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smxcourt · 5 months
Text
我們的悼念
当鲜花和人群汇聚成海洋,
烛光像孤独的灵魂互相温暖,
那需要悲哀的一切都浮上心头,
悲伤的河流流淌在中国的大街小巷。
我们哀悼那委屈的十年,
如同哀悼我们自己卑微的十年,
我们拼命的努力却看不到希望,
而那狂躁的破灭却一天天的逼临。
这是怎样的一种悲伤啊。
那曾经的辉煌已然暗淡,
耀眼的雄伟变成了嘲讽,
而我们曾经在虚幻的光环下欢呼。
那委屈和窝囊充满心头,
既为他哭泣,也为我们自己哀悲,
我们战战兢兢活得像只蛆虫,
被人把控着命运,希望在灰色的天空下粉碎。
别阻拦这一刻的泪水流淌吧,
这是悔恨、痛心和被欺骗后的愤怒,
我们不再有金鱼的记忆,
让这鲜花、烛光和泪水摧毁着魔鬼的殿堂!
2023年10月31日星期二AM7:25
0 notes
smxcourt · 1 year
Text
禁食豬肉與亂倫禁忌
這是兩個完全不相干的話題,為什麼要把它們搭在一起談論?
因為它們都涉及到規則的形成和變化
已有的研究證明,一些宗教習俗並非是無中生有,而是從世俗經驗中沿襲引用和規範而來。例如源於兩河流域的猶太教以及後來發生的伊斯蘭教,它們都忌食豬肉等。這些教規的興起,與當地民俗文化有密切相關的聯繫。考古證據表明,在上述地區,遠古時期的原住民並不禁忌豬肉,考古發掘有原住民食用豬肉的遺留物。研究認為,後世所以發展到民間忌食豬肉,是由於當地豬感染一種人畜共患疾病(豬旋毛蟲病)而造成的結果,這種傳染病使得食用豬肉的風險增加,同時,由於當地先民並不存在缺少其他能提供充足食物蛋白質來源的情形,食用豬肉並不是補充食物蛋白質的唯一出路,故而由趨利避害的選擇性行為發展下去,忌食豬肉便成為民俗,在宗教誕生後,這些有益的規避風險的習俗被引入宗教規範,成為傳至後世的教規。
梳理這個社會性行為的流變過程就是:一種行為有風險(食用豬肉);這個行為是可以被低代價的方式替換(改食其他動物的肉);這個行為的收益大於風險(食用其他動物患傳染病的機率較低);該行為被社會認可並遵循(形成民俗);宗教誕生於這個社會;宗教沿襲了該地社會的共認性習俗(民俗);傳至後世成為教規。
教規是一種有約束力的規則,所以皈依者必須遵循教規,這樣一代一代延續至今成為生活習慣。
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知道豬旋毛蟲病已經不算是什麼問題了,食用豬肉也不會有比食用牛羊肉更多的風險,而且大多數人類社會也選擇了多種動物蛋白來源,並不專門排斥豬肉。但即使食用豬肉的風險已經不復存在,已經形成的教規或生活習慣也不會輕易改變,所以對豬肉的禁忌仍一如既往的存在。由此聯想到亂倫禁忌。亂倫禁忌一般認為是早期人類發現,在近親繁衍的後代中,有缺陷的機率比較高,這樣下來,延續後代的風險增加,成本甚至可能高到無法接受的程度(出現早夭的或者有缺陷的、不健康的無競爭力的後代)。雖然在一個家庭或者一個部落內性行為會較為簡易,相較之下,到其他家庭或者部落尋找交配對象要增加一定成本,但和遠期收益(一個健康的後代)相比,增加的這些成本可說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在趨利避害的選擇性行為模式下,人們把這種禁忌提升為道德規範,代代相傳至今。其模式流程是:近親交配行為有風險(增加不健康或有缺陷後代概率);遠血緣交配風險降低,成本有一定增加(在本家庭或部落尋求交配對象較為簡易,而尋找另外家庭或部落的異性增加了選擇難度,提升了交配成本);撫育後代成本計算後擇優而為(相同撫育行為下收益差距明顯);故而選擇遠血緣交配;該選擇行為被群體認可成為規則(亂倫禁忌);傳至後世成為道德規範。 相同前一討論的道理,在今天,人工選擇孕育已經成為極其簡單的事情,現代避孕措施普及到隨便一家便利店都可以提供諸多避孕套種類的選擇,而且即使弄出意外人命,也有諸多手段能早期診斷出胚胎是否有遺傳性疾病,讓人們可以選擇終止妊娠或繼續孕育至生產。那麼,形成亂倫禁忌的客觀因素已經不存在了,為什麼亂倫禁忌仍然是人類社會的終極禁忌之一?無他,道德高牆的束縛而已。人類社會不能沒有道德,道德是人類社會區別於其他動物群體的標誌之一,道德也是人類良知的最後防線,沒有道德約束,人類社會將陷入深淵。但是,道德之牆是人類趨利避害選擇之下建立起來的規則,所以它既不白富美也不黑窮醜,它只是彼時彼地客觀世界逼迫人們做出的規則。所以,道德規範是一種變動的規則,五十年前的道德要求和今天的道德要求不一樣,每個國家的道德要求也不一樣。三十年前在中國搞婚前同居是驚世駭俗的事,今天別說有婚約的同居行為了,即使是婚前、婚外性行為也普遍存在,而且沒有人為此大驚小怪;中國人要奉養二老雙親,美國人則開開心心的去養老院;等等等等,不勝枚舉。人類的行為都是基於經濟性考量而為之的。不食豬肉是為了免除感染疾病的風險而形成,亂倫禁忌是為了規避繁衍可能有缺陷後代的需求而產生,但在科技進步,觀念變化的今天,源自古老的經濟選擇形成的規則是會變化嗎?
會的。
不但會變化,而且道德之牆雖然關上了門,但也打開了一扇窗。
古蘭經告誡信眾不能食不潔之物,
布哈里聖訓中卻更進一步的說明,不可以食不潔之物,但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可以例外。現實中也有一些回民(整體按照伊斯蘭法作為生活規範的民族)以及其他伊斯蘭教信眾在離開自己族人的情況下打破禁忌。
同樣,亂倫行為雖為人類之大忌,但各個國家、民族的上古傳說和神話,兄妹生子、父女相愛,母子相交比比皆是,更近的時代草原民族當父汗死亡後,兒子不但繼承他的權力,也繼承了他的妻妾,這一幕被中原王朝那些和親的女兒們記進了中國歷史。
所以,那些突破了亂倫禁忌的人們只是一些道德觀和大眾有所差異的人群。
由人類發展歷史得知,規則是基於事實的基礎而建立的,先有事实而后才有规则,且無論是建立抑或打破,它總是落後於事實而形成。我们今天遵循的道德规范,是基于有史以来人类的经验、教训和因此而获得的知识形成的,它延绵至今,成为人类社会行为的规则之一。
(未完待续)
2 notes · View notes
smxcourt · 3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笑喷!拜登自称是“拜登的丈夫” 下面再一句神补刀 直接没救!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前副总统乔·拜登。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前副总统乔.拜登周二(10月27日)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举行竞选集会,与会者达到771人!这是进入总统竞选以来,拜登召集到的创记录的集会规模。不过,拜登又出现状况,让人以为他是在竞选副总统。但是,这也许是真的。 周二这天,拜登度过了“异常忙碌”的一天,他首先在乔治亚州温泉市(Warm Springs)在由38名支持者组成的集会上演讲,然后又到乔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市举行汽车集会,向365辆小汽车里的771名与会者发表竞选演讲。 拜登被人戏称是“轻松办成了大选以来的最大规模活动”。 与之相比,川普总统上周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举行的汽车集会上来了大约7.5万辆小汽车。 还有周二同一天,川普总统的人海集会场面与拜登的门可罗雀也形成鲜明对比。 在亚特兰大的集会上,拜登“令人瞩目”的地方是,他一开场就又出现了状况,他说他是“乔.拜登的丈夫,是贺锦丽(Kamala Harris)的竞选搭档”。然后拜登似乎知道自己又说错了,马上干笑起来,并补了一句话说,“你们以为我在开玩笑吧?”(编者按:拜登第二句本意是想掩饰,但是,他说的话再次出现状况,”你们以为我在开玩笑吧“,言外之意,我不是在开玩笑!这一下等于说他就是拜登的丈夫。等于给自己一刀毙命。) 拜登说他自己是“乔.拜登的丈夫”不止一次了,他以前辩解过他说的是“吉尔.拜登的丈夫”。吉尔(Jill)是拜登的妻子。拜登经常吐字不清,他发音说出的“吉尔”听起来和“乔”简直没有区别。 不过这次拜登说他是贺锦丽的搭档大概是第一次在公众场合传出来,立即引起的关注,川普竞选活动的“川普战情室”也转发了拜登说这话的短视频。 白宫新闻发言人凯利.麦肯尼(Kayleigh McEnany)在转推中也指出,拜登确认了大家都已经知道的事。 川普总统和共和党人经常把拜登描绘成是民主党的“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里面藏着极左社会主义者如参议员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和众议员亚历山大.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CO)。并有传言表示,如果拜登当选总统的话,他的健康状况难以让他维持,很可能很快就会退位,到时就是贺锦丽上位代理拜登接管国政。 拜登有一次说出“贺锦丽/拜登政府”(Harris-Biden Administration)。贺锦丽也有一次说出“贺锦丽政府”(Harris Administration)。 现在拜登又说出他是贺锦丽的搭档,再次把自己降到副手位置,这些都不仅让共和党人怀疑,民主党似乎对也是极左的贺锦丽已经在做出特殊安排。 川普总统多次表示,如果让拜登和贺锦丽赢得大选的话,美国就会落入社会主义的噩梦,因此川普誓言一定要赢,不能让社会主义者们掌管美国。 目前,拜登深陷儿子亨特造成的“硬盘门”丑闻,尽管拜登不承认与他自己有关,但是已经造成摇摆选民重新思考要投谁的票。 川普总统在一周前首次公开预测他会在大选中大赢,同时川普也提醒选民们要防止民主党作弊。 钧天 | 真实新闻与评论:笑喷!拜登自称是“拜登的丈夫” 下面再一句神补刀 直接没救!
