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The Eighth Chinese Merchant and the Disappeared Seamen
funkylily · 2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一段鮮為人知的英國華僑史 - 《第八位中國商人同消失咗嘅海員 The Eighth Chinese Merchant and the Disappeared Seamen》
這是一本充滿情感的小書;這是一個私密的家族傳記小說;這也是一個關乎一代英國華僑的歷史片段。這個故事揭發了一段被機密文件封存了半世紀的悲劇。
作者利大英的公公陳泉利「阿陳」是一位來自廣東的革命份子。因為外語了得,被革命黨人提議到英國為推翻滿清籌募經費,最後留在利物浦經營事業,落地生根,改寫了命運。阿陳一生經歷過反華事件,以及英國政府強迫遣返華人船員的歷史。《第八位商人同消失咗嘅海員》是利大英結合對阿公的個人回憶,以及五十年後公開的一些文件寫成的虛構傳記小說。
陳泉利年少失去父母,自小寄居在澳門的親戚。他們一個懷有理想的勇敢青年,支持革命推翻滿清。剛才阿陳語文了得,便被其他革命支持者鼓勵到海外為革命開托收入。阿陳憑藉過人的記性和其「轉數快」,在開往澳洲的輪船的賭廳上靠玩啤牌贏得不少。自此周而復此到開往不同地方周遊列國,見識廣博的阿陳最後坐上開往倫敦的輪船。
「今日嘅第八位商人,利先生!」
阿陳在倫敦籌措資金支持革命,但不久,武昌革命便發生了,革命突如其來的成功,令阿陳就忽然喪失目標。他的手足則鼓勵他留在英國賺更多的錢,待中國形勢改善後再回國。之後他決定到當時英國北方的一個重要港口 - 利物浦生活。
當時利物浦有大量中國海員生活,而部份中國海員會與當地女士結婚,落地生根。阿陳得知利物浦唐人街是個龐大的社群,便在當地開設咖啡室和睹廳賺錢,除了過活,更是捐獻大量金錢報效中國。
「佢喺利物浦,喺人稱『中國城』嘅街區入面買咗個商用物業。佢擁有一問商店,同埋一間舖。佢喺社區人面逐漸變得小有名氣。」
幾十年的異鄉生活,陳泉利經歷過一波又一波的種族歧視事件。但最嚴重的,亦是本書最關鍵的一幕,要數到1945到1946年英國政府與地方政府展開聯合行動,將大量住在利物浦﹑包括已落地生根、合法居留的中國居民強制遣返。他們要不自願上船,要不被抓上開往中國的船。阿陳這段時間一直躲避著警察的搜捕,幸而捱過政策結束前的日子。
「我哋幫佢哋挖戰壕,幫佢哋管船務。呢啲就係我哋得到嘅報嘞。佢哋話嚟就嚟,話走就走。喺英國,佢哋甚至連最細嘅一塊地都唔畀我哋住。佢哋唔要我哋嘅唐人街。佢哋唔要華人住喺利物浦。佢哋唔畀我哋喺呢度。佢哋話我哋係野蠻人。佢哋成日講佢哋嘅道德,佢哋嘅正義,佢哋嘅教堂,但又搶走我哋嘅生計,我哋嘅工作,我哋嘅家園。」
巴里是阿陳的外孫。身為阿公,他時常帶同阿孫處理華人社區上的事務,又向阿孫述說年輕時的刺激經歷,慢慢培養起巴里對華人文化的濃厚興趣。阿陳永遠不知道當年華人海員為何無故被強行遣返,但他種下一顆種子在阿孫的心中,讓他在幾十年後從解密檔案中找到事情的來龍去脈,寫成這本《第八位商人同消失咗嘅海員》。
本書以中英對照出版,最特別的是以廣東話翻譯(利大英近年亦努力保護粵語)。讀廣東話和英文版有不同的體驗。個人在閱讀廣東話版時,覺得小說中的角色對白比英文版更有趣生動,可能是因為廣東話本身比較貼近人物和故事的背景。但讀英文版時,則更易代入情節和情景的描寫,而且讀起來感覺更流暢。可能這是因為英文是作者本身使用的語言。
2 notes · View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