与Violet在一起的Rapunzel等人则与其一同赶往校医务室。他们赶到的时候看见了全身僵硬躺在病床上的Wilbur,Bunny教授说Wilbur被发现倒在拉文克劳的塔楼之下,他的全身就像Jim那把被毁坏的扫帚一般被厚重的冰层包围住,庞弗雷夫人正在想办法,但没人能确定最终能否将他成功恢复
Bunny告诉他们几个不要将这件事宣传出去,以免造成其他学生的恐慌
Rapunzel则偷偷告诉Jack,她前几天来庞弗雷夫人这里帮忙的时候看见了Flynn,他的手腕当时被类似的冰层冻得发青,Flynn说这是他不小心念错咒语自己弄成这样的,但Rapunzel一直对此抱着怀疑的态度
圣诞舞会即将来临,在公共休息室里讨论着新一年赛事的Merida看见Anna正在练习用麻瓜的方式织毛衣,Anna告诉Merida这是给她姐姐的圣诞礼物,这使Merida开始思考起她要送什么圣诞礼物给其他三个人
Hiccup和Rapunzel一起去图书馆学习时两人曾陆续被几个姑娘拦截,她们基本上都想要让Hiccup邀请她们作为圣诞舞会的舞伴。在Hiccup委婉拒绝了她们以后Rapunzel笑道他们几个一直在他身边都没察觉到,不过Hiccup今年不止长高了很多,整个人看起来也自信了许多,她甚至提出想要帮他换个更好看的发型
最终Hiccup邀请了Heather作为自己的舞伴,而Rapunzel则是边听着Jack和Merida对圣诞舞会的批判言论,一边再次拒绝了别人的邀请
Jack威逼利诱Merida说着既然他们两个都那么讨厌舞会这种假惺惺的东西,要不就和Thorston双胞胎联手去当场捣乱好了,却遭到了Merida的白眼和言辞拒绝,她说她不想被Elinor查出来最后还要被家法伺候
由于North教授暂时不在霍格沃茨,Elinor任职了一节黑魔法防御课的代课老师,她展示了自己的守护神阿特拉斯棕熊,并且她让学生们练习呼神护卫咒
Elinor提到要使呼神护卫咒具象化对于他们这个年龄的巫师来说的确是有难度的,所以如果没有成功也不用气馁,并且守护神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有些巫师的守护神会被巫师间不同的家族或是重要的所爱之人所影响
Rapunzel曾听Gothel提到过DunBroch家族的守护神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魔法生物,可当她询问Merida时,她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她只听母亲提过她父亲,也就是Fergus DunBroch的守护神很强大,尽管她从来没亲眼见过他使用呼神护卫咒
Jack想到了儿时和Emma以及Rapunzel一起打雪仗的场景而成功施咒并召唤出了机警灵敏的北极狐作为守护神,Rapunzel成功召唤出了一只牝鹿,Merida试了很多次却依然只是唤出了一个半具象化的光芒
Hiccup因想起他们四人和Toothless在一起的时光而成功召唤出了十分稀有的守护神——火龙,尽管他的守护神只持续了短暂几秒,但也让教室内的所有人感叹了许久
Rapunzel最终答应了Jim Hawkins的邀请而成为他的舞伴
0 notes
flgzx · 7 years
Link
【真相网2017.10.31】【撰文:俞晓薇】“问题疫苗”和“魏则西事件”相继揭开了大陆医疗和监管系统的层层黑幕,引爆中国民众的议论和愤怒。宝贵的生命成为利益集团的刀下鱼肉,重重悲剧折射出大陆道德的全面沦丧。每一个中国百姓都在为道德的失守而不停的埋单,有些甚至付出了健康和生命的代价。人们在惊愕和悲愤中意识到:不定何时,自己就会成为下一个魏则西。民众纷纷质疑中共的执政合法性,慨叹自己不幸生在中国。
放眼当今中国大陆,社会乱象丛生。环境污染,水源污染,毒奶粉,毒疫苗,毒食品遍地。假货、假话泛滥,诚信尽失。雾霾,阴暗沉重,笼罩大地。互联网的防火墙,阻隔了真实的资讯。说真话违法,讲真相犯法。于是,见风使舵、投机取巧、随波逐流和明哲保身成为社会流行的趋势,人们在“集体无道德”的大潮中变得日益自私和冷漠。当社会道德沦丧,当“假、恶、斗”横行,当民主法制被扼杀,任何人的权利和幸福都无从保障。