1 note · View note
smxcourt · 3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莫雷签约新东家打脸央视 网友嘲讽「央视真尴尬 还一路走好」
去年因挺港言论导致中共大规模抵制的前火箭总管莫雷(Daryl Morey),日前卸下火箭总管职务后很快找到新工作,根据美媒报导,莫雷将签下一份5年合约接任76人总裁,消息一出有中国粉红崩溃留言,「人家真没把我们当回事」。 ▲莫雷(Daryl Morey)将成76人总裁。(图/翻摄自推特) 莫雷去年在香港爆发反送中运动后,于个人推特写下「为自由而战,与香港同在」声援,随即引爆中国粉红怒火,央视也为此停播1年抵制。赛季结束后莫雷便宣布辞去火箭总管,而央视还在报导中表示:「任何企图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言行都要付出代价,希望莫雷先生一路走好。」大酸了莫雷一番。 美媒报导指出,76人在莫雷离职后随即试图网罗他,莫雷将于本周末与76人签下一份5年合约,成为76人新任总裁。消息一出中国粉红纷纷表示,「人家真没把我们当回事,只有我们认为自己很重要」、「人家压根不在乎,你们爱说啥说啥,反正大把球队要,只是我们在国内自嗨」。 也有网友嘲讽,「央视真尴尬,还一路走好」、「关键是央视还像个小孩一样一路走好,还真以为别人没路可走了」。 如今莫雷加盟76人后,是否会引来中共对76人的抵制也引发关注,中国网友讽刺小粉红,「前几天莫雷辞职,还有傻*在那里说我们胜利了,NBA向我们妥协了,差点没笑死」 。 钧天 | 真实新闻与评论:莫雷签约新东家打脸央视 网友嘲讽「央视真尴尬 还一路走好」
1 note · View note
smxcourt · 4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程晓农爆中共对美国的三次核威胁行动 美国“核末日军机”升空意味着什么
旅美政经评论家程晓农博士在最近一期「美华精英论坛」中,详细谈论了进入2020年以来,中共对美国加剧的核威胁,并解析了美国“核末日军机”在川普宣布染疫前半小时升空意味着什么。 中共今年对美国的三次核威胁行动 程晓农指出,从今年七月起,中美已经进入冷战状态,双方高度戒备,敌视对方。这场冷战是中共点燃的。 中共今年有三次具有核威胁意味的军事行动。第一次是在今年1月底,中共海军舰队和战略核潜艇出动,到中途岛美国海军基地附近,在那个海域演习,试探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最后一道防线——第三岛链的防卫能力。中共通过外宣媒体说,这次演习的内容包括打击珍珠港。 第二次威胁是今年3月中共宣布的对美国进行战略核打击的核潜艇已经取得南海的安全发射阵地。因为中共在南海的公海上人工造岛以后,把南海的整个国际海域变成它所谓战略核潜艇的深海堡垒,让美国随时处在中共核威胁之下。 第三次威胁是今年6月底,中共宣布“通过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中共核导弹装上了眼睛”。这都是中共的原话,“为核导弹装上了眼睛”,意味着它可以在美国全境实行精准打击。 这三个威胁行动组合起来,就相当于是美苏冷战时期“古巴导弹危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版。所以美苏冷战结束30年之后,美国又一次面临另外一个红色大国的核威胁。美国为了自我防卫,不得不与中共进入冷战的「全方位对抗」。这种对抗按重要性排列主要表现在四个领域:军事对抗、谍报对抗、经济对抗、政治对抗。 蓬佩奥:美中的状态不是美苏冷战2.0版 今年7月份之后,中共还有新的活动。美国国务卿彭佩奥已经讲得很明确:现在美中的状态,不是美苏冷战2.0版。原因就是,美苏冷战时没有经济全球化,而美中冷战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所以对美国来讲,难度大很多。 7月是一个转折点,美国开始公开做出反应。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联邦调查局长、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先后发表讲话,详细说明美国对中共的一系列新政策。简单来讲,美中关系过去40年的状态已经结束了;美国今后将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中共作为假想敌,采取全面反制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同时削弱中共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各种能力。 美中潜艇9月巴士海峡水下对阵 9月下旬,美军印太司令部,在关岛到马里亚纳海域进行了一次演习,当时里根号航母打击群从日本横须贺出发到关岛海域演习。演习完后,航母攻击群又到了巴士海峡,在台湾南端到菲律宾北端那个地方,美国航母打击群停留在那个海域,有二百多公里宽,在这个宽度里,来回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慢速行驶。为什么?美国发现了中共的战略核潜艇也到了这个位置。 为什么这个位置重要?因为巴士海峡是中共威胁美国的主要通道。中共带核导弹的战略核潜艇,从海南岛的三亚军港潜入中太平洋,到达巴士海峡。美军演习后,发现中共核潜艇跟上来了,进入到巴士海��这一通道,所以美军在这里进行了反中共核潜艇的反潜演习。 中共也同时出动了它的反潜飞机,因为美军舰队里也有洛杉矶级的攻击型战略核潜艇,所以双方的潜艇在水下有了一次对阵。 这种情况以前只有在美苏冷战时期,在美苏之间发生过。这次是美中冷战开始后,中美战略核潜艇第一次在水下对阵。美军在海面上有里根号航母打击群,空中还有大量反潜飞机在侦查中共有几艘核潜艇。在那个海域,双方互相较力对阵。 美国“核末日军机”升空警告中共 另外一个动态是10月2号,针对中共的核挑衅,美国“核末日军机”升空。美国有一种国防安全上的必要应对措施:一旦作为三军总司令的总统突然生病,因为当时川普被检测发现感染了新冠病毒,那么在川普正式宣布他被感染之前的半小时,美国起飞了两架叫E-6B“水星”通信中继机。这是军事专用术语,意思是美国联合战略司令部的空中指挥所。 在美国总统生病期间,一旦有任何一个敌对国家威胁美国,突然用核攻击威胁美国安全,美国除了启动本土的防空系统,击落核导弹,同时要立刻启动「二次核打击」,即美国面对敌国发起的核攻击,立刻启动战略核潜艇上的几百枚洲际导弹(全部携带核弹头),把敌国歼灭,这叫「二次核打击」。当时E-6B空中智慧机是空中指挥机,隶属于美国海军,在空中指挥分布在全球海洋里的美国战略核潜艇。 美国之所以在川普入院前半小时起飞这两架飞机,而且打开了飞机对民航系统的联络信号,就是让民航系统的显示图可以清楚看到这两架飞机的动态。通常这两架飞机的联络信号是不打开的,不提供雷达信号,但当时打开了,为什么?是要给中共信号,警告中共:我们美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二次核打击」准备,如果你以为美国总统生病,就可以抓住机会袭击美国,构成对美国安全的威胁,那么美国准备用「二次核打击」消灭中共。 是中共点燃了美中冷战的战火 美中核潜艇的对阵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我们提到是今年1月,中共核潜艇已经到了中途岛,而且明确地在其外宣媒体上宣称,这次演习包括看看能不能打击珍珠港。 如果不是中共点燃了美中冷战的战火,也许很多人还不太清楚,究竟中共这个策略是什么?现在我们可以基本上清楚地知道,中共就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偷盗美国的技术、利用美国的资本,壮大它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包括军事实力;然后反过来挑战美国、威胁美国,最后把美国压下去。压下去的结果当然不是和平共处,共产党从不和别人和平共处,中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恩将仇报、翻脸敌对、自绝命脉 美中冷战开始了,其实中共的历史上,它是和每一个对它有恩的国家都会翻脸的。因为从人类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来看,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共这样,每次都把自己在经济和技术上高度依赖的一个友邦国家,变成敌对国家,自绝命脉。 当年中共与苏联翻脸,是因为毛泽东欲争当红色阵营的老大,为此挑起和苏联的军事冲突,最后差一点苏联用原子弹打击中共、打击北京。当年是美国出手救了中共,救了老毛的命。这次中共与美国翻脸,还是为了争当世界老大,为此挑起了冷战,那么它也将要付出重大代价。 中共70年执政当中,两次变友为敌,两次自绝命脉,史上罕见,也令人感慨!可以讲,中共这次没有救命恩人了,也没有翻身机会了,除非拜登帮他们翻身。否则,如果川普当选连任,苏共的昨天就是中共的明天。 钧天 | 真实新闻与评论:程晓农爆中共对美国的三次核威胁行动 美国“核末日军机”升空意味着什么
1 note · View note
smxcourt · 4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日鹿儿岛惊见“UFO空战” 多个追赶一个
日本鹿儿岛市上空出现一群UFO互相追逐的画面。 日本鹿儿岛10月5日惊见“UFO空战”,当地“株式会社上野城”摄影机晚间对着樱岛方向拍摄,不料竟拍到1个不明飞行物迅速飞越樱岛上空,后方还有大量不明飞行物形成编队予以追逐,画面曝光令网友惊呆。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日本《mnsatlas》报导,鹿儿岛本月5日晚间10点15分许在樱岛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画面右方1个银色光点向左侧飞去,后方则出现大量、闪烁的光点,且还降低高度试图接近银色光点,外媒推测,前方的UFO被追逐,展开“空战”;也有评论认为,前方的UFO可能是“母舰”,后方则是它释放出来的小型飞行器。 日本防卫省草拟UFO应对方针 日本防卫正计划拟定“遭遇不明飞行物(UFO)的应对准则”,这是源自美国国防部最近发布的几则战机遭遇神秘物体影片,在这些影片中,美国战机与不明飞行物有过遭遇,虽不知飞行物是什么,却用战机上的光电仪器给摄录下来。 防卫世界(Defense World)报导,美国国防部在4月27日发布2则影片,一则拍摄于2004年,另一则在2015年。影片显示战机遭遇椭圆形的不明飞行物体,具有空前的速度和灵活性。两则影片都是美国海军战机F/A-18E所遇到,并透过机上的光学/红外影像标定设备完整拍摄。其实早在事件发生后不久,影片就已公布于众,但美国国防部出面发表,是代表官方证实这两次不明飞行物体遭遇事件,官方仍然找不出合理的答案。 日本防卫相河野太郎周二表示,航空自卫队飞行员从未遇到过不明飞行物,但是既然美国飞行员有这样的经历,那么防卫省将为这种可能,制定合适的应变准则。 目前航空自卫队也有一套不明国籍飞机接近日本领空的应变准则,战机飞行员飞现不明飞机后,会先以英语对其呼叫,呼吁对方改变航向。在确定国籍后,便会以该国的语言,再次提出要求。如果飞机继续进入日本领空,则先发射信号弹示警,并迫使其降落。 同样的做法不能完全适用在不明飞行物身上。 地面指管系统可能看不到UFO,例行训练的飞行员有可能在演训中遭遇。 航空自卫队表示:“如果遇到UFO,原本的培训任务将立即取消。然后我们将寻求从安全的距离(包括它是否是无人机)进行识别,并将其报告传给防空指挥中心,以进行后续研究。” 河野太郎说:“讲实话,我不相信有什么UFO。但是由于美国国防部发布了这样的影片,所以我想从美方那里了解对这些物体的分析与结论。” 钧天 | 真实新闻与评论:日鹿儿岛惊见“UFO空战” 多个追赶一个