探究目前中国社会的经济、法制和道德危机,有一点十分清晰:始于1999年7月的中共江泽民集团对法轮功信仰群体的迫害,是造成所有困境的根源。长达十七年的迫害,直接波及法轮功学员及他们的亲属达数亿人,导致中国财政空虚,法律系统和道德全面崩溃,国家和民族被拖入深渊。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秘书鲍彤表示,江泽民对法轮功的迫害,受害者不仅仅是法轮功,实际上是全体中国人。
中国著名维权律师高智晟于2004、2005年三次公开上书胡温政权,以“颤抖的心”、 “颤抖的笔”呼吁立即停止对法轮功学员的迫害。高智晟写道:“这是在持续地与全体中国人民、与人性文明及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为敌啊!”他还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的久远价值,以及全世界在这场浩劫面前保持了不光彩的沉默者的各国政府的道德形象,都已现实地成了这场浩劫的受害者。”
中共江泽民集团利用一切社会和国家资源对信仰“真、善、忍”的法轮功学员的残酷迫害,不但导致中国社会道德全面下滑、中共的法律系统更被全面摧毁。(大纪元合成图)
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受害者
江氏集团为了消灭法轮功,耗费了国家的巨额财力、物力和人力。据“追查迫害法轮功国际组织”调查,在迫害法轮功最倡狂的几年当中,平均每年耗去中国近四分之一的财力。仅2001年2月27日,江氏集团就一次性拨款40亿元人民币,用于在建筑物上安装大型监视仪器监控法轮功学员。2001年12月,又一次性投入42亿元建立转化法轮功学员的洗脑中心或基地。单单辽宁省马三家劳动教养院就花费了5亿元兴建新的监狱楼。另外,在天安门一地布署搜捕法轮功学员,每天开销就达170万到250万元,每年约6亿2千万到9亿1千万。江氏集团还至少雇佣了数百万人专门为迫害效力,这些人的工资、奖金、加班费及补贴等开销每年可达上千亿元。此外,以金钱刺激和鼓励民众举报告密,向海外派出特工用以监控、干扰、诋毁海外法轮功学员,买通某些海外中文媒体攻击法轮功,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无偿援助,以换得他们在联合国人权会议等场合投票反对针对中国人权记录的批评。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少数人暴富的同时,底层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十分贫苦。在镇压法轮功上所耗费的巨额国民收入,原本可以用来改善人民的生活,却被用来迫害广大的信仰“真善忍”的好人,为血腥的镇压铺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蒙受了巨大压力和损失。
再看对法律的破坏。大纪元特稿“依法治国 绕不过法轮功受迫害问题”对此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法律规定公民有信仰的自由,法轮功学员按“真、善、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是在行使公民的合法权利。但是,江泽民出于妒忌和对权力的不安全感,利用中共的专制机器发动镇压。这场迫害从一开始就是非法的,是在侵犯法轮功学员的合法权益。
在迫害中,中共对法轮功学员实行“名誉上搞臭、经济上截断、肉体上消灭”、“打死了白死”、“不查身源、直接火化”的灭绝政策,甚至发生了大规模活摘法轮功学员器官并贩尸牟利这样骇人听闻的罪恶,犯下了严重的“酷刑罪”、“群体灭绝罪”和“反人类罪”。