1 note · View note
smxcourt · 4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美国副总统辩论尾声 彭斯赢全场掌声
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副总统候选人辩论会,于当地时间10月7日在犹他州盐湖城举行。在主持人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时,副总统彭斯的回答赢得全场掌声。 美国东部时间10月7日晚9点(北京时间10月8日上午9点),美国副总统候选人视频辩论会,在犹他州盐湖城(Salt Lake City, Utah)举行,由美国副总统彭斯对决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贺锦丽。 白宫资深记者苏珊·佩奇(Susan Page)主持当天的副总统辩论。佩奇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位犹他州中学生的提问,问题是如果领导人不能和平相处,那我们作为公民如何和平相处? 该问题被指影射美国国内政治,执政两党无法共处。 彭斯首先回答并肯定这是个“绝佳的问题”。他说,他很小就关注新闻,作为美国人,大家都相信自由、公平的言论交谈环境,但是现在却不能假定看到的媒体报导是真实的。 彭斯以大法官之间的友谊为例。他说,比如去世的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和另一位保守派大法官斯卡利亚,虽然他们在高院判决上意见相左,经常激烈辩论,但他们却是好朋友,被视为佳话。 彭斯的这一回答赢得全场的掌声,包括平时批评川普政府的人士也纷纷鼓掌。 贺锦丽没有直接回答这一议题,而是提及拜登,称拜登的痛苦经历会激励所有人。 当天彭斯和贺锦丽二人辩论的首个主题是有关中共疫情病毒的应对及疫苗问题。 彭斯说,今年面临极大的挑战。川普总统(特朗普)从疫情一开始就以人民健康为先,甚至在初期就做出前所未有的行动,在美国确认感染人数不到5人时,就禁止中国人入境。当时拜登还批评这是个歇斯底里的政策。 彭斯还说,川普政府进行全国动员,挽救了大量生命。2月开始,川普政府开始研发疫苗和药物,在为各地提供了很多医疗用品。川普政府动员的人力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取得医疗装备、疫苗等等,疫苗有望年底出炉。 贺锦丽对是否接种疫苗表示怀疑:“如果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福西博士,医生告诉我们应该注射疫苗,那么我绝对是第一位接受疫苗的人。但是如果唐纳德·川普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接受,我不接受。” 彭斯批评,贺锦丽在玩弄政治,破坏美国人对疫苗的信心。他说,大家都明白失败是什么意思,对比2009年拜登政府应对猪瘟不力,当时的官员说谢天谢地猪瘟自己走过去了。 彭斯还说,在川普接手政府前,奥巴马和拜登政府把医疗储备库存弄得空空。 不过,在这些辩论会上,两人都拒绝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尖锐问题:总统候选人都是高龄,两位候选人有无讨论或考虑过这一问题。 美国总统与副总统候选人将于9月29日至10月22日展开四场电视辩论。 9月29日,总统候选人第一次辩论,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Cleveland)。 10月7日,副总统候选人辩论,在犹他州盐湖城(Salt Lake City, Utah)。 10月15日,总统候选人第二次辩论,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Miami, Florida)。 10月22日,总统候选人第三次辩论,田纳西州纳什维尔(Nashville, Tennessee)。 11月3日大选日投票。新唐人电视台将全程中文同声翻译,带观众实时掌握开票动态。 钧天 | 真实新闻与评论:美国副总统辩论尾声 彭斯赢全场掌声
1 note · View note
smxcourt · 4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为什么中国人特别爱喝热水? | 短史记
作者:谌旭彬   2017/9/26
中国人喜欢喝热水,所以中国人喜欢保温杯。
相对于惯喝凉水的欧美日韩,中国人爱喝热水的习惯显得特立独行。
(图:爱保温杯爱热水的各路明星,见题图)
这个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人自古便有喝热水的传统。
此话只说对了一半。
上层中国喝热水
基于卫生原因,上层中国,确实有着悠久的喝热水的传统。
明代天启年间,大臣杨涟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而遭到迫害。屡受酷刑拷打后,杨涟“知珰意不可回,每晨起多饮凉水,以求速死”①。
欲“饮凉水求速死”,显见杨涟相信喝凉水有害身体健康。未入狱前的杨涟,自当以喝热水为日常生活的首选。
清代诗人袁枚的孙子袁祖志(1827-~1898),在上海办过报纸,还做过县令。1883年赴西欧各国游历了10个多月,已注意到东方人爱喝热水、西方人爱喝凉水这一区别的存在。归来后,袁祖志特别撰文详述东西风俗的异同。
文章写道:
“中土戒饮凉水,以防坏腹,泰西务饮冷水,以为除热;中土酒必温而饮之,泰西则皆冷以尝之。”②
袁既然认为中土有一种“饮凉水坏腹”的普遍观念,想来,他本人以及他身边的朋友,应该大都爱喝、常喝热水。
Tumblr media
(图:1871年,汤姆逊为总理衙门满大臣成林、文祥、宝鋆【从左至右】拍摄的合影。照片中的茶几显示,这些人属于爱喝热水、戒饮凉水的那部分中国人。)
底层中国喝凉水
基于经济原因,底层中国,还有着同样悠久的喝凉水的传统。
唐武宗时期,日本僧人圆仁来华,见到山东一带普通百姓“不曾煮羹吃,长年惟吃冷菜”,来了极贵重的客人,“便与空饼、冷菜”,作为招待的佳肴③。
这些底层人,因燃料缺乏,热菜热饭都没得吃,自然更喝不上热水。
宋元时期,出现了独立运营的茶肆、茶楼、茶坊,喝茶的风气深入底层社会。
但普通人还是承担不起烧开水煮茶的燃料成本,所以,茶贩们提着茶壶沿门挨家挨户叫卖“点茶”(用沸水泡茶),就成了一门很兴盛的生意,名叫“提茶瓶”④。
因为煮开水比做饭更费燃料,宋元时期的普通人家,日常生活中,“除了做饭(外)不生火,不准备热水。……一般家庭一年四季喝生水,只有老人和生病的人才煮开水喝。”⑤
到了清代,“戒饮凉水以防坏腹”的中土风俗,仍只存在于上层社会,多数底层民众继续喝凉水。
当然,如果水太脏,也会做一些有限的处理。
比如,乾隆年间,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他们注意到,天津白河两岸民众,并不直接饮用混浊的河水,而是“把河水取上来之后,用一些明矶放在一个穿孔的竹筒内,然后把这个竹筒放在水里搅动”。
同治年间,日本兰学家峰源藏造访上海,也见到上海民众用同样的办法饮用江水 ——“江水非常混浊,无法直接饮用,用明矶将浊泥之类的污物沉淀后,才渐渐可以吞咽”⑥。
明矾可以沉淀河水中的泥沙等悬浮物,但杀不死河水中的病菌。
Tumblr media
(图:八国联军攻陷紫禁城后,在乾清宫内合影。联军带来了新的凿井技术,使京城民众得以饮用到地下几百米处的甜水。)
民国推广喝热水未成
进入民国,西方细菌学说传入,“喝热水”获得科学支持,知识界呼吁民众喝热水的声音变大。
政府转型,也意识到自身在公共卫生方面负有责任,开始断断续续向民间推广喝热水。
比如,1918年前后,京师警察厅曾针对北京民众直接饮用生井水一事,多次利用媒体“婉言相劝”,宣传凉水应煮沸后再喝。
针对当时流行的汽水,警察厅也制定了行业质量标准,要求“所用之水必须清洁熟水,至少须煎沸至三十分钟之久,须用砂锅过滤一次以上,不得仅用布滤其水,滤内之砂或炭每一日须用熟水洗涤一次”。⑦
再如,1929年出版的《训练总监部军事讲话》,要求军人尽可能不要饮用生水,“不得已而饮生水时、应经军医或上官之许可、择水而饮之。”
1935年出版的《高中军事看护学(上册)》,要求学员“不可饮生水,并宜养成不饮生水的习惯”。
1936年出版的《现代军队事务实施大全》,要求“各连应具备煮沸之茶,供给公用,严禁滥饮生水”。⑧
再如,1930年代,褚民谊(时任国民卫生建设委员会委员长)撰文《衣食住行之卫生要则》,号召民众尽可能不要饮用生水,“水中所含细菌至伙,饮生水为致疾疫之重要原因,然水之不清洁者,即不甚沸之水,亦宜致疾。”
大约同期,熊希龄等人所创办之香山慈幼院,“所用食品皆煮熟,并禁饮凉水”、“饮料为井水,但禁饮凉水甚严”。⑨
1946年,中共主办的《群众》周刊刊文《怎样预防霍乱》,号召民众“千万不要饮生水!霍乱的发生,十居八九是由于饮生水,所以,我们一定要饮开水。”
政府与知识界从卫生角度宣传“喝热水”,但是否能够收效,仍取决于经济角度。
在经济发达的上海、芜湖等东南沿海城市,“熟水店”的出现,同时解决了底层民众喝热水和节省燃料的双重需求。
1930年代上海市政府社会局的一份关于上海工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因价格便宜,除饮用水外,工人们连煮饭用水,也直接购买“熟水店”的开水,以节省自家的燃料费。
报告称:
“上海熟水的供给,很是便利,熟水店到处都是,铜元一枚可购沸水二杓或三杓,每杓约容水25两。如购热水,铜元一枚,可购三杓至四杓,取价既廉,所以家庭煮饭沏茶,大都购用开水,以省燃料。记账家庭都有开水的费用,平均每家全年购开水4436.5杓,值7.58元,或平均每月购370杓,值0.63元。家内洗濯用自来水的占68%,用井水的占14%,用河水的占18%。至于饮食用的熟水,是从熟水店买来的。”⑩
在更广阔的农村,也可能有类似“熟水店”一类卖开水的铺子存在,但迫于经济压力,普通民众仍选择继续喝生水。
1930年代,学者陈翰笙联合北平社会调查所,对河北保定清苑县的11个村进行社会调查。结果显示:
“一般农户的燃料,是树根、麦秸和干草。不过他们只在做饭时烧火,而且只要烧熟几把小米就熄火了。由于燃料不足,村民们喝不起开水,平时都是喝生水,直接饮用井里或河里的稍稍经过沉淀后的水,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也是这样。
1930年,11村2119户人家中,竟只有2个暖水瓶;1936年总共有4个;1946年有18个(农户此时已增至2595家),暖水瓶是颇为罕见的奢侈品。
清苑农户有一个普遍的习惯,就是家里来客也不烧水,而是让孩子拿上一把小茶壶去水铺买开水,店主灌满开水,还常常捏上一小撮茶叶。
当时一般村里总有那么几户专卖开水的水铺,对于只有偶尔情况下才消费开水的村民来说,一次花费一两分钱去买,当然是最经济的办法。
集中烧水者也有一些微薄的利润。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即使这样很小的事情后面,既包含着农民们很精明的计算,也反映着他们实际的消费水平。”⑪
那些较之保定清苑县更偏远的县份,情况自然也不会更好。
比如,民国时期修撰的《平坝县志》里,“饮料”一条下,有如下记载:
“饮水纯取井,泉、河流之天然品。县城饮井水,四乡则井,河各半。茶叶,县中亦产,惟汉、仲(笔者注:仲家,当时对该地一部少数民族的称呼)中产阶级以上者饮之,其余多饮凉水。”⑫
Tumblr media
(图:美国农业学家、教育家卜凯【John Lossing Buck】所著《中国农家经济》【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封面及内文。卜凯曾深入调查民国农村,书中多次提到农村普遍饮用生水的问题。)
随心所欲喝热水不过20年
1949年之后,官方全面加强了“喝热水”“喝开水”的宣传和推广。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一再号召“要反复教育群众喝开水和消毒过的水,不喝生水”;各种官方编纂的《农村卫生院课本》也一致要求“卫生员应当积极宣传喝开水的好处,带动群众养成喝开水的好习惯。”⑬
这种推广在城市比较顺利。
城市居民的热开水供应大多由其所在厂矿、机关负责,凭票购买。
这种供应一直持续到80、90年代。
比如,济南卷烟厂“从50年代在厂区及宿舍区设置茶水炉,免费供应开水,宿舍区由职工家属或退休工人看管,家委会开支工资。后来实行发水牌,凭水牌供水。1982年,由职工购买水票,1分钱2瓶。90年代初,因茶水炉污染环境而相继取消。”⑭
在农村,类似的开水供应,只在“公共食堂”时期(1958~1960)短暂出现。
比如,据官方说法,贵州赫章妈姑人民公社的民众“长期以来都是喝生水”,公共食堂成立后,“炊事员把开水送到工地,大家都养成了喝开水的好习惯。……疟疾大大减少,拉肚子的现象巳基本消失了”。
山西稷山县西位管理区食堂,则在1960年的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上宣称,该食堂已“做到了不喝生水,不喝冷水,不吃生饭,不吃冷饭……一年来没有发生过食物中毒,各种肠胃传染病也很少见到。”⑮
不管这些官方自述是否真实,作为当年的一种宣传材料,喝开水防拉肚子、防传染病的观念,已借此深入农村百姓脑海。
公共食堂失败后,因大炼钢铁导致燃料更加短缺的农村,又回复到了喝凉水、喝生水的传统。
1970年,作家杨绛下放至河南“五七干校”从事农业劳动,不得不喝生水,因为“在当地,草也是希罕物品,干草都连根铲下充燃料。”⑯
这种燃料短缺,直到80年代,仍频繁见诸各种官方资料。
70年代,官方提倡搞“人工沼气”,核心宣传内容之一就是“办了沼气,解决了燃料不足的困难,改变了部分群众原来喝生水的情况”;
80年代全国推广省柴灶,核心宣传内容之一同样是“解决了农村部分群众喝开水难的问题,方便了群众的生活,节约了柴草和煤炭。”⑰
无论城乡、无论贫富,多数中国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喝上热水,时间已是90年代中期,距今不过20年。
这一点,可以由保温瓶的普及程度观察得知:
1957年,全国保温瓶年产量只有0.3亿个,1975年只有0.69亿个;1983年,年产量飙升至1.38亿个,1984年达1.49亿个,1988年为2.07亿个;1994年为2.38亿个;1997年为2.66亿个,达到了最高峰值。⑱
回到开篇的问题:为什么国人特别喜欢喝热水?
因为,国人不容易,才刚刚喝上热水。
Tumblr media
(图:在今天,能喝上热水的保温杯并不是所谓“大院文化”的产物,它受城市中老年人喜爱,也是农民工出行的标配)
注释:
①《碧血录》附燕客《天人合征纪实》; ②袁祖志,《中西俗尚相反说》,转引自:熊月之,《千江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P316~317; ③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卷四。转引自:《中国风俗通史 隋唐五代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P25; ④见:(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茶坊》,亦可见:(宋)吴自牧《梦粱录·茶肆》;(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附带提一下:论者常以宋人庄绰之《鸡肋篇》中“纵细民在道路,亦必饮煎水”一句,来论证中国普通百姓自古以来即有喝热水的传统。其实,庄绰的原话是:“世谓西北水善而风毒,故人多伤于贼风,水虽冷饮无患。东南则反是,纵细民在道路,亦必饮煎水,卧则以首外向。” ⑤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 第三卷 宋辽金元时期》,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P147~148; ⑥余新忠,《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初探 —— 以环境和用水卫生为中心》,《清史研究》2006年第2期; ⑦丁芮,《民国初期北京饮食卫生管理》,收录于《西方新文化史与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⑧依次参见:《训练总监部军事讲话》,训练总监部国民军事教育处/编,1929,P14;余德荪/著,《高中军事看护学(上册)》,正中书局,1935,P151;《现代军队事务实施大全》,中央军官学校第十期第一总队步兵第三队/编,1936,P153; ⑨依次参见:洪式闾、林几,《香山慈幼院学生肠内寄生虫检查成绩》,收录于《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卷 上 二编》。褚民谊,《衣食住行之卫生要则》,收录于《普通考试全书 第一集》, 上海三民图书公司,1935,P299; ⑩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1934年9月出版。收录于《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一编 城市(劳工)生活卷 上》; ⑪本文未直接使用清苑调查的原始数据,而是引用了学者侯建新对该调查的研究总结。见: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P217; ⑫《平坝县志》(民国二十一年贵阳文通书局铅印本),收录于《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 第5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P160; ⑬《农村卫生员课本 试行本 (供北方一些农村培训试用)》 ,北京医学院通县巡回医疗队宋庄分队编,1965,P08; ⑭《济南卷烟厂志(征求意见稿)》,2002,P499; ⑮《公共食堂无限好 —— 贵州赫章妈姑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调查》,收录于《农村人民公社调查汇编》,新华通讯社编印,1960,P872。《山西稷山县西位管理区食堂卫生工作情况介绍》,收录于《全国农村卫生工作山西稷山现场会议资料汇编 第2-3部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主编,1960,P126; ⑯杨绛,《干校六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P12、P20; ⑰参见:《人工沼气》,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P13。《青岛市志·农业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P 338; ⑱数据引自历年的《中国轻工业年鉴》。以保温瓶产量为参考数据,受到了大象公会《中国老男人为什么喜欢保温杯》一文的启发,特此致谢。
原文链接
5 notes · View notes
smxcourt · 4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不要被“中医是几千年经验的积累”所惑 | 短史记
作者:谌旭彬   2019-04-26
笔者注:本文所有“中医”,其涵义均是指“中国传统医学”,与之对应的概念,是“西方传统医学”,以及不存在中、西分野的“现代医学”。
关于“中国传统医学”,亦即中医,中文知识界有一种相当常见的说辞,大意如下:
“阴阳五行理论已经过时,但中医是经验的医学,从神农尝百草至今,中医积累了几千年的实践成果,中医药是内容丰富、价值无可估量的宝库。”
进而,很多人主张“废医验药”。
“废医验药”是很好的主张。
遗憾的是,验药的结果,却让“几千年经验的积累”有些措手不及。
当代医学史上,有过两次针对中医的大规模“验药”。
第一次始于1958年。
到了1961年,在“中国生理科学会药理专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上,参与验药的中医界人士无奈承认:
“阴性结果较多,肯定结果较少。不少(宣称)临床报告有效的方药,在动物实验中得不到证实”,
“我们单位所做的中药筛选工作多数为阴性结果(注:不能证明有效),少数为阳性结果”,
“用观察血管脆性、血凝时间等方法来研究止血的中药,结果很难得出肯定的结论”……
当然,与会的中医界人士拒绝将“得不到实验的证实”等同于“中药本身无效”。
在会上,他们集中抨击了现代医学的“验药”方式不适合中药,理由是“中医理论很多是西医难以理解的,……目前的一些实验方法很难反映出中药的真实药理作用。”
他们强烈主张,用“临床疗效”取代“动物实验”和“双盲实验”,作为判定中医药方是否有效的依据 —— 众所周知,无法通过“动物实验”和“双盲实验”的所谓“临床疗效”,往往属于幻像(比如患者自愈)。
第二次全国范围的“验药”,始于1971年。
据吴新生《共和国领袖首席保健专家》一书披露,此番验药运动的缘起是:“毛泽东晚年患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当年(1970)11月份,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由卫生部牵头向全国医疗系统发出号召,展开攻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科研攻关活动。”
如此,自不难想象其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75年,全国共派出医务人员近30万名,临床验药治疗440多万病例。
但结果同样令人遗憾。
中医陆广莘无奈承认:
“1971年全国范围的筛选慢性气管炎中药,针对‘咳、喘、痰、炎’,筛选出止咳、定喘、化痰、消炎的18种草药,却又经不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百余年来,从麻黄素开始,能从中药里成功提取分离成为化学药的不到60种。”
为什么明明有“几千年经验的累积”,到了“验药”环节,成绩却如此惨淡?