这场迫害把法律变成了一纸空文,把法官和检察官变成了法律的破坏者,法律被糟蹋的现象无处不在。很多法官面对法轮功学员和律师的合法抗辩竟公开在法庭上宣称“不要跟我讲法律”。甚至法律的守护者——律师,也成了被迫害的对象。高智晟律师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因为替法轮功仗义直言,高智晟遭到中共的软禁、牢狱、侮辱还有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2007年9月的一天夜晚,高智晟被绑架、毒打和电击。一个打手叫嚣:“高智晟,你这几位大爷给你准备了‘十二道菜’,昨晚才给你��候了三道,大爷我就不爱啰嗦,后面还要让你吃屎喝尿,还要拿签子捅你的“灯”(后来才明白是指生殖器)。你不是说共产党用酷刑吗,这回让你全见识一遍。对法轮功酷刑折磨,不错,一点都不假,我们对付你的这十二���就从法轮功那儿练过来的,实话给你说,爷我也不怕你再写,你能活着出去的可能性没有啦!把你弄死,让你的尸体都找不着。”
如此残忍和疯狂的迫害,施加在被誉为“中国的良心”的维权律师身上,证实了法轮功学员所受迫害的真实惨烈,令人悲愤不已。
因为对法轮功学员的迫害可以不讲任何法律,于是,很多不法官员也给一些被强迫拆迁者、上访者等人扣上法轮功的帽子,以便肆意迫害。对活摘法轮功学员器官的产业链一旦形成,也蔓延到了其他民众。武汉地下“贩肾”产业链、江西南昌“圈养活人”卖肾案、山西六岁孩童小斌斌被掳挖眼抢角膜等,都是迫害法轮功后的罪恶延伸。
这场迫害极度放纵了公权,权势者利用迫害造成的法制缺口,肆意捞取金钱、利益,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法制失序的局面如决堤的洪水,不可收拾,危及所有的人。
江泽民发动迫害法轮功之后,为了收买官员为其卖命,大搞腐败治国,造成了中国道德急剧下滑,社会风气败坏,官场腐败和淫乱蔓延。许多员警在非法抓捕法轮功学员时公开说:吃喝嫖赌我们不管,就是不让学“真善忍”。
江氏集团试图绑架所有的中国人,逼迫每个人出卖良知,成为受他们操纵的迫害帮凶。迫害者一方面开动宣传机器,向民众灌输谎言,实行全民洗脑,煽动仇恨;另一方面,通过各种系统的连坐制度将每个人的经济利益(包括公职、考核、孩子入托、入学、就业等等)都和迫害法轮功直接挂钩,对全体国民进行威逼和利诱。例如2002年5月,江氏集团曾下发内部指示,要求用金钱来刺激保安人员抓捕法轮功学员。在广东省,保安抓一个“还在炼法轮功的”就可奖励3,000元。政府还鼓励民众举报炼法轮功的邻居、同事,或是在街道讲真相的法轮功学员。不仅如此,积极打压法轮功学员的各级官员得以加官进爵,劳教所的狱警、派出所的员警受到表彰奖励,就连劳教所中被利用折磨法轮功学员的犯人流氓也都被减刑。与此同时,同情和支持法轮功的民众,轻者面临失业、失学,重者被抓捕、关押。
在江氏集团的这种专制高压和利益诱惑下,人性中善的一面被无情践踏,恶的一面则受到无所顾忌的纵容。2016年3月25日,武汉一名大学生因为在同学QQ群组里宣传民主理念,被同学质疑他反共、向校方举报。在未经医生的检定下,学校以人格缺陷和思想偏激为由,强行将其送到精神病院。被“精神病”是中共迫害法轮功学员和维权及异见人士的一种野蛮手段,现在竟如法炮制到年轻学子的身上,令人震惊。从举报法轮功,发展到揭发身边的同学,丧失了是非标准,俨如文革时的良知冰封。有人说,这场迫害的实质就是要把好人变成恶人,把恶人变成更恶的人。
事实是:当人人为敌,为了私欲伤害他人而不感羞耻,谎话和仇恨压倒了诚实和宽容的时候,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下一轮迫害对象,谁都无法获得所祈望的安全和幸福。中共对法轮功的迫害,是针对“真善忍”的打压,摧毁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这是对全体中国人民最严重的危害,是对人性根基的彻底颠覆。由于这种影响和破坏显现在精神领域,因此尚未能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一个丧失正信的民族,将失去未来。有哪一个中国人能够幸免?