问题出在哪里?
原因其实很简单:
“几千年”这个漫长的时间跨度,容易给人一种最终“累积”一定特别厉害的错觉。
殊不知,“经验累积”有两个重要前提:
(1)“经验”的真实性可以被检验。
(2)“经验累积”的渠道非常通畅。
遗憾的是,在漫长的“几千年”里,这两个前提并不具备。这直接导致中国传统医学的经验累积,长期处于一种非常低效的状态。
具体而言:
(1)一种“治疗经验”,要被证明有效,首先需要大量的临床病例;然后还需要通过“双盲实验”一类的办法,排除掉其他因素的干扰,尤其是排除主观偏差。
比如,《三国志》记载,华佗曾凭借用手摸孕妇腹部,“(胎儿)在左则男,在右则女”的经验,准确诊断出孕妇怀了男孩 —— 这是典型的以偶然为必然、存在主观偏差的“伪经验”。
《三国志》还记载,张角、张修用“符水”给人治病,治好了就是“符水”的效果,治不好就说病人的心不虔诚,“不信道”—— 这也是典型的未排���自愈因素干扰、存在主观偏差的“伪经验”。
(2)一种“有效的治疗经验”,要被有效积累,首先需要作为知识沉淀下来,在刀笔时代,沉淀的方式自然是写成文字载入典籍;然后这些文字典籍,还需要有传播渠道,在传播渠道的末端,必须经得起重复验证。这些,必须依赖“学术共同体”才能做到。
很遗憾,在近代大学和学术期刊制度建立之前,中国传统医学不存在“学术共同体”。
所以,在中国古代,某位民间医生发现了针对某种疾病有效的药物 —— 事实上很难做到,民间医生既无法获得足量的临床机会,也没有进行双盲实验的意识,自然也就无力确认药物的有效性;
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对绝大多数前人留下的药方,他只能抄录,无法甄别,以至于上吊绳治癫狂、吃白云治哑症这样的药方,比比皆是。—— 然后将之写成文字,变成知识有效传承下来,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史实也可以证明了这一点。
那些站在最顶端的民间医生,比如华佗,都没有能够将他们的有效药方传承下来,留在史书中的,只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传说,比如断言某某与妻子行房必死、某某五日必死、某某阳寿只有十年……普通民间医生,情况自然更糟。
在民间不存在任何“学术共同体”的古代中国,稍稍能够做到“有效积累”的,其实只有官办医疗机构。
比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写成后即面临失传的困境,是晋代太医令王叔和收集了一些残章,将之部分保存了下来;今天所见的通行本,则是宋代官办的“校正医书局”校订整理的版本。
但官办医疗机构本质上属于衙门,不是“学术共同体”,他们对医疗经验的“有效积累”,也很低效。
一个人所皆知的典型案例是: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已记载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以治“寒热诸疟”。《肘后备急方》是历代官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必备典籍,但自东晋至晚清,这种治疗疟疾的有效经验,并未获得真正的重视(主要原因是未获得重复验证,而不能得到重复验证的原因,又在于官办医疗机构不是研究机构),它留存在典籍中,却没有能够变成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直到20世纪60~70年代,才成为青蒿素被发现的契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但中国传统医学“几千年经验的积累”非常低效,西方传统医学“几千年的积累”也同样如此。
比如,“十七世纪德国药典有五、六千种药物,今天继承下来的只有少数。”(药理学家金荫昌语)
再比如,在“产褥热”这个问题上,中国与欧洲的传统医学,都长期深陷在错误的“恶露抑制”理论当中,认为孕妇之所以在产后出现发热症状、进而导致死亡,是因为她们在怀孕期间,血液中积累了大量污物毒素,需借助排出恶露来清除,冷空气进入子宫、身体受冷、饮用冷水、受到恐惧惊吓等,都会导致子宫内血管出口关闭,使恶露难以排出。
进而,古代中国与古代欧洲,产生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坐月子禁忌”—— 房间必须被关得密不透风、产妇不能下地必须卧床、多少天内不能碰凉水、不能洗澡……
直到19世纪中叶,欧洲的近代医院走向正规,维也纳总医院的产科医生、匈牙利人塞麦尔维斯(Ignaz Philip Semmelweis)才获得机会发现,“感染”(具体感染了什么,他当时还不清楚)才是产妇患上产褥热的根源;
稍后,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ur)和德国医生科霍(Rober koch)相继发现细菌,塞麦尔维斯关于产褥热的发现,才被欧洲的“医学共同体”所承认,变成一种被有效传承下来的“医疗经验”。
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归结起来,也不过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问题:
当我们不假思索地说出“××是几千年经验的积累”这类话时,我们要心存警惕,注意逻辑链条的完整,再多问自己一句:
这“积累”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是有效积累,还是无效积累?是高效积累,还是低效积累?
但也正因为是很简单的逻辑问题,这问题才尤其使人痛心。
(完)
原文链接
6 notes · View notes
smxcourt · 4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秦晖:民国历史的不同面相之三 —— 关于民国经济评价的两个辩论(2/2)
作者:秦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2011-11-18   
逆差中的繁荣:全球化中的民国经济
关于民国经济,还有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那就是当时中国经济的国际贸易背景。
19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逐渐形成外需拉动模式,外贸从1980年代的“逆差时代”,历史性地转为顺差时代,而且顺差急剧增加,成为“中国崛起”的突出特征。
与此同时,经济史研究者对清代的高顺差也表现了极大兴趣。
清前期外贸中,“只卖不买”导致外银大量流入,得到高度评价,“白银时代”中国是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叠加,使得“顺差崇拜”广为流行。
而民国时期的经济一方面国际性(也就是所谓“半殖民地”性)较强,另一方面外贸逆差之大,在中国经济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按“顺差崇拜”的观点,这是否表明:民国经济是历史上最差的呢?
其实贸易既非赠与,总是要有交换的。所谓顺差,无非是别人需要你的产品,但别人的产品你不需要,于是别人只好使用某种特殊支付手段。
明与清前期,外国人大量购买中国商品,但外国一般商品在中国却卖不动(所谓“无法与中国产品竞争”),于是他们只好用白银买我们的产品,据说这就证明了我们经济的先进。
西方商人后来想出损招,用鸦片替代白银,由于鸦片上瘾后欲罢不能,中国就不能不接受这种替代,导致白银由流进变为流出,中国于是就衰落了。
但是,这样的说法有个问题:西人用鸦片替代白银,来支付逆差,当然对中国危害很大,怎么谴责都不为过;但这就能使其工业品变得“有竞争力”吗?
而且,鸦片代替白银,并不会减少我们的GDP。至于这个GDP对我们究竟有无好处,是另一个问题。但如果仅仅讲GDP,假如白银流入时代,我们真的是世界第一,那么鸦片代替白银后,怎么就不是了呢?
实际上,从鸦片战争一直到甲午战争的五十多��里,除鸦片外的一般贸易,中国仍然大量顺差,甚至因鸦片贸易产生的逆差,也在明显减少,因为中国禁烟失败后,成功地以自产鸦片实现了“进口替代”,以至于包括鸦片在内的总贸易额,也出现了恢复顺差的趋势。
从1891至1895年,即使包括鸦片进口在内,中国的全部外贸顺差,仍然从5.6、7.6、8.5、13.3,一路攀升至14.3百万海关两,年均增长26.4%之多。而如果除去鸦片贸易,则一般商品贸易顺差,更从1891年的34.5,增至1894年的46.7百万海关两(陈争平:《1895-1936年中国国际收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49页),顺差占出口值的比重则从28%增至29.1%(笔者据前引陈争平书数据推算)。
换句话说,迟至甲午战争爆发的那一年,外国(主要是列强及其殖民地)每购买100元的中国出口商品,就有近30元无法用他们自己的一般商品,包括工业品来交换,而必须借助于特殊支付手段(白银或鸦片)。
与清前期的区别仅在于,这些特殊支付手段以前主要是无害有益的白银,现在则主要是有害的鸦片。
但是西方的工业品乃至其他制成品在中国无销路,则与前毫无区别 —— 如果说有区别,就是这种“西方无法与中国竞争”的“劣势”,在鸦片战争后的几十年里似乎还明显增大了!
也就是说,如果按“顺差崇拜”的逻辑,中国经济不但在鸦片战争以前一直领先于西方,从而持续成为全球的“经济中心”而置西方于“边缘”,而且鸦片战争后也仍然如此(甚至更强了)!
如果像有些人所说,鸦片战争前夕中国靠“顺差优势”,GDP能占全球三分之一,那么甲午时这一“优势”更大,GDP又该占多少呢?
说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经济比西方领先,已经很惊人了,要说直到甲午时中国经济仍然领先甚至更加领先,这能让人相信吗?!
然而到了甲午以后,如此辉煌的强势,不知怎的,几乎是一夜之间,便烟消云散。
从1896年起,中国的外贸便出现持续逆差,民国建立后,更加明显。而且在此期间,鸦片进口急剧减少。
这种逆差,主要是西方工业品和投资品进口的大量增加引起的。
1896-1936这41年中,中国只有6年顺差,其余35年都是逆差,而且差额越来越大,从庚子以前年均不过十几万,到1933年最高达到459.6百万海关两(18840万美元)。(陈争平前引书,51-52页)
西方工业品“忽然”变得有竞争力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显然,甲午以后中国的外贸逆差时代,是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弱势地位的反映,同时也是中国经济融入(尽管是被动地融入)国际市场的反映。
就前者而言,中国的逆差,反映了其孱弱的产业,完全无法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上与西方工业品竞争,因而处在可悲的依附或“边缘”地位;
但就后者而言,它意味着,此前中国的“顺差”,丝毫不反映中国的强势,只表明那时的中国开放度尚低,在工业化未起步前,仅靠传统农业社会形成的购买力,是十分可怜的。
除了被诱成瘾后产生“消费刚性”的鸦片外,国人买不起什么进口商品。
而此时的“顺差”转逆差,则体现了此种状况的改变:
一方面,中国经济进一步(尽管是被迫地)开放,不但成为商品市场,而且成为吸引投资的场所;
另一方面,由于投资拉动,中国的进口构成中,不仅工业品比重大增,而且与工业化有关的投资品(生产资料及原材料)的比重增加,更是明显:
从1893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商品中直接消费资料的比重,由78.6%降至42.5%,而投资品则从21.4%增至57.5%,其中生产资料从8.4%增至44.4%,机器设备从0.6%增至6.1%。
还有,中国的出口仍然主要是初级产品,但由于工业化的进展,机器制成品的比重,也从1893年的2.5%,增至1903年的8.0%和1920年的8.2%(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72-73页),虽然总量仍然十分可怜,相对增长还是相当可观的。
历史的先声
而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量,也在内忧外患频仍之中,取得了艰难的增长。
迄今为止,据多位权威学者的统计与修正值,从甲午当年(1894)到193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42.493亿两,增至192.252亿两,净增了3.52倍(陈争平前引书,144-145页)。
可资比较的是:同一时期,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增加1.98倍【笔者据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the Census(ed.), 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lonial Times to 1970. Vol. 1, New York, White Plains: Kraus International Pub.1989. p.232所载数据推算】。
中国的人均GDP,则由1894年的10.2两,增至1930年的40.8两,平均每18年翻一番(可资比较的是,即便按麦迪森的统计,在1820-1890年这70年间,中国的人均GDP总共只增长了17.6%,据A.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1820-1992》,改革出版社1997年,109-144页数据推算)。
而且,这种增长呈加速度态势:1887-1920年间,中国人均GDP每年平均增长3.55%,1920-1931年间,年均增长率已提高到5.62%(陈争平前引书,144-145页)。
尽管横向比较,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仍然十分可怜,然而纵向对比,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不能说慢。
还应该指出,民国经济的统计,与今天相比,尽管仍然粗略,但毕竟已经有了海关统计、农商调查等近代数据可依,比起“1820年中国经济占全球三分之一”这类完全依靠间接推测的结论,要可靠得多。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按过去的看法,上述增长并不难理解:中国本来非常落后,这样的增长率,在极低的基数下,并不足奇,也不足以改变中国的弱势。
但按照现在有些人的说法,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本来就世界第一,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时期,“顺差优势”更加扩大,民国年间再有这样的增长率,中国怎么还会有落后的可能?
中国到底曾经有一天“落后”过吗?
晚清以来,无数志士仁人,为之痛心疾首、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以图拯救的民族危机,难道根本就是庸人自扰?
显然不能无视常识。
我们只能反过来想:民国年间,这样的增长率尚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只能说明此前落后更甚!
包括明清的“顺差时代”,体现的也许并不是我们的“优势”,而恰恰是劣势?
我国历史上,汉唐宋元历来被认为是当时世界的领先国家,但与强盛时代的罗马帝国一样,对外贸易都是“逆差”。
这种“逆差”,在某种意义上,与今天的美国类似,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力优势”的反映。
当时,中国的货币,由于逆差而流出海外,成为“国际货币”,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今天的美元。
恰恰是在明和清前期,情况倒了过来:中国出现“消费劣势”,由于“只卖不买”,导致外银流入,这正是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相对地位,由盛转衰的体现。
当然,“顺差优势”说不成立,并不等于“逆差”就是优势。
甲午以后尤其是民国时期,工业化启动、投资品进口,导致大量逆差,这确实是中国工业弱势、缺乏竞争力的反映。但是,与明清“消费劣势”不同的是,工业化的启动和投资的活跃,为改变弱势提供了可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这样过来的:
改革前,中国闭关自守,进口极少,一直有少量顺差,但这个时期,经济状况的糟糕,是众所周知的。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门户逐渐开启,乃至接着而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外贸发展加速,由于中国产业结构落后,限制了出口值;
旺盛的建设需求,又导致投资品进口大增,因此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仅见的一段十多年的大逆差时代。
最高的1985年一年,逆差就达149亿美元,甚至超过1949年后三十多年的顺差总和(黄建忠:《国际贸易新论:现代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探源》,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4-5页)。
但是,谁也无法否认,这个“大逆差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是此前那个“顺差时代”根本无法相比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一时期的大逆差,与民国时期的逆差,有一点类似,即都与工业化投资拉动有关。
正是在此一发展的基础上,从1990年起,我国凭借“逆差时代”投资形成的生产力和突出的低成本优势,走上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起飞道路,开始了迄今仍在延续的大顺差时代。
可见,即便是在现当代的中国经济进程中,简单地说顺差时代一定就比逆差时代好,也是大谬不然。
民国经济的“逆差时代”,相比甲午时的“顺差时代”,应当说是一种进步,尽管由于战争破坏,延宕了工业化,没有出现我国1990年代的那种转折,但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先声”吧。
(完)
上一页
原文链接
5 notes · View notes
smxcourt · 4 years
Photo
继续,最好断交。
美使馆己降到临时代办级了,崔天凱何时回来?