国际上越来越关注中共系统性的“活摘法轮功学员器官”的事实。(AFP)
挑战人类的道德底线
在中共对法轮功的这场迫害中,被毁掉的不仅是中国人的道德,整个人类的良心都受到了致命的一击。
迫害法轮功刚一开始,中共江氏集团便将迫害黑手伸到了国外。那一时期,海外各个国家的媒体都转载了中共对法轮功歪曲不实的报导,不明真相的媒体都在替中共散播毒素,毒害了本国人民,使人们对法轮功产生误解或仇恨,对“真善忍”心存恶念。许多原本善良的人们被中共谎言欺骗,无法做出良善的选择,在无知中对佛法犯罪。
江氏集团以经济利诱,甚至出卖领土,收买、胁迫各国政府、媒体及西方国家的大企业,将迫害信仰与要胁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使这些国家或企业背叛良知和所恪守的西方价值观(尊重天赋人权及信仰自由),对中国正在发生的群体灭绝罪行保持沉默,甚至还有个别国家还协从犯罪。在江氏集团的胁迫下,个别外国公司甚至也逼迫员工签署放弃修炼法轮功的所谓“保证书”,否则即遭解雇。
以美国为例,众所周知,美国的立国之本是人权、民主,信仰、言论和集会自由等。多年来,美国以输出普世价值、宣导人权民主而领导世界。倘若在中共迫害法轮功的罪恶面前保持沉默,等同于与邪恶为伍,背弃了本国一贯坚持的原则,又将如何“领导”世界?特别是面对活摘器官“这个星球上前所未有的邪恶”,各国政府和世人的态度便反映出其在善恶之间的选择。
江氏集团拼命拉拢西方媒体,通过邀请总编辑、编辑和记者到中国参观,提供投资等手段进行收买,使得部分一向敢于直言的媒体,对迫害法轮功的恶行进行了非常有限的报导。而对于海外华人媒体,江氏集团则采用收购、投资或派驻相关人员到媒体工作的方式,使这些媒体逐渐变成他们在海外的代言人。对一些敢于发表迫害真相的媒体如BBC,江氏集团则采用封网,或扬言停止他们在中国发行刊物等威胁手段使其禁声。
江氏集团还通过中共驻外使领馆,以到中国投资的优惠条件,赞助社区、校园活动的方式,拉拢收买海外某些华人社团侨领、学生组织领袖,致使有些人出卖良知,对法轮功学员参加社区、校园活动横加阻拦,甚至个别地区还发生了对学员大打出手的事件。
巴黎埃菲尔铁塔下,游客认真阅读法轮功真相展板。(明慧网)
维护良知 人人有责
英国法轮功学员高郁冬常年坚持在中共使馆前静坐抗议,她说:“虽然表面上我们是坐在中使馆的对面,但我们不是为了中共而来,而是为你而来,为你和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了解真相而来。我们呼唤的不是中共的良心发现,而是人间的正义良知。”
2015年12月,在国际人权日之际,英国年轻人克利斯蒂安‧古德查尔德(Christian Goodchild)参加了法轮功学员的集会,签名举报江泽民。他说:“我支持法轮功。我们属于一个家庭。这是多么重要,我们必须彼此关心。敞开心胸,我们的意识可以带来变化。当我们团结一致,便可以克服所有障碍。”
2016年3月6日,在西澳文森特市的多元文化节上,瓦尔霍德先生(Val Hold)签名谴责中共活摘法轮功学员器官。他说:“今天我们要挽救这样一群人(法轮功学员)的生命;我们总是在为挽救什么而工作,现在我们要为挽救人类的良知而努力。
2016年5月7日,澳大利亚悉尼的数百名法轮功学员在市中心举行盛大游行和集体炼功,庆祝即将到来的5月13日世界法轮大法日。一名从大陆来澳旅游的女士非常欣喜地表示,“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法轮功学员在一起,我跟个别法轮功学员交谈后发现他们非常善良。他们看上去积极向上,这个场面我觉得很开心。”她还表示,自己出来几个月了,“我在国内看到的跟在国外的华人说法是不一样的。真相自己了解了后、不应该沉默,应该告诉自己身边的人,告诉给更多在大陆的中国人。告知这些应该知道真相的人,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如果对于发生在今日的人权罪行冷眼旁观,那么明天,受害的便可能是你自己。”这句话出自加拿大著名律师大卫‧麦塔斯(David Matas)。十年来,这位古稀老人奔走于世界各地,揭露中共活体摘取法轮功学员器官的罪行,而他本人并不修炼法轮功。麦塔斯还曾说:“有人问到:为什么我要关心法轮功学员因为被摘取器官而遭虐杀的事情?这与我有什么关系?我说:你还在等什么?难道你要等到有人为了摘取器官而杀害你时才抗议吗?到那时就太晚太晚了。”“当反人类的罪行发生时,我们都是受害者。当我们自己面临受害之境时,当人类家庭的另一些成员正在饱受凌辱时,我们不应默不作声。”