Tumblr media
北京宣布限制美驻华外交官活动 含驻港人员
资料照:美国驻北京大使馆 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周五(9月11日)晚间发布声明表示,中共已于近日发出外交照会,将对包括美驻香港总领馆在内的美国驻华使领馆外交官及其所有工作人员采取“对等”的限制措施。 不过,中方的声明中没有列出具体的限制措施。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于9月3日在美国国务院官网发布了名为“推进美中对等外交”的声明,列举出中共对美国外交官施加的各种限制。 美国国务院在声明中表示,根据这些最新规定,美方将对驻美中共外交官的活动实施同样的限制,包括中国高级外交官必须经过美国政府批准才有权访问美国大学校园或与各州及地方政府官员会面,以及中共驻美使领馆在涉外举办超过50人以上规模的文化活动须经美方批准等。 彭博社的报道说,中共的制裁相比美国对中国科技及金融产业的制裁似乎意义不大。 自7月份以来,中共陆续宣布制裁十余名美国人,但这之中没有人收到相关惩罚措施的通知,其中包括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和德克萨斯州共和党参议员克鲁兹(Sen. Ted Cruz, R-TX)。 彭博社说,据业内人士分析,北京因向台湾销售武器系统而对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实施制裁,但制裁对洛马公司的影响微乎其微。 钧天 | 真实新闻与评述:北京宣布限制美驻华外交官活动 含驻港人员
1 note · View note
smxcourt · 4 years
Text
美国驻华大使馆发长微博:中华人民共和国虚伪的宣传系统
编者注:
刚刚(北京时间9月11日下午)美国驻华大使馆发长微博,由于新浪微博系统设置,默认显示不了此条微博的转发和评论,个人用户用自己的微博转发也会自动消失。
全文如下:
9月9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宣传报纸《人民日报》拒绝刊登我们在北京的泰里·布兰斯塔德大使所撰写的署名文章,并列举了一连串的不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篇署名文章呼吁在我们两国间建立更积极的关系,并要求“通过不受限制的交往和不受审查的讨论来建立关系”。《人民日报》的回应再次暴露了中国共产党对自由言论和认真严肃的思想辩论的恐惧,以及北京方面在抱怨其他国家缺乏公平对等待遇时的虚伪。 相反,在我们有活力而自信的民主政体中,中国政府官员享有与美国人民直接对话的能力,并通过我们的自由媒体呈现了其政府的观点。光是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今年就在《华盛顿邮报》和Politico这类知名美国新闻机构发表过五篇署名文章,还接受过诸如美国有线…
View On WordPress
1 note · View note
smxcourt · 5 years
Text
FlyChina
CND刊物和论坛又一个 CND华夏文摘 站点
跳至正文
首页/登录
投稿
关于CND
华夏文摘
华夏快递
华夏增刊
CND论坛
华夏文库
推荐:纪念葛尔文集
资料库
捐助CND
← 胡涣:2016回国随记蔡慎坤:舆论为何如此撕裂和对立? →
佚名:回忆我的同学毛新宇
发表于 2016 年 09 月 17 日 由 siyu
他不是一般的胖,而是胖得离奇。八十年代大家都没怎么见过世面,没吃过麦当劳也还没领教过美国肉山式的胖子,所以那时候毛新宇的体形在学校里还是相当惊人,当时常用的客气说法是做裤子费布,就像说脸大的女生费雪花膏。
人胖点儿在中国不见得是缺点,至少美国人这么认为。几年前总统大选,好像是《新闻周刊》一篇文章讲选举中非政治因素的重要性,说总统候选人千万不能胖,因为美国文化把瘦高和诚实等同。作为对比那篇文章又说东方文化正好相反,胖在中国是诚实可靠的象征。要是按这么推理,从我们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几代领导人的体重的升降变化就可以大概推测出我们“全盘西化”或者说是“与国际接轨”的程度——领袖是胖子的时代我们往东;瘦子掌了权我们往西。总的趋势是越变越瘦了,比如朱镕基比李鹏瘦胡锦涛比江核心瘦大家都比毛主席瘦。当然,不可避免地中间也发生过一些瘦得不合时宜的情况,比如少奇还有耀邦同志,不过他们都及时地离开了领导岗位,从而维护了这一“体重政治学”定理的正确性。作为一个右倾机会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我每次看见温总理竟然这么瘦就觉得中国大有希望。
话扯远了,我是想说人胖点儿没事儿,不幸的是毛新宇还是个傻子——注意这不是一个爱称,也没有贬义,只是北京方言用来描述生活中智障人士的通俗说法 。
毛新宇高中住校,我们班的范之豪是他室友,好多段子都是范说的,你要是能找到他估计能写一本《毛新宇秘闻实录》了。我们平常看见他也就是白天上课还有课间,不过这两个概念对于毛来说好像直到高中毕业也没彻底区分清楚,他经常上着课突然就站起来走出去,老师也从来不管。每天在操场上上体育的应该都能看见,他总是在校园里走来走去,念念有词地拿着一个地上捡的树枝比划。
毛新宇高一刚来的时候到小卖部买东西不知道需要交钱,各取所需,感觉像是刚从共产主义社会发配过来的。关于他的身世一开始大家还颇有好奇心,一阵子之后新鲜劲儿过了也就没人当回事儿了——除了他自己。比如上课,如果那堂课讲的是毛主席诗词或者是《反对党八股》之类的跟毛泽东沾边的课文,他就会一反常态在教室里坐上一整节课,而且从始至终带着一脸的光荣就像这堂课是他的颁奖仪式。课下他兴致来了喜欢以“我爷爷”的名义给同学们封官,都是一些古代朝廷里的官位夹杂一些《西游记》人物。应该说历史是毛最拿手的科目,经常能考五六十分,其它科目一概不及格或者干脆不考。据说当时在初中的孔冬梅跟毛新宇正相反,特别不爱听人提毛泽东。要是为煽情,我好像有必要说现在想起来他那种想不断提醒你他的身世的着急劲儿其实有种傻子特有的简单和诚恳——可惜当年我们还没有学会这个套路,中学生对班里一个性格孤僻举止怪诞的胖子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可想而知 。
葛优回忆他的发家史的时候讲过一个故事,说他刚出道那会儿在一个小话剧团当演员演一个县长怎么着都觉得不像,特苦恼,后来一个老师跟他说其实这不赖你,一个人在台上看着像不像县长全靠周围演员的表演,要是他们不配合,你越演得到家就越别扭。谁要是觉得这个说法说服力不够,可以去找一张金正日视察基层的照片来琢磨琢磨。毛新宇没有小金命好,常有无聊的低年级的小孩儿课间围上来,说:毛新宇,给我们封个官儿吧~,毛一开口那帮孩子就哄笑。上课铃响大家满意地各自散开剩他一个人在操场上,那个场面中的残忍让人想起某一类鲁迅爱写的课文。
北大附中的三年还是给过毛一点温情的。范之豪说毛新宇饭量大可他妈要求学校食堂对他的伙食严格定量,饿了同宿舍的同学也不许给他东西吃。学校的一个门房从前当过兵对毛主席有感情,毛新宇总是在晚上跑到西门的小平房里吃看门老头给他买的蛋糕。
记得毛还闪光过一次。有一回《北京青年报》上赫然出现了一篇署名“新宇”的散文,在那之前不记得是什么纪念日毛跟着一代表团去了朝鲜给毛岸英扫墓,那篇文章大概就是他在朝鲜的见闻,其中当时被同学们广为传颂的一句话是:“ 我怎么也不能相信大伯就是眼前墓碑上这三个冰冷的字”——大家怎么也不能相信“新宇” 就是面前这一位目光游移拿着树棍挥舞着的同学。让我对他的态度有所改变的倒是范之豪提起的一件小事,他说后来毛新宇一度在宿舍里偷偷喝减肥茶,被他看见了还不好意思地想藏起来。我想也许毛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傻,afterall .
中学毕业毛新宇去了人大,据说他妈先到北大去游说过,招生办公室的头儿跟她好听的说了一大通最后表态说:欢迎毛新宇同学 “报考”北京大学。
上大学以后的故事就都是道听途说了,比较可靠的一个是班里一个也上了人大的女生讲的。她说大一那年毛新宇看上了一个她们宿舍的同学,经常到宿舍来找(八九年夏天以前北京大部分高校的女生楼男生是可以自由进出的),通常一有人报信说毛新宇上楼了那个被追的女生要是在宿舍就赶紧到别的屋躲起来。问题是毛太执着,经常会表示要坐在房间里等她回来,于是她们想了一辙:一个人假装出去打水,门口转一圈回来说:“哎,我刚才在哪儿哪儿哪儿看见那谁谁了~”毛新宇一听就坐不住了,立刻抬屁股走人。据说这个拙劣的小品竟然屡试不爽 。
后来我再没当面见过毛新宇,不过隔长不短的会在各色媒体里看到这个名字。令人替他高兴的是有了职业演员们的配合,他喜爱的“我爷爷的孙子” 这一角色演起来比从前轻松多了,而且有越来越像那么回事儿的趋势。正如英国报纸离不开他们的女王,我们的新闻事业也离不开毛主席他老人家,他们有他们的两个小王子,呼而嘿呦我们有我们的一个毛新宇博士。千万不要低估我国市场经济中对“毛” 字的内需,既然清朝皇帝一个冷门亲戚的野史都能拍成轰动全国的电视连续剧,《“神五” 圆了爷爷的飞天梦 》这样的报导怎么能不让神州人民激动不已呢?激动之余我常常很感激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比那帮无聊的英国小报记者简直强太多了 。
“树欲静而风不止” ——唯一让人放心不下的是毛新宇整天被媒体娱乐圈的人拉来推去的,万一被市场给腐蚀了失去“伟人之后” 的本色那可就真是“亲者痛、仇者快” 了。前一段在网上看到一个白岩松访谈毛新宇的视频链接,点过去的时候我还真替他捏了把汗。在他开口说了第一句话之后我放心了——看着他说 “ 爷爷 ” 两个字的样子,我知道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毛新宇,就像在上一堂普普通通的毛主席诗词课 。
(本文作者要求匿名发表)
读者推荐
此条目发表在 人物, 华夏快递, 各抒己见, 往事追忆, 读者推荐, 谈天说地 分类目录,贴了 HXKD,读者推荐 标签。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 胡涣:2016回国随记蔡慎坤:舆论为何如此撕裂和对立? →
本文短链接为 http://hx.cnd.org/?p=129783
最近文章
【华夏文摘】庄迭民:也谈阶级
小燕:我挚爱的父亲 一一 钟远蕃
【华夏诗苑】竹溪:〔定风波〕羁旅三首之(二)
张鸣:南京条约的悲喜两面
定宜庄:知青集体编写回忆录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张新颖: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华夏文摘增刊】第一一九二期(zk1909d)(作者:老侯,周烽烽,陶洛诵,吴中杰,余汝信)
【华夏文摘】骆远志:童年乐园(中文版)
文渊:黄台之瓜和替罪羊
开明:海外少数华人挺共活动的形式、成因及其危害
【华夏诗苑】张文灿:郭台铭
赵晗:请删帖员喝咖啡
佚名:把日本当做一面镜子
【华夏文摘增刊】第一一九一期(zk1909c)(作者:余汝信,高文宜,王友琴,任均、王克明,吴中杰)
吴鑫岩:沧海月明珠有泪
清衣江:微侃医林 (23)病人成串而来 (上)
范炳刚:父亲的工地·走近乌溪江
【华夏文摘】刘祖平:10月1日不��我的祖国的生日
庄迭民:三言两语(二)
【华夏诗苑】风卷云舒:香港,挺起胸膛
小春:陈年旧事一一做玩具
【华夏文摘】西湖:书、画及其它
南来客:童话
【华夏诗苑】逸方: 追思和反思 (读吴放《巫寜坤先生告别追思会速记》)
许建国:一个调查江青的高级警官的悲剧
黎日工:生命起源几何论及其应用:意识的起源、生命唯一存在于3维宇宙中
程凯:《李锐日记》保卫战
t2:《心灵猎人》(Mindhunter)二季观后感
魏京生:第二次冷战开始了吗?
【华夏诗苑】彭经荣: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游记
周大伟:从两则“将军轶事”所想到的
佚名:“南水北调”或比三峡工程更可怕
韩家亮: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丁一夫的问题)
【华夏文摘】声声慢:微舞台 (小说)
老钱:莫斯科芭蕾舞大剧院
【华夏诗苑】南来客:〔七绝〕中秋口占
老鼠记者:鲁迅的孙子周令飞当年出走到台湾后说了啥
Safin:去了趟朝鲜,寻找“幸福”的朝鲜人
新疆老李:关注原新疆大学校长塔西甫拉提 · 特依拜教授
孤山:香港冯小姐
【华夏文摘】常约瑟:期待
余侠:技巧与人品,艺术与人格
闻一:会背叛的掌声
金可镂:特赦1959:北京功德林里的”监狱风云”
松映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八十年祭 一一 斯大林的致命战略误判
何与怀:不还钱就还港!川普怪招?
徐滇庆:不尊重历史的人也得不到历史的尊重
【华夏诗苑】竹溪:〔定风波〕羁旅三首之(一)
胡适:不以别人的脑子为脑子
小靠君:有一种沉重叫做我独立思考
【华夏文摘】力刀:“9.11”:住院医生期间不能忘却的纪念 — 在美国行医之路
庄迭民:三言两语(一)
骆远志:童年乐园(Childhood Paradise)
【华夏诗苑】赵三生:故乡行
武兴: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歌颂帝王?
罗素:关于中国的种种疑问
【华夏文摘】高文宜:我所知道的江楠之死
文渊:今昔留学生叹
张达聪:纽约的酷吏 vs. 华府的仁政 一一 略谈纽约和华盛顿两个城市的警察执法
【华夏诗苑】张文灿:悼李敦白先生
杨光:关于生存权
李凯源:大跃进奇闻拾屑
何与怀:也谈林郑的“撤回”与“私下谈话”
伊萍:美国联邦政府成了帮川普赚钱的私有机器
【华夏文摘】北明:回忆巫宁坤
【华夏诗苑】力刀:〔水调歌头〕中秋随感
齐戈:党文化的作恶信条
佚名:读懂“洛克文明底线”,可终身免疫脑残!
吴鑫岩:信息与物质的较量
布衣:斗争哲学就是不断制造敌人的邪说
【华夏文摘】王克斌:家庭手工业的兴衰
【华夏诗苑】逸方: 己亥中秋
梁文道: 所谓“揽炒”
池见草:毁约
范炳刚:父亲的工地 童年新安江
彭小明:不要迷信毛泽东的所谓诗才
王玉江:秦始皇书同文的功过
【华夏诗苑】王可玉:〔七律〕咏昙
伯特兰·罗素:关于中国的种种疑问
萧若元: 致林郑月娥特首劝退书
周烽烽:文革罹难者白成海、丁西河
小燕:我亲爱的母亲 一一 张素梅
【华夏文摘】柳士同:陆徵祥的救赎
【华夏诗苑】南来客:〔浪淘沙〕巫宁坤
龙应台:花园的地上有一颗鸡蛋
张光裕:“步调一致”的狂热
笑松:漫漫求索路 一一 征服肝炎病毒的艰难历程 (四 完)
胡涣:香港 · 平等心
老钱:林郑月娥让步了吗?
韩家亮:为什么苏格拉底被处死?
王灵书(等):《黄帅心语》- – 历史沉默三十年后的回响
徐景贤:我所接触的王洪文
【华夏文摘增刊】第一一九零期(zk1909b)(作者:张从,吴中杰,萧象,刘若)
文渊:任重而道远的民主抗争
张智斌:神州遍春梦,小心被嫖娼
笑松:漫漫求索路 一一 征服肝炎病毒的艰难历程 (三)
【华夏诗苑】余作田:《生查子》 别
韩高宗、黄章晋:女特务的中国进化史
Alex:比特币可能会改变外国援助的游戏规则
【华夏文摘增刊】第一一八九期(zk1909a)(作者:唐少杰,秦晓,刘若)
笑松:漫漫求索路 一一 征服肝炎病毒的艰难历程(二)
何与怀:因果由国:黄台之瓜,何堪再摘?
刘振墉:联宗
葛兆光:中国文化典型的五个特点
房东:愚蠢的网民,幸福的同胞
Will:为什么外国公司集体辱华?原因找到了!
何与怀:关于“CNMB”的考察及其他
笑松:漫漫求索路 一一 征服肝炎病毒的艰难历程(一)
姚布衣:一个小偷的奇遇
【华夏诗苑】张文灿:造神
丁冬:幸运教授杨树标
郑义: 所罗门群岛一一陨落的天堂
高嵩:【读书半杯茶】之61 《身份》
老钱:他,凭什么?给自己发49万这么高的工资!
【华夏文摘】云易:巨人还是”恶魔“ 一一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华夏诗苑】成朴:夜思
王维洛:垃圾可以不分类一一从德国特里尔城市垃圾不分类实验成功说起
闻一:预防杀人和普遍告密
清衣江:微侃医林 (22)口腔群英会
裴毅然:中美,谁是社会主义?
【华夏文摘】彭小明:李敦白:老外两头真
【华夏诗苑】竹溪:五律(读《孤琴》代序感怀)
余英时:仇外是中国的一个舆论传统
苏炜:豆青龙泉双耳瓶一一追念史铁生
RFA:林郑月娥宣布撤回修例 拒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
魏京生:开学之日谈物价
吴鑫岩:陌生的熟人
王玉江:闲谈UBI
毒舌的毒:“万邦来朝”很美吗?
佚名:关于一带一路的反省
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初心言论集萃
邓嗣源:权力来自于人民
骆远志:旅游随笔之三:韩国的博物馆缺乏真实
【华夏诗苑】张文灿:悼念巫宁坤先生
墨钜:戈培尔效应与塔西陀漩涡
毕汝谐:秦朝英少将,来世你我同台竞美!
刘晓波:独裁政府怎能监督自己
新疆老李:“美国工厂”
【华夏诗苑】竹溪:青门引(羁旅秋韵,步逸方春日遐思韵)
张千帆:不尊重弱者,强者永无宁日
巫宁坤:李世华《共用的墓碑》 序一 苛政猛于虎
何帆:法律保护不雅言论吗?- -联邦通讯委员会诉福克斯电视台案
叶甫根尼·安东纽克(Евгений Антонюк):斯大林之死的实情
王玉江:普通话的起源
蒋蓉:我的爷爷奶奶
李世华:和巫宁坤老师在一起的日子
激扬文字 :贸易战: 朝廷最不想让你知道的真相
佚名:毛泽东思想是一面什么样的旗帜?
贾葭:再说几句闲话
【华夏文摘】丁一夫:记我和李敦白的一面之交
韩家亮:权力的限制与分割
巫宁坤:孤琴
杨魁元:你还记得家庭成分吗?
洪晃:我的母亲章含之
佚名:马克思主义是一面什么样的旗帜
钟持之:“一国两制”、“反送中”以及美中贸易战
思辰:谁是制度的囚徒?不是反送中的香港广大民众,是作者本人
【华夏诗苑】逸方:中秋心潮 (步竹溪碧海催涛原韻)
巫宁坤:腥风千里扬州路
佚名:文革造反派五大领袖之一北大聂元梓逝世
张3丰:CNMB与现代性失语
【华夏文摘】范炳刚:再上小学
文渊:“三个不要”
【小说连载】吴西风:箫冷江河(9 完)
林傲霜:老舍如何走向不归路
胡絜青:老舍这一辈子
DAMIEN CAVE:澳籍作家杨恒均被控在华从事间谍活动
巫宁坤: 一代才女赵萝蕤教授
吴鑫岩:外儿归母邦的尴尬
徐滇庆:万马齐喑究可哀 一一 居安思危之五 (完结篇)
【小说连载】吴西风:箫冷江河(8)
袁梦蝶:感谢河那边
韩少功:笛鸣香港
邬大光:对比剑桥大学,有11点我们做不到
徐滇庆:烟雨南朝换几家 一一 居安思危之四
【小说连载】吴西风:箫冷江河(7)
江岩声:希特勒成为希特勒之前的那些事
【华夏诗苑】竹溪:七律(碧海催涛浪不休,步江南雨处暑韵)
皮卡车司机:当墙内的人开始为墙辩护
【华夏文摘】常约瑟:从买旧车谈起(二)
徐滇庆: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一 居安思危之三
【小说连载】吴西风:箫冷江河(6)
左虎平:巫宁坤先生《一滴泪》,就是一部中国的《古拉格群岛》
张妙霖:赛珍珠与《大地》
【华夏诗苑】余作田:《定风波》 常叹人生奈若何
【华夏文摘】常约瑟:从买旧车谈起(一)
歪脖子树:香港评论
徐滇庆: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一 居安思危之二
【小说连载】吴西风:箫冷江河(5)
王友琴:1966年8月25日,15岁的林永生在学校中被红卫兵打死
��家祺:“黄台之瓜”释义与不能用军事武警暴力对付香港人民
【华夏诗苑】竹溪:七绝 (立秋吟,步方岳立秋韵)
徐滇庆: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 一一 居安思危之一
【小说连载】吴西风:箫冷江河(4)
柳士同:再谈中国式的想象
梁文道:北美留学生日报,只是“后真相时代”的产物
沈从文:中国人的病(1935年)
【华夏诗苑】南来客:【七绝】夏天第一朵白兰花
0 notes
smxcourt · 5 years
Text
0 notes
smxcourt · 5 years
Text
0 notes
smxcourt · 5 years
Text
0 notes
smxcourt · 5 years
Text
0 notes