中共江泽民集团发动和维持的这场群体灭绝性的迫害,给上亿法轮功修炼者和他们的家人带来巨大的苦难。同时,对亿万无辜好人的迫害使中国的法制越发黑暗,使中共的官吏越发贪残,也使中国社会的道德越发沦丧。不仅如此,仇恨宣传散播海外,迫害也祸及世界人民。法轮功学员们捍卫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信仰,而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人说真话、做好人、获得尊重的权利。维护人的尊严和良知,也就是在守护迈向明天的希望。
民族的浩劫,人类的巨难,震荡全球。在正义与邪恶的交锋中,每一个人的良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同情、还是冷漠?声援还是沉默?支持良善,还是视若无睹?弃暗投明,还是继续犯罪?无视、放任、或者沉默都是对中共邪恶的助纣为虐!道德的试金石,检验著一切生命,决定未来的去向。
转载自大纪元
» 本文标题:法轮功真相问答:为什么要反迫害? - 真相网
» 本文链接:http://dafahao.com/why-anti-persecution.html
» 如喜欢本站请关注:Email订阅真相网 | RSS订阅真相网 | 真相网G+ | 真相网Facebook | 真相网Twitter
0 notes
louisonurmark · 3 years
Text
欧冠足彩预测:雷恩或主胜塞维利亚
想知道更多详情,请关注Tony88娱乐城博客。如果大爷们想试试手气的,您不妨加入Tony88体育博彩,业界赔率最高,以小博大,紧张刺激,真人赌场游戏,性感荷官在线发牌,陪您嗨翻天,给您不一样的博彩体验!如果大爷们想看足球现场直播的话,请点击赛事直播,你就可以免费在线看世界杯足球比赛了。 赛前资讯: 雷恩   1.雷恩中卫鲁加尼、主力前锋吉拉西(欧冠4场2球)以及主力门将戈米三人因伤继续缺席。   2.此前感染了新冠的主力前锋泰里耶以及主力中卫阿格尔德都已经转阴,本场很有可能会复出。   3.由于球队已经出局,所以本场会有大幅度的轮换调整。 塞维利亚   1.塞维利亚已经公布了本场比赛的大名单,对战皇马时伤退的半主力前锋穆尼尔(4场1球)、中场主力霍尔丹(5场2首发1助攻)、队长右后卫纳瓦斯都没有随队前往法国。此外,之前因伤缺席的阿库尼亚以、埃斯库德罗两名左后卫以及门将瓦茨利…
Tumblr media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louisonurmark · 4 years
Text
欧洲杯足彩分析:塞尔维亚主场可正路支持
Tumblr media
想知道更多详情,请关注Tony88娱乐城博客。如果大爷们想试试手气的,您不妨加入Tony88体育博彩,业界赔率最高,以小博大,紧张刺激,真人赌场游戏,性感荷官在线发牌,陪您嗨翻天,给您不一样的博彩体验!如果大爷们想看足球现场直播的话,请点击赛事直播,你就可以免费在线看世界杯足球比赛了。
赛前资讯:
塞尔维亚:
  1.塞尔维亚国家队大名单:门将:拉伊科维奇、德米特罗维奇、罗克科夫、尼科利奇;后卫:科拉罗夫、米伦科维奇、斯特凡·米特罗维奇、姆拉德诺维奇、斯帕吉奇、维利科维奇、帕夫洛维奇、马拉什;中场:塔迪奇、米利沃杰维奇、科斯蒂奇、古德利、久里契奇、马克西莫维奇、加齐诺维奇、米林科维奇·萨维奇、拉多尼奇、卢基奇、拉佐维奇、卡泰、格鲁伊奇、里斯蒂奇、兹杰拉尔、兰杰洛维奇;前锋:米特罗维奇、约维奇、弗拉霍维奇、德斯波托维奇。
  2.塞尔维亚在半决赛中客场挑战挪威,双方…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